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9 07:0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研報虎)
投資要點:
電子板塊觀點:受益於AI與雲業務的迅猛增長,谷歌2025Q2營收同比增長14%,谷歌雲收入136億美元,同比大漲32%,年化營收突破500億美元,在手訂單達1060億美元,同比增長38%,同時谷歌全年資本開支上調100億美元至850億美元;為期三天的WAIC2025於上海正式召開,華為、摩爾線程、騰訊、科大訊飛、XREAL等廠商雲、邊、端側AI創新迭出,構建全球AI治理新秩序。當前電子行業需求處於温和復甦階段,建議關注AIOT、AI驅動、設備材料、消費電子周期築底板塊四大投資主線。
受益於AI與雲業務的迅猛增長,谷歌2025Q2營收同比增長14%,全年資本開支上調100億美元至850億美元。當地時間7月23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公佈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財報。根據財報,得益於AI與雲業務的全面提振,公司營收達到964.28億美元,同比增長14%,超出市場預期,淨利潤同比增長19%至281.96億美元,每股收益達2.31美元,同比增長22%,高於預期的2.18美元。分業務看,搜索業務營收541億美元,同比雙位數增長,廣告收入98億美元,同比增長13%,谷歌雲收入136億美元,同比大漲32%,年化營收突破500億美元,在手訂單達1060億美元,同比增長38%。值得注意的是,谷歌全年資本開支由原本的750億美元上調至850億美元,主要用於服務器採購和數據中心建設。在AI基礎設施方面,谷歌運營着全球領先的數據中心網絡和雲區域,並提供TPU與GPU選擇,配套構建了存儲和軟件體系,2025年上半年簽下的100萬美元以上的交易數量已與2024年全年持平,新客户數量環比增長近28%;在AI大模型方面,谷歌持續拓展Gemini 2.5系列的混合推理模型,目前已有超過900萬開發者為Gemini開發應用,目前每月處理的AI tokens已達980萬億,相比今年5月宣佈的480萬億已實現翻倍增長,Gemini應用月活躍用户已超過4.5億人。目前AI已成為推動谷歌搜索、YouTube與雲業務增長的關鍵力量,長期來看,若AI基礎建設擴張順利落地,谷歌有望維持雲服務商的全球領先地位。
WAIC 2025於上海正式召開,雲、邊、端側AI創新迭出,構建全球AI治理新秩序。7月26日,為期三天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WAIC 2025)在上海拉開序幕,今年大會展覽展示面積首次突破7萬平方米,800余家企業集中亮相,3000余項前沿展品展出,涵蓋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終端產品、60余款智能機器人,以及100余款「全球首發」或「中國首秀」的新品,規模創歷屆之最,是全球AI領域最具影響力的行業盛會。(1)華為首次線下展出昇騰384超節點Atlas 900 A3 SuperPoD,該產品基於超節點架構,通過總線技術實現384個NPU之間的大帶寬低時延互聯,解決集羣內計算、存儲等各資源之間的通信瓶頸。帶寬方面,超節點內任意兩個AI處理器之間通信帶寬,相較於傳統架構提升15倍,超節點內單跳時延降低10倍。性能方面,在昇騰超節點集羣上,LLaMA3等千億稠密模型訓練性能可達傳統集羣的2.5倍以上。在通信佔比更高的Qwen、DeepSeek等多模態、MoE模型上,可以達到3倍以上的提升。(2)摩爾線程創新性地提出「AI工廠」理念,以「KUAE+MUSA」為核心,需要實現從底層芯片架構創新、到集羣整體架構的優化,再到軟件算法調優和資源調度系統的全面升級,從而推動AI訓練從千卡級向萬卡級乃至十萬卡級規模演進,以系統級工程實現生產力和創新效率的飛躍。(3)XREAL作為全球領先的AI眼鏡廠商,攜最新旗艦產品XREALOnePro亮相。XREALOne Pro搭載自研XPrism光學引擎和自研X1空間計算芯片,重塑AR體驗上限。WAIC2025的召開,不僅推動AI技術展示與產業加速,同時會上發佈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動計劃》標誌着我國從AI技術追隨者轉向了治理規則制定者,為全球提供可借鑑的治理範式。
電子行業本周跑贏大盤。本周滬深300指數上漲1.69%,申萬電子指數上漲2.85%,行業整體跑贏滬深300指數1.16個百分點,漲跌幅在申萬一級行業中排第13位,PE(TTM)55.97倍。截止7月25日,申萬電子二級子板塊漲跌:半導體(+4.65%)、電子元器件(-0.85%)、光學光電子(+2.36%)、消費電子(+1.85%)、電子化學品(+2.71%)、其他電子(-0.61%)。
投資建議:行業需求在緩慢復甦,價格有所回暖;海外壓力下自主可控力度依然在不斷加大,可逢低緩慢佈局。建議關注:(1)受益海內外需求強勁AIOT領域的樂鑫科技、恆玄科技、瑞芯微。(2)AI創新驅動板塊,算力芯片關注寒武紀、海光信息,光器件關注源傑科技、中際旭創、新易盛、光迅科技、天孚通信。(3)上游供應鏈國產替代預期的半導體設備、零組件、材料產業,關注北方華創、中微公司、拓荊科技、華海清科、富創精密、新萊應材(維權)、中船特氣、華特氣體、安集科技、鼎龍股份、晶瑞電材。(4)汽車電子受益於新能源車高增長與國產化機遇的板塊。關注功率板塊的新潔能、揚傑科技、斯達半導、宏微科技(維權);MCU市場的國芯科技、兆易創新等;CIS的韋爾股份、思特威、格科微;存儲的北京君正、江波龍、佰維存儲;模擬芯片的聖邦股份、思瑞浦、納芯微等。
風險提示:(1)下游需求復甦不及預期風險;(2)國產替代進程不及預期風險;(3)地緣政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