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產業金融,讓人工智能更「能」

2025-07-29 07:56

(來源:安徽新聞網)

轉自:安徽新聞網

「去年底,中國銀行為我們提供了組合授信方案。這筆資金讓企業接長周期訂單有了更多底氣。」合肥城市雲數據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貽富説,「前不久,我們與中國銀行安徽省分行就中銀科創算力貸進行了簽約,在算力融資方面的需求將得到有力支持。」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近年來,安徽全力推進人工智能新興產業集羣發展和通用智能未來產業培育壯大,全省已集聚人工智能規上企業894家、產業鏈關聯企業1.2萬家。

人工智能產業的蓬勃發展,催生出巨大的融資需求。

今年初,我省在合肥市選取人工智能產業開展「產業金融」試點,引導全省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服務,提供「總對總」金融支持,提升金融服務產業鏈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為人工智能產業突破關鍵技術、拓展應用場景、培育龍頭企業等提供強有力支撐。

合肥市人工智能產業承擔起為產業金融「蹚水探路」的角色。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試點區域人工智能企業融資覆蓋率達58.6%,較年初提高近9個百分點。

組建金融服務團

「看不懂企業科技含量,看不透行業前景。」一位銀行客户經理坦言,「我和部分同事都具有理工科背景,但服務人工智能企業客户的過程中,還是會有很多不懂的東西,需要邊干邊學。」

記者走訪調查發現,人工智能企業的特點之一是「高科技、難識別」,即使都屬於人工智能行業,但處於產業鏈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的企業差異也較大,專業技術壁壘高,產品盈利模式與傳統企業有很大不同,導致單家金融機構較難識別企業是偽科技還是硬科技。

省委金融辦有關負責人表示,以往金融服務產業鏈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不足,「產研金」融合發展不夠,不同類型金融機構服務產業時往往各自為戰,針對產業不同發展階段、產業鏈上不同企業,缺乏差異化、特色化金融服務,難以滿足產業整體發展需求。

難題何解?轉變思路,創新發展產業金融,成為安徽的最新選擇。

省委金融辦組建工作專班,牽頭推進合肥市人工智能產業金融試點,研究制定《人工智能產業金融試點工作推進方案》。同時,牽頭起草省級人工智能產業金融政策框架《金融支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投、貸、擔、保、補」全要素全鏈條服務路徑,進而提升人工智能產業融資可獲得性。

「我們梳理合肥市人工智能企業名錄、基本情況等,編制產業圖譜;分析產業鏈不同環節的融資現狀,編制金融服務圖譜,開展金融服務診斷,找準短板不足,明確發力方向。同時,突破單一金融機構服務侷限,組建金融服務團,為產業鏈提供‘總對總’金融服務。」省委金融辦有關負責人介紹。

成立僅1年多的天眼智取(合肥)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受益於此,獲得了合肥科技農村商業銀行為其發放的500萬元低成本債權組合貸款。

「該企業成立初期尚未取得營收,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資金需求大,面臨資金短缺困境。若按傳統授信標準,缺乏財務數據和抵押物,難以獲得銀行貸款支持。」合肥科技農村商業銀行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們重點關注企業技術團隊、核心技術及研發實力等要素,為其發放200萬元科大硅谷初創貸。同時,與高新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合作,銀擔聯合開展盡調,300萬元貸款為高新區科創企業貸投批量聯動業務。」

在總行和分行聯動方面,國開行安徽省分行、中國銀行安徽省分行等通過爭取總行政策傾斜,給予科大訊飛等人工智能企業差異化授權和定價優惠。銀企協同方面,興業銀行合肥分行與中科昊音簽訂「共同成長計劃」,提供前低后高利率的800萬元信用貸款,實現風險共擔、收益共享。

融資覆蓋率顯著提升

今年5月,中國銀行與合肥市政府攜手,舉辦支持人工智能創新高地產業發展聯合發佈會。發佈會上,中國銀行安徽省分行推出「中銀科創算力貸」,創新運用「券貸聯動」模式,精準對接人工智能產業鏈各環節融資需求。

「根據支持人工智能產業鏈發展行動方案,2025年至2029年五年間,將為安徽全省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各類主體提供不少於1500億元的專項綜合金融支持;其中,為合肥市提供的專項金融支持不少於1000億元,全面推動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積極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國銀行安徽省分行有關負責人介紹。

中國銀行為何將目光投向安徽?

據悉,我省目前已集聚人工智能規上企業894家、產業鏈關聯企業1.2萬家。智能算力由2023年初800P(1P即每秒完成1千萬億次浮點運算)左右躍升至目前30000P,提升約37倍。賽迪顧問最新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區域競爭力研究》顯示,2024年安徽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評價緊隨北京、廣東、上海、浙江之后,居全國第5位。

「金融主動融入、靠前服務產業發展正當其時。」省委金融辦有關負責人表示,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離不開金融的有力支持。同時,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也為金融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金融需要緊緊圍繞重點產業鏈需求,主動‘識變、應變、求變’,統籌謀劃支持重點產業發展的整體性安排,着力在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據走訪瞭解,在技術攻關領域,國開行安徽省分行累計發放貸款超13億元支持星火大模型等重大研發項目,助力星火大模型、認知智能等核心技術持續突破和科大訊飛等企業承擔的國家級平臺建設穩步推進;在產業培育上,創谷資本組建3億元規模的省智能家電子基金,支持小視科技補鏈延鏈,以投資牽引上下游產業向龍頭企業集聚,助力安徽省人工智能視覺大模型未來產業先導區加速建設。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合肥試點區域人工智能企業融資覆蓋率達58.6%,較年初提高近9個百分點;貸款余額163.03億元,同比增長13.5%,高於全部貸款增速4.1個百分點。全省政策性擔保累計為試點區域435家企業提供擔保規模達55.09億元,試點以來擔保覆蓋率較年初提高15個百分點。目前,在保金額為11.38億元,在保户數192家,平均擔保費率0.76%、保持較低費率水平,有力支持人工智能中小企業融資需求。

全鏈條產業金融生態

類腦智能被稱為「下一代人工智能」。合肥中科類腦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成果轉化賦權改革項目之一,也是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產業化單位。其專注於算力基礎服務與智慧能源領域,是國內領先的能源行業AI大模型全棧解決方案提供商。

與眾多人工智能企業類似,中科類腦發展也面臨資金投入大、研發周期長等難題,在技術研發、市場拓展等方面存在較大資金需求。

「通過股權融資,緩解了該企業的資金壓力,為其發展提供了穩定的資本支持。」國元證券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們還積極牽線搭橋,促成中科類腦與中國移動旗下的北京中移數字新經濟產業基金合作,使其今年上半年完成億元級B輪融資。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不僅為企業帶來了資金,還助力企業拓展了業務資源和市場渠道,提升了企業在行業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從不少人工智能企業的發展實際來看,前期投入資金量可謂巨大。因此,除了銀行提供的融資服務外,企業發展需要更多的長期資金支持。人工智能產業要實現更好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這離不開政策的支持。省委金融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方式,鼓勵金融機構提供特色化差異化服務,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是服務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重要保障,安徽以合肥為試點,正在打造「監測—診斷—對接—培育」全鏈條產業金融生態。「通過健全產業鏈信貸、股權、上市、保險、融資擔保等核心監測指標體系,加強分析研判、動態監測,建立‘月調度、季評估’工作機制,及時協調解決困難問題。」省委金融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同時,也在加強數據信息共享,整合市場監管、税務、進出口及金融機構等各類數據;強化供需對接,常態化開展產融銀企對接,為產業鏈發展提供精準金融服務。

金融是科技創新的受益者,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推動者。推動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發展,才能更好發揮金融「催化劑」作用。

「在試點的過程中,我們也將進一步強化數字賦能,積極運用人工智能手段開展產業鏈融資結構化分析。」省委金融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資本市場、風險投資、社會資本等各類金融工具協同發力、組團服務、耦合聯動,打造「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的閉環機制,推動金融服務更好適配新質生產力發展。

■ 本報記者 何珂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