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9 14:26
醫藥類股繼續走強,創新葯方向漲幅領先,其中,藥明康德大漲超10%,石藥集團、三生製藥、信達生物、中國生物製藥皆強勢。
相關ETF方面,醫藥50ETF(159838)大漲近2%,成交額破千萬,換手率超5%。成分股中超半數上漲,藥明康德、康龍化成漲超6%;奇正藏藥、興齊眼藥漲超5%;信立威、九典制藥、科倫藥業、華海藥業等個股跟漲,漲幅均超2%。
恆生醫療ETF(513060)大漲超2.5%,成交額破30億元,換手率近40%。成分股中超半數上漲,藥明康德漲超9%;先聲藥業漲超8%;綠葉製藥漲超7%;樂普生物-B、微創醫療漲超5%;和黃醫藥、信達生物、石藥集團等個股跟漲,漲幅均超4%。
藥明康德上半年業績超預期增長,實現營業收入208億元(同比+20.6%),扣非淨利潤55.8億元(+26.5%),主業經營韌性凸顯。核心驅動力包括:①新興技術突破:TIDES 業務(寡核苷酸和多肽)保持高速增長。隨着去年新增產能逐季度爬坡,TIDES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 50.3 億元,同比增長141.6%。截至2025年6月末,TIDES在手訂單同比增長48.8%。TIDES D&M服務客户數同比提升12%,服務分子數量同比提升16%;②全球化產能落地:小分子產能年底將超4000kL,美、新基地2026年投運;③訂單充沛:在手訂單566.9億元(+37.2%)鎖定未來增長。區域表現上,北美收入135億元(+20.3%)驗證需求剛性,歐洲增速16.7%彰顯多元化成效。
藥明康德的超預期增長並非個案,而是當前全球CRO/CDMO(醫藥研發與生產外包)行業結構性繁榮的直接映射,其背后藴含着多重驅動因素:
1.全球創新葯研發需求剛性增長且外包滲透率持續提升:儘管宏觀經濟環境存在波動,但關乎人類健康的創新葯研發投入展現出較強韌性,特別是在腫瘤、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重大領域。跨國藥企和生物科技公司為加速管線推進、控制研發成本、提升效率,將持續增加對專業外包服務商的依賴,全球CRO市場預計未來幾年將維持雙位數增長。而中國憑藉完整的產業鏈、不斷提升的技術實力和成本效益優勢,在全球外包市場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份額。國家層面近期提出的生物製造戰略也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託底。
2.革命性技術浪潮驅動細分領域爆發:ADC(抗體偶聯藥物)、細胞與基因治療(CGT)、mRNA疫苗/療法、寡核苷酸/多肽藥物等顛覆性技術領域正處於快速成長期,其複雜的研發流程和工藝開發高度依賴專業的外包服務。藥明康德在ADC和寡核苷酸領域的超高增速即是明證。這些領域的快速發展為CRO/CDMO行業開闢了遠超行業平均增速的藍海市場,具備領先技術平臺和承接能力的龍頭企業是核心受益者。例如,ADC藥物外包市場預估增速顯著快於整體CRO行業。
3.產業鏈深度整合與「工程師紅利」長期賦能:中國醫藥外包行業已從早期單純的「成本優勢」向「技術驅動+規模化+全球化交付」全方位競爭優勢進化。頭部企業通過積極投資新技術平臺(如自動化、人工智能)和進行全球產能整合(如藥明生物的全球佈局),不斷提升服務壁壘和客户粘性。同時,中國龐大的優質生命科學人才儲備(工程師紅利)仍是支撐行業長期發展的核心比較優勢,尤其在複雜項目執行和多學科協作中體現價值。這為龍頭公司市場份額的持續擴大奠定了堅實基礎。
4.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馬太效應顯著:在技術複雜度提升、監管要求趨嚴以及客户傾向於選擇「一站式」服務的背景下,行業整合進程加快。具備端到端服務能力、全球化網絡佈局、雄厚資本實力和頂尖人才團隊的頭部企業展現出遠超中小型競爭對手的增長韌性和抗風險能力。龍頭企業往往能以技術平臺為依託,橫縱向拓展服務邊界,進一步鞏固競爭壁壘。
在此背景下,博時中證醫藥50ETF(515950)為投資者捕捉中國醫藥產業核心龍頭,特別是分享CRO行業增長紅利,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工具。
該ETF緊密跟蹤中證醫藥50指數,其核心編制策略即聚焦於醫藥衞生行業中規模大、流動性好、基本面優異的50家龍頭企業。作為CRO領域的絕對領軍者,藥明康德是該指數的核心權重成份股之一。同時,該指數廣泛覆蓋了創新葯、醫療器械(如邁瑞醫療)、醫療服務(如愛爾眼科)、疫苗(如智飛生物)、中藥(如片仔癀、雲南白藥)以及醫藥商業等醫藥核心細分賽道的龍頭公司。投資者通過博時中證醫藥50ETF,即可實現對中國醫藥產業最具競爭力頭部企業的「一鍵式」配置,充分分散單一細分領域或個股風險,全面把握中國醫藥產業升級和創新的長期發展機遇。
藥明康德的優異中期業績是洞察CRO/CDMO行業強勁動能的絕佳窗口。在全球創新需求剛性增長、技術革命持續突破、以及行業集中度提升等多重因素共振下,行業龍頭有望延續高質量成長。醫藥50ETF(515950)憑藉其成份股的核心性與全面性,或是投資者高效參與中國醫藥核心資產投資機遇的優選載體。投資者可結合自身風險偏好審慎決策,佈局醫藥行業長期價值。
恆生醫療ETF(513060)憑藉「估值修復+政策松綁+技術爆發」的疊加機遇,成為佈局港股醫療板塊的高效工具。前十大權重股集中度達57.04%,精準覆蓋創新葯、器械及AI醫療全產業鏈。政策端,醫保集採規則優化(取消「唯最低價中標」)穩定仿製藥利潤,疊加2025下半年創新葯臨牀數據密集發佈(如信達生物Claudin 18.2 ADC III期),驅動成分股價值重估;技術端,AI醫療商業化提速(京東健康、阿里健康)與CXO高景氣訂單(GLP-1多肽、ADC)形成增長雙引擎。投資者可通過場內交易(513060)與場外定投(A類014424/C類014425)協同佈局:前者利用T+0機制捕捉政策與技術突破的波段機會;后者降低擇時風險,適配無港股賬户投資者。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基金不同於銀行儲蓄和債券等固定收益預期的金融工具,不同類型的基金風險收益情況不同,投資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資所產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擔基金投資所帶來的損失。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收益,基金淨值存在波動風險,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投資者應認真閲讀《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及《產品概要》等法律文件,及時關注本公司出具的適當性意見,各銷售機構關於適當性的意見不必然一致,本公司的適當性匹配意見並不表明對基金的風險和收益做出實質性判斷或者保證。基金合同中關於基金風險收益特徵與基金風險等級因考慮因素不同而存在差異。投資者應瞭解基金的風險收益情況,結合自身投資目的、期限、投資經驗及風險承受能力謹慎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不應採信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銷售行為及違規宣傳推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