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PCB正交背板如何打開2027-28年行業空間?

2025-07-29 09:20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信證券研究 作者:徐濤  雷俊成 

PCB正交背板作為解決AI算力集羣中計算單元與網絡單元間帶寬瓶頸的潛在方案,在速率、集成度、散熱、穩定性、佈線等方面具備優勢。由於其超大尺寸+超高層數的設計遠超常規產品,可能帶來PCB單位價值量的顯著提升,併成為行業長期供需緊張的核心驅動力。中信證券認為具備領先技術實力的PCB廠商有望優先受益,推薦首選AI算力供應鏈敞口大、客户導入預期明確的頭部公司,並關注隨AI高ROE產值釋放,PB估值還有提升空間的公司。

算力、速率、集中度持續提升下,機櫃PCB正交背板方案有望加速落地。

PCB正交背板方案,即機櫃內的計算節點和交換節點通過PCB,以正交的方式直接進行連接。根據英偉達在2025年3月的GTC大會宣佈的GPU路線圖,其將在26H2及27H2陸續推出Rubin NVL144及Rubin Ultra NVL576機櫃,其中NVL576機櫃的GPU計算托盤將採用90度旋轉設計,通過PCB背板替代傳統的銅纜背板,用於實現機架內GPU與NVSwitch間的互聯。這一改變主要是爲了解決在更緊湊空間內佈線的挑戰,解決AI算力集羣中計算單元與網絡單元間的帶寬瓶頸(需支持TB級互連)。

中信證券認為,英偉達有可能在Rubin Ultra NVL576機櫃中正式引入的PCB正交背板,相比於GB200 NVL72機櫃目前高速銅纜背板的連接方案,其優勢體現在:1)速率:相較於銅纜受物理特性限制迭代較慢,PCB板可通過材料和工藝升級持續提升傳輸速率,2)集成度:PCB正交背板具有更優良的集成度,在加工製造、安裝維護方面更具優勢,3)散熱/穩定性,PCB的熱效應、散熱性、穩定性優勢更突出,有利於部署更密集的算力基礎設施,4)佈線:PCB可通過提升層數、縮小線寬線距,在有限空間內實現更大規模的佈線及互聯。從需求趨勢來看,中信證券認為PCB正交背板充分契合了AI服務器未來更高算力、更快互聯、更高集中度的發展趨勢,隨相關材料、加工工藝逐步成熟,中信證券認為有望自英偉達Rubin系列機櫃起逐步落地應用。

如何看待正交背板給PCB帶來的潛在市場空間?預測2027-28年潛在市場需求80-200億元,較2026年有望帶來12~29%需求增量。

中信證券認為PCB正交背板有望於2027~28年逐步落地應用。從設計初期方案來看,英偉達PCB正交背板有可能採用70層以上的超高多層的設計,並使用M9級別覆銅板,CCL用量/規格、PCB加工難度顯著提升。這種70層以上PCB因超大尺寸+超高層數將消耗大量高速覆銅板,且在良率控制、阻抗一致性、散熱設計等方面遠超常規產品, 有可能帶來PCB單位價值量的顯著提升。以NVL576機櫃為例,估測單機櫃PCB總價值量將達到約80-100萬元,假設年出貨1~2萬臺機櫃,對應市場空間約80~200億元。參考2025年7月6日外發的報告《電子行業算力專題系列報告7—AI算力PCB明年會否延續供不應求?》,2026年全球AI PCB市場需求預計達693億元,則對應正交背板有望帶來12~29%的需求增量。同時中信證券認為,后續若英偉達成功引領行業推進PCB正交背板落地應用,以及其他ASIC算力廠商AI服務器集羣化進一步提升、有望跟進PCB正交背板方案,行業有望釋放更大的增量需求。

風險因素:

宏觀經濟波動及地緣政治風險,PCB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海外算力龍頭新產品放量不及預期,AI市場需求增長不及預期,技術變革與產品迭代風險,政策監管及數據隱私風險,客户集中度過高風險。

投資策略:

具備領先技術實力的PCB廠商有望優先受益,同時料將成為行業長期供需緊張的核心驅動力。中信證券認為PCB正交背板開發周期長、加工難度大,具備工藝能力和產能儲備領先性,同時與頭部算力廠商緊密合作的少數龍頭PCB公司有望率先切入供應鏈並優先受益。這一過程預計也將推動PCB/CCL行業向超高規格、高附加值產品升級,重塑競爭門檻。綜合來看,當前PCB領域推薦首選AI算力供應鏈敞口大、客户導入預期明確的頭部公司,並關注隨AI高ROE產值釋放,PB估值還有提升空間的公司。建議關注:1)PCB端,2)覆銅板端。


注: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5年7月28日發佈的《電子行業算力系列報告11—PCB正交背板如何打開2027-28年行業空間?》報告,分析師:徐濤S1010517080003;雷俊成S1010520050003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