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9 12:29
中國的紡織行業,是世界的時尚工廠。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數據顯示,中國纖維加工總量穩定在6000萬噸以上,佔全球總量50%以上。中國服裝年產量超700億件,可為全球每人提供約8.75件衣服。
中國紡織行業的發展,事關全球冷暖,對國內經濟發展、就業民生同樣意義重大。紡織產業勞動密集、業態豐富,直接帶動就業人口超過2000萬,民營經濟活躍,中小微企業佔比超90%,新業態新模式帶動新職業發展,是穩就業、促增收的重要領域。
2025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紡織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加快推動數智技術全面賦能紡織工業發展。
新形勢下,紡織服裝時尚產業也面臨着轉型升級的機遇和挑戰。曾經橫亙在中小微企業面前的「老大難」問題,如今正被一把把創新的鑰匙逐一解開。作為全球領先的時尚和生活方式在線零售商,SHEIN在持續技術創新,助力紡織產業升級方面已經進行了多年深入探索實踐,在推動紡織精益化升級、數字化轉型、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近日在廣州舉行的SHEIN第二屆匠心工具日,成為其賦能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生動註腳。
創新工具賦能 促柔性按需供應鏈精益化升級
7月23-24日在廣州舉辦的SHEIN第二屆匠心工具日,引起了業內外廣泛關注。
在活動現場,既有展示熱門工具的「明星區」,也有陳列最新研發成果的「新品區」,更有針對特定工藝的魚骨區、縮褶區、貼車區等專業展區,通過「線下展示+線上直播」的雙渠道模式,SHEIN現場向供應商集中展示了60余項為解決生產痛點而研發的技術工具和智能設備,包括全國多個服裝產業帶的供應商專程預約趕赴現場,並親自上手參與體驗互動。
同時,3D製版賦能服裝智造的新技能培訓,提升質量控制水平的工廠尾部標準化方案分享,精益管理在供應鏈中的系統性實踐講解……此次匠心工具日現場同時還舉行了一系列主題沙龍,而着力於全流程嚴格質量管控的SHEIN實驗室更是通過問答互動與趣味實操等互動環節,讓供應商深度瞭解物理化學等性能檢測的必要性與科學性。
「以前不敢碰的面料,現在也能做了。」此次來現場體驗的SHEIN供應商張齊的工廠擅長 T 恤、衞衣等多個品類,在和SHEIN合作之前也接觸過珠片、網紗等特殊面料,「以前的技術車縫這些面料就感覺很難,不但費時,最終交付的產品看起來也不美觀,后來就放棄了。現在有了這些工具,不僅解決了技術問題,還提升了生產效率。」
在張齊看來,面對人口結構變化和年輕技能人才的招工難題,工廠唯有通過引入更加智能的工具設備,纔能有效提升生產力並保持競爭力。他所提到的近年來在時尚界興起的珠片、珠繡和燙鑽等特殊面料品類,儘管市場需求與日俱增,但背后複雜的製作工藝和高昂的人工成本,卻讓許多中小型服裝工廠望而卻步。
為攻克行業工藝難題,SHEIN自主研發「珠繡拼縫壓腳」、「平車碎珠套件」等工具,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還帶動珠繡面料訂單大幅增長,形成供應鏈協同效應。目前,這兩款工具已累計交付700件。
在服裝行業深耕二十多年的王峰如今是SHEIN的禮服供應商,他表示,「現在只要生產中遇到技術難題,SHEIN的專業團隊就會立即響應。他們不僅會為我們量身定製解決方案,還提供詳細的教學視頻來指導工具的安裝使用,甚至會派專人到工廠實地考察,確保問題得到切實解決。」
技術創新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在本次匠心工具日活動現場,SHEIN特別設置了「新品專區」展示今年最新研發的7項重點工具。其中,平車可調織帶拉筒、四線打邊車花邊織帶壓腳、平車珍珠鑽石織帶拉筒等創新工具,有效解決了服裝製作中常見的輔料加工難題。
常態化的工具研發+年度集中展示的匠心工具日,正成為SHEIN全方位賦能上下游供應商、帶動產業煥新升級的一張名片。據最新數據顯示,自2023年服裝製造創新研究中心成立以來,SHEIN已累計開發170多項創新工具,並向供應商完成交付近6000件,這些精益工具平均可提升相關工序效率達80%。
領軍「按需時尚」 敏捷供應鏈模式創新促產業數字化升級
「剛開始和SHEIN 合作的時候,吸引我們的是‘小單快反’的柔性供應鏈模式,這讓我們創業初期的路線更穩。」張齊説。此前,高庫存導致的資源浪費一直是紡織服裝業發展的沉重「包袱」。爲了破解這一行業難題、歷史難題,SHEIN自主品牌創新的按需生產敏捷供應鏈模式給出了有效解決方案。
憑藉該模式,SHEIN在實時分析跟蹤時尚趨勢的前提下,針對所有首單都從非常小的訂單開始,如果銷售趨勢好立刻返單,但如果銷售不達預期則中止生產。這種根據市場和消費者需要,按需生產及時應對和調整的方式,從源頭上減少了庫存浪費的可能性。
通過此模式,SHEIN既能按照市場和消費者需求提供豐富多元的時尚產品,又因為從源頭提高效率、減少浪費,並得以保障產品的高性價比、豐富度與時尚性,從而獲得全球消費者的日益青睞,也使得SHEIN成為與Inditex、H&M等國際時尚集團媲美的時尚零售商之一。
「企業打造敏捷供應鏈模式已是製造業生存發展的大勢所趨。」美國著名的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在《敏捷供應鏈:時尚行業競爭優勢新源泉》報告中指出,以SHEIN為代表的按需生產敏捷供應鏈模式能夠幫助企業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實現平衡供需,從而削減庫存成本,提升資金效率,增加營收或通過更為實惠的產品價格與客户共享收益。
敏捷柔性供應鏈順暢的背后,是持續深入的技術創新的強大支持。
柔性按需供應鏈意味着,要同時應對眾多碎片化的訂單管理以及操作人員需掌握多個複雜工序的技能,同時還要讓碎片化、靈活反應的訂單又能保持一致的品質輸出標準。
SHEIN研發數字化技術工具並進行供應商賦能,讓供應商生產製造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獲得線上化和數字化升級改造,從而讓生產資料和生產要素在每個環節都進行最大化的精準與智能匹配。同時,通過收集和挖掘供應商在生產中的實際痛點和需求,將服裝製造中複雜的工藝和流程中的難點進行拆解,並分別給出解決方案,持續推出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的柔性創新工具。面對消費需求快速變化、製作工藝和原材料不斷更新的行業特性,這些創新解決方案顯著提高了產品交付品質的穩定性,助力供應商及整個產業實現數智化和精益化升級。
多品類供應商張齊、「老服裝人」王峰等企業主正是受益者的代表。在與SHEIN合作之前,這些工廠大多數不具備系統化與智能化的能力,多數都依賴人工、依靠Excel、郵件等傳統方式安排生產,效率很低,不具備行業內的競爭優勢。但與SHEIN合作后,他們轉變升級成了全鏈條的數字化工廠,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
清華大學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麒牧認為,從賦能範圍來看,SHEIN強大的數智化能力盡可能貫穿上下游全產業鏈,推動更大範圍的產業協同,形成更有韌性的產業生態。
生態協同 全鏈條技術創新助產業綠色化升級
以數字化轉型推動紡織工業增強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是時代的呼喚。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外貿在複雜環境下頂住壓力、保持動力、展現活力。上半年,我國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以外貿重鎮廣州來看,今年前5個月,服裝及衣着附件出口額增長超24.8%,紡織原料出口額增長達37%。
讓中國紡織行業走的快,更要走的遠,離不開科技、綠色、可持續發展等關鍵詞的產業內核。
在SHEIN的供應商賦能體系中,技術創新並非單點突破,而是生態協同。SHEIN除了以柔性按需供應鏈的模式創新從源頭提升生產效率、減少生產資源的浪費外,還在從開發、生產、質檢、倉儲、物流等各環節全鏈路深入技術創新,從而助力產業的精益化、數智化、綠色化升級。
例如,今年上半年,SHEIN先后與東華大學和傳化化學達成戰略合作,在產業升級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其中,與東華大學聯合研發的再生滌綸解決方案,能夠回收利用廢舊紡織材料等消費前后滌綸材料,具有顯著的應用性和經濟性;與傳化化學成立的聯合實驗室,將重點推進印染加工的數字化和綠色低碳升級,同時開展新型功能面料研發,致力於打造國際一流的紡織印染技術創新中心。
通過這一系列舉措,SHEIN持續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這些創新解決方案顯著提高了產品交付品質的穩定性,助力供應商及整個產業實現數智化和精益化升級,為企業綠色升級、可持續發展鋪路搭橋。2023年上半年,SHEIN啟動為期5年、總規模5億元的供應商賦能計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該計劃已落實資金2.6億元,重點投向技術創新、技能培訓、廠房擴建及社區公益等領域。此外,公司還專項投入綠色低碳項目資金,通過屋頂光伏、能效提升等項目推動供應商綠色化升級。
產業發展,關鍵在人。SHEIN側重在經營管理、組織架構、工藝技術等各方面對供應商展開綜合培訓,提升其綜合競爭力。今年一季度,SHEIN共開展「日常+專場」、「線下+線上」的供應商賦能培訓近百場,供應商參與培訓超5300商次。在以SHEIN為代表的鏈主企業的帶動下,以廣東多個紡織服裝產業帶為代表的國內優勢傳統產業持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促進技能人才高質量就業的同時,為產業創新升級持續注入源頭活水。
在資深跨境電商專家林智勇看來,SHEIN通過深耕產業,以生產環節持續研發的精益工具為槓桿,結合深入至再生原材料、面料的前沿數碼印染技術、工廠能效提升、環保包裝、綠色物流等上下游各環節的技術創新,以更厚實的技術底座全鏈條撬動傳統制造的數智化、精益化、綠色化變革,實現供應商與產業「生態共贏」,最終將中國紡織服裝業的「規模優勢」轉化為「價值優勢」,推動全球時尚產業可持續發展。(偉楠)
責任編輯: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