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申萬宏源策略】重點關注港股大眾消費的行業輪動!——港股行業比較之育兒補貼政策影響分析

2025-07-29 15:0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重點關注港股大眾消費的行業輪動!

——港股行業比較之育兒補貼政策影響分析

劉雅婧/林麗梅/郝丹陽/馮彧/王勝

摘要

一、大眾消費品股價處於低估位置,明確看好港股大眾消費在相關政策催化下補漲。

(1)育兒補貼政策為港股行業輪動至大眾消費板塊提供了政策催化劑。短期維度,大眾消費具備補漲可能性。繼港股周期股階段性活躍后,當前來到大眾消費品重估的時間窗口。我們以港股通樣本作為標的池,按照申萬行業分類計算消費代表性行業的股價表現,年初至今(2025年1月2日-2025年7月21日),港股通文娛用品行業(代表性公司泡泡瑪特)、飾品行業(代表性公司老鋪黃金)和化粧品行業(代表性公司毛戈平)分別累計上漲123.5%、119.2%和40.5%,而休閒食品、飲料乳品、個護用品、家居用品行業股價漲跌幅分別為19.5%、18.4%、4.1%和-2.3%。估值維度,截至20250728,文娛用品、飾品、化粧品行業市值加權PETTM估值分別為92.5倍、48.2倍和45.5倍,同期休閒食品、飲料乳品、個護用品、家居用品行業市值加權PETTM估值分別為21.3倍、71.3倍、11.2倍和8.7倍(其中飲料乳品行業因蒙牛乳業2024年利潤大幅下滑,PE估值出現異常,剔除蒙牛乳業后行業加權平均估值約為26.4倍),新消費和大眾消費存在顯著估值差。 

(2)中期維度,大眾消費板塊反轉概率上升。基本面維度,2024年港股年報顯示多數消費品行業基本面仍在磨底(詳見5月14日《港股盈利企穩,科技、醫藥量價齊升——港股通2024年年報分析》),而股價維度,截止2024年底,港股股價相對收益連續靠后(連續兩年在倒數三名以內)的是醫療保健業、必需性消費和地產建築業,側面反映出市場對相關行業的悲觀預期正在充分反映。2025年以來,醫藥行業已經強勢表現,后續大眾消費行業在生育支持的增量政策下(同時也包括地產的「好房子」政策,詳見下文),行業反轉策略的勝率大幅提高。

二、有別於大眾的認識:

(1)基本面有待改善,但股價蓄勢待發,提前反映未來預期:部分投資者可能仍然糾結於育兒補貼政策對新出生人口的實際拉動情況,以及對相關產業基本面的實際改善作用。但我們認為,港股「牛市氛圍」,市場積極嘗試各類結構,育兒補貼政策形成了行業輪動到大眾消費品的催化劑,結合前文所述板塊低估位置,我們認為相關產業鏈是短期新的結構性機會。

(2)再次重申港股投資不僅在龍頭:2025年我們連續發佈多篇港股策略報告提示,伴隨南向投資者話語權上升,港股投資機會不僅僅是龍頭(詳見6月10日《成長擴散——2025下半年港股行業比較投資策略》)。結合2025年主動權益公募基金二季報對港股持倉來看,全部持倉口徑之下整體港股倉位為16.9%,可投港股的基金倉位為28.8%,其中主投A股基金的港股倉位為26.4%,港股底層優質資產多元,預計機構港股持倉將持續上行並維持高位,在此背景下,港股行業輪動特徵會愈發突出。

(3)對「好房子」的認知和行業輪動推演:好房子」標準遠高於過往房屋標準,是房地產市場的結構性增量,是后續港股行業輪動的潛在方向。前期港股周期股上漲后,大眾消費品或是當前行業輪動的新增方向,而后我們逐步關注「好房子」的主題輪動。我們對「好房子」的理解是:「好房子」標準遠高於過往房屋標準,是房地產市場的結構性增量。過去幾年房地產新開工相對比較少,「好房子」供給有限,后續在股市財富效應階段性積累后,可能出現「好房子」局部的供不應求,而疊加育兒補貼政策提高生育意願、拉動房屋需求,相關產業鏈也有重估邏輯,但行業輪動順序可能相對靠后。(「好房子」詳解見《房地產行業2025年中期投資策略:磨底未竟,轉折已萌》。

三、催化劑:生育支持配套政策的持續催化。生育支持政策站位高,后續關注配套政策的持續催化。例如,上周五(7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有關舉措。而在今年1月公佈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與育兒補貼政策相結合,政府為0-3歲嬰幼兒發放育兒補貼后,后續與免費學前教育政策相銜接,起到充分降低撫養成本、進一步促進生育意願的作用,形成政策閉環。

四、總結:育兒補貼政策出臺進一步強化我們看好港股牛市的觀點。

港股看似行業輪動,實際上是有跡可循的中國中長期改革政策陸續出臺的資本市場映射。近期國內中長期改革政策加速兑現,供給側政策(以反內卷為代表)和需求側政策(以生育支持政策為代表)相互配合,將有效改善宏觀經濟和企業盈利預期,顯著提振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信心。我們繼續看好港股是潛在牛市中領漲市場,「牛市氛圍」強化后,投資者在港股進行行業輪動會更加積極,當前已經來到了港股大眾消費品的補漲窗口。中期維度,繼續看好港股科技、創新葯和新消費龍頭。新消費領域並不會因此下跌,反而是大眾消費品的上漲會通過估值比價效應進一步夯實當前新消費的估值。

風險提示:相關行業是充分競爭市場,盈利改善兑現不及預期。

完整報告參見《重點關注港股大眾消費的行業輪動!——港股行業比較之育兒補貼政策影響分析》2025.7.29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