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申通3.62億收購丹鳥:「通達系」格局生變?

2025-07-28 20:31

物流進化TransLog

近日,申通快遞發佈公告,擬收購浙江丹鳥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丹鳥物流」)100%股權,涉及金額約3.62億元。

丹鳥物流,即為菜鳥在2023年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發佈的菜鳥速遞,主要聚焦「菜鳥自營、品質快遞、好用不貴」三大標籤,服務上對標行業最優,價格上兼具性價比。

而今年以來,菜鳥戰略調整。隨着申通收購丹鳥物流,菜鳥國內快遞業務將被申通承接,在綜合能力的加持下,這一變動將再次推動「通達系」(中通、圓通、申通、韻達)格局的分化。

01# 3.62億!申通收購丹鳥

根據申通發佈的公告,此次收購丹鳥作價約3.62億元。

上述公告指出:申通快遞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申通快遞有限公司計劃以現金形式收購浙江菜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浙江丹鳥物流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此次交易的對價為人民幣36,205.02萬元。

數據顯示,目前菜鳥速遞在全國構建起包括59個分撥中心及2600余家網點在內的品質快遞網絡。

自2023年菜鳥速遞品牌發佈之后,其以時效、服務、性價比等標籤,迅速殺入順豐、京東物流等為代表的高端快遞市場,快速滲透類似生鮮、茶葉這樣高時效、高服務需求的產業帶場景。

切入市場時,菜鳥速遞依託倉網體系,大打時效牌。

先是聯合天貓超市,推出了優選倉配「1212半日達」服務,直接對標京東211限時達。之后,菜鳥聯合申通啟動全國重點經濟圈物流升級計劃,推出智選倉配「次日達」服務。

彼時,菜鳥逐漸形成「國內+國際」的高增長戰略,立足中國根基,着眼全球市場,構建全球化物流網絡。既服務好阿里電商,也要服務好開放市場。

根據此次公告披露,目前菜鳥速遞的訂單規模在400萬票/天左右。

而從快遞演變的過程來看,快遞行業發展到今天,正在形成幾個標籤:

第一,重資產,重運營。行業正在經歷從資本驅動到基建驅動的階段,除了吃資本之外,還是一個重資產、重運營的行業。典型的案例便是極兔三年燒光了200多億元,收購龍邦、百世快遞、豐網等三張快遞網后,纔在國內市場站住腳。

第二,重網絡,重規模。快遞行業是高網絡效應與規模效應的行業,無論是加盟制快遞,還是直營制快遞,都已經是百億票級別的競爭。對於網絡而言,考慮性價比的同時,要兼顧服務的經濟性、穩定性。

收購公告中也明確提到,相較上市公司及其他同行業公司,標的公司起網時間較短,業務量尚在爬坡增長階段,前期投入及相關成本、費用未能顯著攤薄,導致規模效應未能充分發揮,盈利能力相對較弱。

而近年來,申通正通過大刀闊斧的改革,進行產能提升、服務升級、數智化轉型等,而這些轉型的動作正在逐步反映在其業務規模、利潤水平等方面。

過去三年,申通快遞業務規模從129.5億票,提升到2024年的227.3億票(2023年為175.1億票),歸母淨利潤從2022年的2.88億元,提升到2024年的10.40億元(2023年為3.41億元),量利齊增,並呈現出指數級增長。

申通快遞近年業務量及市佔率 申通快遞近年業務量及市佔率

02# 收編整合,「落地配」落幕

丹鳥物流,最初為菜鳥網絡在全國整合的落地配公司組建而成。

從2014年開始,落地配企業被收購的消息頻繁出現,涉及次數最多的企業是菜鳥、順豐、如風達、唯品會等。彼時的快遞企業與電商平臺,都在相對集中的市場尋找可能的突破口。

其中,如風達被天地華宇收購后轉型三方物流,並在2014年密集收購了4家落地配公司,包括湖南創一、山東海紅、河北建華、陝西飛遠。

收購的目的很明顯,即從自建物流轉型社會化物流后,面對快遞企業的侵蝕,如風達要將其倉配一體化的模式打造成一個全國性的業務優勢,通過收購可以搶得速度上的優勢。

順豐自2014年先后收購了北京小紅帽、深圳銀捷和成都星程宅配,這個時間節點也是順豐頻繁「觸電」的時候。比如,順豐優選快速拓展並向下沉市場滲透,嘿客大規模鋪店。無論是生鮮,還是社區O2O,都對成本、消費體驗有更高的要求,此時落地配的開箱驗貨、半收半退、夜間送貨、試穿試用等服務優勢是快遞企業所做不到的。

而對於唯品會,在電商行業形成阿里、京東等幾股頭部勢力的情況下想要突圍,就要抓住巨頭不屑一顧的下沉市場。因此,唯品會定位於大牌特賣,並學習京東自建物流,只不過其搶佔的是下沉市場。

同樣是看中開箱驗貨、退貨、下沉市場網絡密度的優勢,唯品會於2014年密集收購落地配公司佈局網絡;物流配送標準方面,做了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次日達,承諾送貨到門口、退貨上門取貨、7天無條件退貨並補貼運費等服務。唯品會自建物流的行為也一度被外界視為「小京東物流

而在新零售概念的驅動下,菜鳥也開始匹配與之相適配的物流體系。

2018年,菜鳥深度整合五家配送合作方(萬象、昇邦、東駿、芝麻開門和黃馬甲),成立了「新零售配送聯盟

2019年,丹鳥品牌亮相,在「新零售」概念下,其定位是構建一張高效的S2B2b物流網絡,服務於阿里整個新零售佈局。

2022年,丹鳥更名為菜鳥直送,在當時快遞行業屢屢出現上門難的情況下,菜鳥直送強化送貨上門服務並升級配送時效。

2023年,菜鳥速度拿到快遞牌照,並在當年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進行了品牌發佈,主打半日達、當次日達、送貨上門和夜間攬收等品質服務,在全國近三百城提供晚到、破損必賠,不上門必賠,在途攔截和在途更改目的地等五個100%承諾。

03# 申通+丹鳥:經濟性快遞走上高端路線

隨着申通收購丹鳥,這將成為經濟性快遞的突圍。

從業務規模和利潤數據來看,過去幾年申通的追趕正在產生成效;而資本市場也在為申通的轉型買單,其市值從2022年的100億元左右,提升到目前的230億元。

而這個過程中,申通也經歷了產能戰、成本戰、服務戰以及數智戰,在快遞一梯隊中逐漸站穩腳跟。

如今,申通與丹鳥的收購動作之后:

首先,菜鳥將重注國際化戰略。

從收購業務來看,丹鳥物流運營的更多是菜鳥國內的快遞業務,而不是菜鳥國內所有業務,比如不涉及供應鏈倉配業務等。這意味着菜鳥在戰略上仍有側重。

一方面,菜鳥仍可以發力服務壁壘較高的供應鏈業務,依託倉網、供應鏈方案等能力,在商流變革、渠道變革的大背景下,深入客户的供應鏈轉型中去。

另一方面,供應鏈業務與國際業務做協同。近年來,「不出海就出局」成為越來越多品牌企業市場突圍的共識,而菜鳥在國際化上前瞻性的佈局踩中了跨境電商的風口,並在過去幾年高速增長,實現了跨境倉、ehub、航空班線、末端集卡、海外倉、海外本土快遞網絡等多元化的佈局,並形成多層次的跨境供應鏈產品,從而助力大型品牌、中小賣家等加速出海。

其次,申通產品分層,拿到高端市場的門票。

而在快遞行業,單獨起網的門檻正在越來越高。

隨着申通過去幾年的改革,其產能、規模、成本等逐漸穩定,能夠輕松應對一梯隊不定時的「價格戰」,在接下來的淘汰賽中,具備更紮實的運營基礎。

而應對快遞一梯隊的分化,另一個核心壁壘就是產品分層。某種程度上來講,隨着快遞網絡的規模效應,車線拉直、班線增開會自然長出時效產品,但這種時效產品並不穩定。

如今,隨着丹鳥的加入,申通的訂單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具體來看,丹鳥每天處理約 400 萬票時效類訂單;此外,其背后還有淘系豐富的時效場景訂單資源。這些因素疊加,使得申通與丹鳥能夠以更低的運營成本進行產品分層,併成功切入高端市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