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三大指數早盤震盪下行 恆指半日跌0.95% 小米集團(01810)跌3.79%

2025-07-29 12:15

金吾財訊 | 港股三大指數早盤震盪下行,截至午間收盤,恆指跌0.95%,恆科指跌1.76%,國企指跌1.18%。

藍籌中,小米集團(01810)跌3.79%,中通快遞(02057)跌2.78%,比亞迪電子(00285)跌2.76%,網易(09999)跌2.67%,百度集團(09888)跌2.47%;漲幅方面,藥明康德(02359)漲10.26%,石藥集團(01093)漲6.15%,藥明生物(02269)漲3.75%,中升控股(00881)漲2.97%,中國生物製藥(01177)漲2.76%。

煤炭股全線走低,易大宗(01733)跌3.77%,南戈壁(01878)跌2.24%,兗煤澳大利亞(03668)跌1.98%,蒙古能源(00276)跌1.56%,力量發展(01277)跌1.47%,中國神華(01088)跌1.15%。7月28日,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報道,國家統計局7月27日發佈數據顯示,2025年1-6月份,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實現利潤總額1491.6億元,同比下降53.0%;實現營業收入12424.7億元,同比下降21.0%;發生營業成本9023.1億元,同比下降13.9%。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印發 《上海市進一步擴大人工智能應用的若干措施》,消息帶動相關股份走高,上海復旦(01385)漲9.05%。此外,上海電氣(02727)漲3.34%。其中提到,降低智能算力使用成本,發放6億元算力券,加強算力調度平臺建設,體系化支持企業研發和應用大模型,加快大模型生態空間集聚。對租用智能算力的主體,市級給予最高30%租金補貼,並推薦申報國家智能券補貼,按照「補早補小」原則,市區協同給予最多1年、最高100%的租金補貼。對自主智能算力設施部署項目,給予最高10%建設支持,加速培育人工智能自主生態。其中提出,擴大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發放3億元模型券,對調用雲平臺部署的第三方大模型API,或採用第三方大模型私有化部署方式,推進大模型垂類應用的主體,給予覈定合同額最高50%、最高500萬元補貼。支持採購高質量語料。發放1億元語料券,加強語料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對購買非關聯方的語料進行大模型、垂類應用、智能體等研發和應用的主體,給予覈定合同額最高30%、最高500萬元採購補貼。

中升控股(00881)漲2.97%。公司昨日公佈,已通知受託人及債券持有人,公司將提早於8月27日(選擇贖回日期)贖回所有未償還債券,贖回價格為截至選擇贖回日期由報價代理根據債券的條款及條件計算的提前贖回價,連同直至(但不包括)選擇贖回日期的應計利息。集團債券的未償還本金總額約為1.58億美元。於提早贖回完成后,將不會有任何已發行但未償還的債券。

中興通訊(00763)跌4.21%。公司公佈,發行35.84億元人民幣零息美元結算於2030年到期可轉換債券,可悉數轉換為1.3億股H股,佔擴大后H股約14.65%及擴大后已發行總股本約2.64%,每股初始轉股價為30.25元,較昨日(28日)收市價26.1元溢價約15.9%,料淨籌約4.94億美元(約35.43億元人民幣),擬用於加強公司算力產品研發投入。

藥明康德績后漲10.26%。公司昨日公佈中期業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母公司持有者之應占淨溢利82.8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95.5%,每股基本盈利2.92元。經調整每股盈利63.15億元,同比增長44.4%。每10股派發現金股息幣3.5元(含税)。集團收入207.99億元,同比增長20.6%。詳細來看, 公司化學業務實現收入163.0億元,同比增長33.5%,測試業務實現收入26.9億元,同比減少1.2%;生物學業務12.52億元,同比增長7.1%;其他業務1.64億元,同比減少49.6%。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持續經營業務在手訂單566.9億元,同比增長37.2%。報告期內,公司持續經營收入204.1億元,其中來自美國客户收入140.3億元,同比增長38.4%;來自歐洲客户收入23.3億元,同比增長9.2%;來自中國客户收入31.5億元,同比下降5.2%;來自其他地區客户收入9.0億元,同比增長7.6%。期內,集團實現毛利91.12億元,同比增長36%,毛利率為43.8%,同比增長4.9個百分點,主要受益於生產工藝持續優化以及臨牀后期和商業化項目增長帶來的產能效率不斷提升。期內,集團研發開支5.14億元,同比減少19.15%。公司預計2025年持續經營業務收入重回雙位數增長,增速從10%–15%上調至13%–17%。預計全年整體收入從415–430億元上調至425–435億元。

中泰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今年年初至今,以DeepSeek為代表的國內科技企業創新不斷,開啟科技牛市行情。恆生科技指數自1月起大幅增長,遠超同期納斯達克指數漲幅。同時,科技公司的利潤表也顯著改善,以A股TMT板塊為例,一季度營收增速、淨利潤增速等指標均明顯提升,反映出基本面與市場情緒雙雙向好。科技企業的創新飛躍,不僅是技術層面革命,更在資本層面重塑科技資產價值認知,推動科技龍頭迎來「重估+成長」的雙輪驅動。AI革命拓展的未來增長想象空間巨大,科技板塊未來潛力可期。

*本文由FIU金融資訊智能生成算法生成,版本為 V1.0.4,生成時間 2025-7-29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