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對話阿里巴巴CFO:投入500億元撬動內需,阿里要再造一個服務業淘寶

2025-07-29 12:02

  看好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前景和內需潛力 專訪阿里巴巴集團首席財務官徐宏

  新華網北京7月29日電(周宇龍)近年來,阿里巴巴作為中國一家科技公司,企業的AI標籤越來越強化。今年初,阿里宣佈未來三年投入3800億元用於AI及雲基礎設施建設,相關金額超過過去十年總和,創下中國民營企業在雲和AI硬件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投資紀錄。近期,阿里巴巴又宣佈加碼500億元用於服務業消費撬動內需,阿里巴巴為什麼要做出這些改變?阿里巴巴對於人工智能前景如何看待?帶着這些問題,新華網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專訪了阿里巴巴集團首席財務官徐宏。

  新華網:今年2月,阿里宣佈三年投入3800億元用於AI,最近又加碼500億元。這兩筆投入,是出於激烈競爭中的生存焦慮,還是出於對未來的深思熟慮?

  徐宏:兩筆投資金額的確比較大,在阿里巴巴歷史上是最大的,其實在中國民營企業當中來看也是前所未有的。

  這兩個投入計劃是今年先后宣佈的。2月份民營經濟座談會以后,民營企業很受鼓舞,我們之后就做了一系列這樣的決策,包括技術的、人才的和資金上的,這樣大的投資是深入研判過的,最重要的就是對中國市場未來持續發展的信心,民營企業對中國發展的信心。

  新華網:信心具體來自哪里?

  徐宏:我們的兩筆投資,代表了我們相信的兩個方向,也是我們非常確定的未來驅動阿里巴巴的兩個輪子。3800億元是用於建設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和基礎設施的投入,500億元則是用在撬動內需,中國市場未來的人工智能和內需的潛力就是我們看好的兩個方向。

  人工智能是我們面前的巨大機遇,今天我們面臨的未來最大的增量和變量都是以AI為核心的驅動力帶來的變革,人工智能將重塑各行各業,這是共識。

  中國在這場人工智能帶來的變革當中,一定是引領者。一方面,中國在大模型領域發展很快,同時,我們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場,巨大的AI需求會引發巨大的AI應用創新,這個想象空間是無限的。3800億元的投入的確是過去十年阿里巴巴技術和基礎設施投入的總和,現在看起來的確不小,但其實恐怕再過幾年回過頭看,也許大家不會這麼看了,因為未來的市場的空間太大了。

  新華網:隨着「人工智能+」行動的推進,阿里巴巴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硬件投入、大模型研發和AI應用之間是的關係?

  徐宏:因為一個支撐各行各業AI創新的技術平臺需要的基礎設施的投入是非常龐大而且是穩定和可持續的。目前阿里巴巴的3800億元投資主要集中在芯片、服務器、數據中心和AI技術等領域,我們已經進行了相當規模的投入,並將持續穩步推進。

  如果説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投入是創新的基石,那麼通義千問大模型的研發是創新的發動機。通義千問大模型這次在上海人工智能大會也發佈了最新版本,此前我們上線的「千問3」把深度思考和常規思考結合,大大降低了算力的消耗。

  通義從第一天就是開源的,就是要讓AI技術在千行百業中生根發芽。因為AI要真正服務人類,真正解決今天的很多問題,需要一個繁榮的生態和全行業的創新。通過開源,通義系列模型全球下載量超4億次,衍生模型突破14萬,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開源模型之一。

  新華網:你認為人工智能如何呵護人間煙火、拉動消費大循環?

  徐宏:人間煙火恰恰是科技發展之下我們要呵護的,一飲一食、一餐一飯,都是非常具象的人間煙火。如何用算法和技術讓商家和消費者能夠更加精準匹配,讓這個行業中優質的服務被發掘出來,讓消費者更放心,這都是技術應該需努力的方向。

  過去25年淘寶干了一件事,把製造業搬到了平臺上,接下來我們看好一件事,就是把服務業搬到平臺上,用技術、市場和平臺力量推動服務供給和服務消費快速發展。服務業涉及千行百業,但是其數字化還有着巨大的空間,即使是大家認為數字化滲透率很高的餐飲業,數字化程度也只有20%。這是我們看到的巨大增長空間,我們覺得大概花兩到三年時間,新型服務業電商這個市場規模是十萬億以上的一個市場,這是我們投入500億元想撬動的內需的潛在市場。

  新華網:阿里巴巴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給各行各業帶來的挑戰和改變,如何擁抱未來?

  徐宏:挑戰就是機會,創新既應對挑戰也抓住機會。

  工業時代,流水線上的大部分工作都是標準化的,標準化的東西容易被機器取代,但是人的體驗和感受很難被機器取代,未來的趨勢是有的服務業也許可以離開製造業獨立存在,但製造業離開服務業可能無法生存,製造業的競爭力不在於製造本身,而是在於製造背后的體驗、感受以及服務能力。

  作為一家科技企業,我們會致力於算法的不斷進化,但是真正要推動的是社會的進步。對我們來説,算法只是工具,算法背后是人,算法面對的也是人,我們真正的關注的是如何用算法去解決問題,「科技不僅要星辰大海,更要呵護人間煙火」。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