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9 12:3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留富兵法)
-報告摘要
新能源汽車行業投資價值分析:
1、國內新能源車景氣延續,全球電動化長期趨勢不變。2025H1國內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增速40.3%,比亞迪市佔率達29%。2026年開始的購置税免税額減半事項預計將提升2025年新能源車的消費需求。2025年1-5月中國新能源車出口銷量增速為21%。
2、電池材料:龍頭競爭優勢持續鞏固,板塊盈利有望改善。動力電池為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為動力電池四大主材。對於新能源汽車而言,動力電池決定了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以及動力性能表現,為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而動力電池的主要材料包括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等,他們共同影響了動力電池的續航、倍率與安全性能。2025年1-5月全球動力電池裝機同比增長38.5%,寧德時代市佔率38.1%。2025年上半年,我國磷酸鐵鋰裝車佔比超81%,創歷史新高。
3、新技術加速滲透,賦能鋰電產業發展。固態電池聚焦安全與續航,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加速。相比於液態電池,固態電池最核心的優勢在於安全和能量密度高。各國推出相關政策和計劃,明確固態電池主要發展目標。
中證新能源汽車指數投資價值分析:
1、指數編制精選新能源汽車主題股票。中證新能源汽車指數由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於2014年11月28日發佈,指數選取涉及鋰電池、充電樁、新能源整車等業務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新能源汽車相關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2、指數成分股聚焦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龍頭股。中證新能源汽車指數重倉股緊扣新能源汽車主題,精選新能源汽車龍頭股。從指數成分股行業分佈來看,主要佈局電力設備及新能源、汽車等中信一級行業,佈局鋰電池、鋰電化學品、乘用車Ⅲ、電力電子及自動化、鋰等中信三級行業。從指數成分股涉及概念來看,中證新能源汽車指數在民營企業綜合、新能源汽車、碳中和、鋰電池等概念上的暴露較高,主題特徵鮮明,同時具備較好的流動性和較高的機構認可度。
3、指數估值處於低位,盈利預期將高速增長。中證新能源汽車指數當前估值處於低位,具備較高的投資性價比。中證新能源汽車指數的盈利能力突出,預期指數未來盈利高速增長。
華夏中證新能源汽車ETF基金投資價值分析:
1、華夏中證新能源汽車ETF的基金代碼為515030,基金於2020年3月4日上市,基金投資目標是緊密跟蹤標的指數,追求跟蹤偏離度和跟蹤誤差最小化,自上市以來,基金運行平穩,嚴格控制了跟蹤誤差和偏離度。
2、華夏中證新能源汽車ETF基金由李俊先生管理,基金經理具備豐富的被動產品投資管理經驗。華夏基金資管規模保持增長,排名行業前列,產品線齊全。
一、電動車景氣延續,新技術加速滲透
1.1 國內新能源車景氣延續,全球電動化長期趨勢不變
1.1.1 中國:新能源車景氣延續,上半年銷量同增44%
2025H1國內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增速40.3%,比亞迪市佔率達29%。根據中汽協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車銷量為693.7萬輛,同增40.3%,對應滲透率44.3%,相比2024年全年提升3.4pct。根據乘聯會,上半年國內新能源車企銷量CR10為77.8%,比亞迪仍以161.0萬輛的零售銷量位居全國第一,市佔率29.4%。此外,今年車企銷量同比增速較快的包括小鵬汽車、零跑汽車和吉利汽車等,分別同增291%、132%和124%。
2026年開始的購置税免税額減半事項預計將提升2025年新能源車的消費需求。在2025年12月31日前,我國新能源車免税額為3萬元,而2026-2027年免税額將調整為1.5萬元。因此我們預計,隨着購置税免税額的減半,2025年國內新能源車市場仍有較高的需求。
1.1.2 歐洲:中歐探討中國EV最低價以替代關税機制
2025年1-5月歐洲新能源車銷量143.6萬輛,同增25%。今年1-5月,歐洲新能源車銷量143.6萬輛,同增25%,滲透率25.9%,相比2024年提升2.9pct。當前,歐盟減緩車企碳排放考覈政策,同時除了傳統歐洲八國以外,比利時、波蘭等東歐市場也開始提供補貼或税收減免來刺激當地新能源汽車需求,疊加車企新車型的推出,歐洲電動車市場活躍度依舊較高。
2024年歐盟宣佈對自華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徵17%-35.3%的反補貼税,為期五年。2024年10月,歐盟委員會發布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方案(終版)文件,宣佈在原有10%税率的基礎上,對自華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徵17%-35.3%的反補貼税,為期五年。其中對比亞迪/吉利/上汽集團加徵的税率分別是17%、18.8%和35.3%。其他合作公司為20.7%,其他非合作公司則為35.3%。然而,德國對於加税一直持反對態度,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穆勒呼籲各方應努力尋求消除額外關税的解決方案。
2025年中歐兩地探討中國產電車最低售價,以取代此前關税加徵方案。今年4月,歐盟委員會發言人表示,歐盟與中國已同意研究通過設定中國產電動汽車最低售價,來取代歐盟去年加徵的關税方案。隨后中國商務部在一份聲明中稱,談判將立即啟動。以最低價格來取代關税的談判,既能讓中國電動車企更穩定地進入歐洲市場,也能讓歐洲本土車企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從而推動中歐電動汽車產業的良性發展。
1.1.3 美國:電車補貼提前終止,長期電動化趨勢不變
2025H1美國新能源車滲透率下降0.7pct。上半年,美國新能源車銷量達74.0萬輛,滲透率達9.1%,相較2024年9.8%的滲透率下降了0.7pct。去年9月,美國發布針對中國301調查的關税裁定,USTR宣佈將電動汽車關税於2024年開始提高至100%,同年生效的還有動力鋰電池以及關鍵礦物提高至25%;而非電動鋰電池、天然石墨關税則是在2026年提高至25%。該關税的調整已於2024年9月27日起正式生效。
「大而美」方案提前終止電動汽車補貼。今年7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大而美」税改法案,該法案取消多項清潔能源優惠政策,其中就包括取消購買電動汽車税收減免等。中國能源報報道,與不取消税收抵免相比,政策變動將使到2035年上路行駛的電動汽車數量將縮減16%至38%。儘管美國領導層的換屆會使得新能源車政策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但我們仍看好美國汽車電動化的長期趨勢。
1.1.4 我們預計2025年我國和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將超1300萬輛和2100萬輛
2025年1-5月中國新能源車出口銷量增速為21%。根據乘聯會崔東樹數據,2024年中國新能源車出口201.0萬輛,同比增長16%。2025年1-5月,中國新能源車出口80.0萬輛,同比增長21%。分國家來看,今年中國出口增速較快的國家包括哥倫比亞(714%)、土耳其(267%)、吉布提(248%)、俄羅斯(245%)、意大利(215%)。
我們預計2025年中國新能源車銷量將達到1373萬輛,對應滲透率54.8%;全球新能源車銷量達2111萬輛,同比增長23%,動力電池需求量1.1TWh,同比增長24%。
1.2 電池材料:龍頭競爭優勢持續鞏固,板塊盈利有望改善
動力電池為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為動力電池四大主材。對於新能源汽車而言,動力電池決定了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以及動力性能表現,為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而動力電池的主要材料包括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等,他們共同影響了動力電池的續航、倍率與安全性能。
1.2.1 電池:1-5月動力電池裝機同增39%,看好龍頭強行業競爭優勢
2025年1-5月全球動力電池裝機同比增長38.5%,寧德時代市佔率38.1%。2025年1-5月,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401.3GWh,同比增長38.5%。從企業份額來看,今年1-5月寧德時代裝機量152.7GWh,同比增長40.6%,對應市佔率38.1%,穩居全球第一,相比2024年全年提升0.2pct;比亞迪裝機量70.0GWh,同比增長57.1%,市佔率17.4%,相比2024年全年提升0.2pct。
1.2.2 正極:三元中鎳高壓市場份額持續提升,磷酸鐵鋰市佔率再創新高
2025年上半年,我國磷酸鐵鋰裝車佔比超81%,創歷史新高。根據SMM鋰電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三元電池累計裝車量55.5GWh,佔總裝車量18.5%,累計同比下降10.8%;磷酸鐵鋰電池累計裝車量244.0GWh,佔總裝車量81.4%,累計同比增長73.0%。
1)三元正極
2025年上半年國內三元正極產量同增7.3%,中鎳高電壓增長勢頭強勁。2025年上半年,國內三元正極產量為32.1萬噸,同比增長7.3%;全球三元正極產量45.5萬噸,同比下降4.5%。從材料型號來看,受益於問界、理想、小米等熱銷車型以及下游新項目送樣測試需求帶動,國內中鎳高電壓延續着強增長態勢,上半年國內滲透率已達35%。而在寧德時代和LGES等電池項目的需求下,上半年國內高鎳滲透率仍維持高位,為47%。
三元正極行業頭部份額進一步集中,2025上半年國內CR3提升6pct。從行業集中度來看,2025H1國內三元正極行業CR3為53.9%,相較於2024年的47.9%提升了6pct。其中,受益於中鎳高電壓產品的訂單走俏,南通瑞翔上半年三元正極產銷同比增速超60%,登頂行業第一。而容百科技和天津巴莫則依靠高鎳訂單緊隨其后。此外,上半年國內三元正極企業佔全球的份額首次超七成,達70.5%,在全球前十中佔據7席。
2)磷酸鐵鋰正極
2025H1國內磷酸鐵鋰正極出貨163.2萬噸,同比增長66.6%。其中,上半年湖南裕能以30%的份額和40萬噸的產量位列市場第一。而萬潤新能、德方納米、友山科技、富臨昇華、常州鋰源市場份額在5%-10%之間,位於第二梯隊。另外,從產量增速來看,上半年,TOP 10企業中安達科技、當升科技增速最高,均超200%;友山科技、富臨昇華、國軒高科均超100%;而湖南裕能雖然基數大,但也實現了超過40%的增幅。
1.2.3 負極:國內佔據全球市場份額超98%,原料價格逐步迴歸理性
2025H1中國石墨負極材料產量達110.7萬噸,同比增長36%。產量方面,2025H1中國石墨負極材料產量達110.7萬噸,同比增長36%。2024年全球石墨負極產量216.7萬噸,同比增長23%,其中中國佔比進一步提升至98.5%。銷量方面,全球石墨負極銷量208.7萬噸,其中中國佔比達98.4%。
2025H1中國人造石墨負極產量同比增長37%,杉杉科技位列市場出貨第一。2025H1中國人造石墨負極產量達101萬噸,同比增長37%,佔石墨負極總產量的91.2%。其中,杉杉科技以21%的出貨佔比位列國內人造石墨出貨第一。而貝特瑞、中科星城、尚太科技、凱金新能源等則緊追其后。
根據SMM數據,前期推動原料價格上漲的因素,如低硫石油焦、針狀焦等核心原料價格已逐步迴歸理性區間,預計2025年下半年負極材料企業的成本壓力有望有所緩解。
1.2.4 電解液:上半年全球產量同增47%,國內佔據全球市場份額超93%
2025H1全球電解液產量100.5萬噸,同比增長46.7%。今年上半年,全球電解液產量100.5萬噸,同增46.7%;國內產量94.1萬噸,同增54.6%。國內電解液產量佔全球的比重從2019年的68.5%提升至2024年的90.1%,在2025H1進一步提升至93.6%。2025H1全球電解液產量超過10萬噸的企業包括天賜材料、比亞迪和新宙邦。
2025H1國內電解液企業產量CR3為62.4%,頭部企業優勢顯著。今年上半年,天賜材料電解液產量以絕對優勢位居行業龍頭,市佔率超三成;比亞迪則依靠自身龐大的動力電池需求達到了市佔率第二。而香河崑崙、石大勝華、珠海賽緯、永太科技等企業市場份額均在4-5%,市場競爭較為激烈。
2025H1全球六氟磷酸鋰產量12.5萬噸,CR5為78%。從產量角度來看,2025H1全球六氟磷酸鋰產量達12.5萬噸,同比增長38%。上半年全球六氟磷酸鋰產量超過1萬噸的企業包括天賜材料、多氟多和新泰新材。從競爭格局來看,天賜材料憑藉較低的成本和較為龐大的電解液產量,上半年六氟磷酸鋰產量市佔率達到37%;而多氟多則以21%市佔率位居第二。行業資源與訂單加速向頭部聚攏,中小廠商生存空間被持續擠壓。
1.2.5 隔膜:上半年國內產量同增53%,濕法份額進一步提升
2025H1中國鋰電隔膜產量139.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53.2%。上半年,我國濕法隔膜/干法隔膜的產量為114.2/25.2億平方米。佔比為81.9%/18.1%。由於干法市場受到整體乾溼法切換以及濕法隔膜大幅降價衝擊的影響,市佔率進一步縮小。目前僅有部分動力、户儲、少量大型儲能項目批量使用干法隔膜。
2025H1國內隔膜產量CR4為72.6%,產能利用率為65%。上半年,恩捷股份作為龍頭,市佔率仍維持30%以上。從產能投放角度來看,目前國內整體產能擴張放緩。后續國內企業新增擴產主要在海外,尤其在東南亞地區。上半年國內隔膜產能利用率為65%。其中,國內濕法隔膜行業產能利用率超70%,干法隔膜行業產能利用率不到50%。
上半年乾溼法隔膜價格出現「兩重天」的差異。儘管當前干法隔膜產能利用率低於濕法隔膜,但由於干法隔膜行業上下游集中度較高,因此在大幅虧損的情況下通過抱團取得了價格的有效上漲,上半年16um干法隔膜價格上漲6%。而由於濕法隔膜行業較為分散,結構化差異明顯,因此今年上半年7um濕法隔膜價格下降19.4%,7+2+1um濕法隔膜價格下降15.7%。
1.3 新技術:新技術加速滲透,賦能鋰電產業發展
1.3.1 固態電池:聚焦安全與續航,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加速
相比於液態電池,固態電池最核心的優勢在於安全和能量密度高。目前液態鋰電池能量密度的天花板是300Wh/kg,而固態鋰電池的理論能量密度則可超過700Wh/kg。從材料變化上來看,相比於液態電池,半固態電池會將電解液部分轉變為固態電解質,隔膜仍保留。正極可沿用液態電池體系,負極採用石墨或者硅碳負極;而全固態電池的電解液則全部轉變為固態電解質,隔膜取消與否取決於技術路線。負極初期可採用石墨或者硅碳,后
期採用金屬鋰。正極材料后期可能會採用為新材料如氧化物材料、5V尖晶石、富鋰錳基等。
各國推出相關政策和計劃,明確固態電池主要發展目標。各國對電池能量密度的規劃逐漸提高,比如,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指出,到2025/2030年,我國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需要分別達到400Wh/kg和500Wh/kg。當前液態鋰電池體系較難實現能量密度超過300Wh/kg,因此各國計劃以固態電池為重點發展目標,來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並降低其成本。預計2025年后固態電池將全面發展。
而在行業層面,由於固態電池的優勢在於安全和續航,預計未來在飛行端、新能源車端、消費電子端以及儲能端都會有所應用。
1.3.2 複合集流體:產業進展逐步推進,下游已獲量產訂單
複合集流體行業進展逐步推進。通過用部分有機物替代金屬,疊加「三明治」結構,相較傳統集流體材料,複合集流體在更高安全性、更低成本、更高能量密度、更長的電池使用壽命及廣泛的兼容性方面更具優勢。市場進度方面,目前複合鋁箔憑藉着較高的安全性,已經在3C消費及動力車型上有一些批量使用;複合銅箔廠商則還在降本及提高性能指標上邁進。
鑫欏資訊預計2025年複合集流體相關產能將有望實現15-20GWh的快速增長。整體來看,目前複合鋁箔導入電池生產已經過了1年,生產工藝也相對成熟。複合銅箔訂單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起量,某頭部電池企業在下半年已經完成了自己工廠內的複合集流體產線建設且已投產,可以小批量進行自供。鑫欏資訊預計2025年複合集流體相關產能將有望實現15-20GWh的快速增長。
新能源車行業長期趨勢確定,看好2025年供需出清后龍頭競爭力的提升。在智能化需求抬升,疊加電池新材料新技術陸續落地帶來的性能體驗提升下,預計全球電動化趨勢不減,我們繼續看好新能源車的高成長性。
二、中證新能源汽車指數投資價值分析
2.1指數編制規則:精選新能源汽車主題股票
指數簡介:中證新能源汽車指數由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於2014年11月28日發佈,指數選取涉及鋰電池、充電樁、新能源整車等業務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新能源汽車相關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樣本空間:
同中證全指指數的樣本空間。即指數樣本空間由同時滿足以下條件的A股和紅籌企業發行的存託憑證組成:
(1)非ST、*ST證券;
(2)科創板證券和北交所證券:上市時間分別超過一年和兩年;
(3)其他證券:上市時間超過一個季度,除非該證券自上市以來日均總市值排在前30位。
選樣方法:
(1)對於樣本空間內符合可投資性篩選條件的證券,選取涉及鋰電池、充電樁、新能源整車等業務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待選樣本;
(2)將待選樣本按照過去一年日均總市值由高到低排名,選取排名前 50 的證券作為指數樣本。
2.2指數成分股:聚焦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龍頭股
中證新能源汽車指數重倉股緊扣新能源汽車主題,精選新能源汽車龍頭股。從指數前十大成分股來看,截至2025年7月25日,指數前十大權重累計佔比55.29%,主要聚焦於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的龍頭股。例如指數前三大成分股分別為寧德時代、匯川技術、比亞迪,權重分別為9.87%、9.66%、9.16%。
從指數成分股行業分佈來看,主要佈局電力設備及新能源、汽車等中信一級行業,佈局鋰電池、鋰電化學品、乘用車Ⅲ、電力電子及自動化、鋰等中信三級行業。截至2025年7月25日,指數成分股涉及8箇中信一級行業,主要以電力設備及新能源、汽車、基礎化工等行業為主,這3個行業累計權重佔比達到72.55%。從中信三級行業來看,指數成分股主要集中於鋰電池、鋰電化學品、乘用車Ⅲ、電力電子及自動化、鋰等行業,這五個細分行業累計權重佔比超過70%。
從成分股市值分佈來看,指數成分股市值分佈均衡。從具體成分股的市值分佈來看,指數在各個市值區間均衡配置,其中市值為1000億以上的成分股累計權重為38.40%,市值500億到1000億之間的成分股累計權重佔比達16.89%,市值200億到500億之間的成分股累計權重佔比達30.54%,總市值在200億以下的成分股累計權重佔比為14.16%。因此整體而言,指數在大、中、小市值風格上均衡配置,市值分佈較均衡。
從指數成分股涉及概念來看,中證新能源汽車指數在民營企業綜合、新能源汽車、碳中和、鋰電池等概念上的暴露較高,主題特徵鮮明。從具體相關概念來看,指數在民營企業綜合、新能源汽車、碳中和、鋰電池等概念的暴露度分別為82.74%、77.67%、71.75%、67.47%。而且指數在成交主力、基金重倉、行業龍頭、陸股通重倉等概念也有較高的暴露度。由此可見,指數成分股具備鮮明的新能源汽車主題特徵,同時具備較好的流動性和較高的機構認可度。
2.3指數估值盈利:估值處於低位,盈利預期高增
中證新能源汽車指數當前估值處於低位,具備較高的投資性價比。不論是從PE估值還是PB估值來看,中證新能源汽車指數的估值水平都處於歷史低位,所以指數繼續向下殺估值的空間比較小、向上修復的空間比較大。
中證新能源汽車指數的盈利能力突出,預期指數未來盈利將高速增長。從指數的萬得一致預期來看,中證新能源汽車指數2025、2026、2027年預期營業收入分別為24518、28698、33314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4.31%、17.05%、16.08%;預期2025、2026、2027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839、2309、281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55.04%、25.56%、21.75%。因此,中證新能源汽車指數的盈利能力突出,預期指數未來營收與歸母淨利潤的增速較高,成長性可期。
三、華夏中證新能源汽車ETF基金投資價值分析
3.1基金的基本信息
華夏中證新能源汽車ETF的基金代碼為515030,基金於2020年3月4日上市,基金投資目標是緊密跟蹤標的指數,追求跟蹤偏離度和跟蹤誤差最小化,自上市以來,基金運行平穩,嚴格控制了跟蹤誤差和偏離度。
華夏中證新能源汽車ETF基金由李俊先生管理,基金經理具備豐富的被動產品投資管理經驗。目前李俊先生在管產品大多屬於被動指數型產品,在管產品數量為18只,擁有豐富的被動產品管理經驗。
3.2基金管理人:資管規模保持增長,各類產品線齊全
華夏基金資管規模保持增長,排名行業前列,產品線齊全。面對日漸激烈的競爭和複雜的市場環境,華夏基金保持着管理資產規模的穩定增長,管理資產總規模持續領先。資產規模領先:2025年1季度末,華夏基金管理資產規模超2.81萬億,是境內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資產類別齊全:依託以資產配置為核心、全品類覆蓋的投研體系,華夏基金持續升級和完善公募產品線,基於多元資產研究和多元客户需求,圍繞 固定收益、主動權益、指數量化、混合資產、跨境、另類等六大類策略,致力於為機構客户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細分資產策略選擇。
風險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預期。鋰電池下游產品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大,因此存在下游需求不及預期的風險。
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鋰電池原材料包括硫酸鈷、碳酸鋰、針狀焦等,原材料價格波動也可能會影響電池和中游材料廠商的盈利情況。
模型測算風險。本報告中所涉及的市場空間測算模型為分析師預測,可能存在真實數據與預測數據有偏差的風險。
本報告從歷史統計的角度對特定基金產品進行客觀分析,當市場環境或者基金投資策略發生變化時,不能保證統計結論的未來延續性,投資者需注意中國歷史銷量數據存在的數據口徑差異風險。本報告不構成對基金產品的推薦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