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基礎科學的傳播十分重要

2025-07-29 08:32

  近日,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物理學博士張朝陽與劍橋大學教授、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湯大衞(David Tong)展開了一場跨領域物理對話,內容涵蓋經典力學、電磁學、相對論、量子力學等多個領域,二人一致強調基礎科學傳播的重要性。張朝陽表示,互聯網時代為知識傳播提供絕佳機會,建議物理學家利用互聯網開展公共教育,促進大眾討論交流。

  二人對話從經典物理切入。湯大衞提到,其在劍橋大學的辦公室可見牛頓當年工作的辦公室,「而牛頓的家門口,那棵有400年樹齡的蘋果樹還在結果」。17世紀,胡克、雷恩和哈雷已得到引力平方反比律(1/r2),卻無法解釋行星橢圓軌道,而牛頓早已完成運動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推導,成果塵封20年,直至哈雷登門,相關證明才得以面世。張朝陽補充道,牛頓第二定律是關鍵,整合開普勒定律且揭示引力普適性。

  關於流體力學,湯大衞認為,1903年萊特兄弟試飛前,忽略納維-斯托克斯方程黏性項會導致理論上飛機無升力和阻力,無法解釋飛行成功的原因。1905年,普朗特發現黏性項不可忽略,機翼附近邊界層的湍流和梯度效應疊加產生升力。張朝陽總結,黏性項是飛機升力的核心。湯大衞補充,夸克-膠子等離子體運動也可用流體力學描述,並稱英國物理系忽視流體力學教學是遺憾。

  在場論革命方面,湯大衞介紹,14歲輟學的法拉第首次提出「場」概念,麥克斯韋整合電磁場方程時預言光的存在,其方程組加洛倫茲力方程可描述電磁場與電荷相互作用,相對論進一步闡述方程中兩項的可轉換性。1925年海森堡在花粉熱隔離期間開創量子力學框架,寫出矩陣力學,今年7月29日是其論文發表一百年紀念日。量子場論曾面臨無窮大相互作用和繆子反常磁矩難題,前者二戰后被逐步攻克,后者去年獲進展,格點量子色動力學計算結果與實驗值在小數點后第9位吻合。

  談及宇宙之謎,湯大衞表示廣義相對論中任一時空點小鄰域可近似為平直時空,張朝陽補充也可近似為勻加速時空,二人觀點源於等效原理,湯大衞強調廣義相對論創新在於相鄰者可能感受不同加速度,無法全局將引力轉為加速度。2015年引力波的發現被視作21世紀重大突破,首測源於約30倍太陽質量黑洞合併,湯大衞指出,黑洞合併需數十億年,數百倍太陽質量黑洞超當前宇宙年齡合併極限,遠小於太陽質量黑洞可能源於宇宙大爆炸。

  關於地外生命,湯大衞稱多數物理學家從概率角度認為宇宙可能存在外星生命,但生物學家認為生命形成需極低概率巧合。張朝陽補充,計算生命概率需假定宇宙大尺度均勻,這種均勻性體現在百萬光年尺度,故外星生命距地球極遠,造訪可能性微乎其微。

  基礎科學推廣的意義是什麼?做科普的動機是什麼?湯大衞的講義因清晰在個人網站獲百萬點擊,他認為科普有挑戰,物理是數學語言,以霍金《時間簡史》為例,指出物理需硬核方程式解釋。張朝陽主張科普不必迴避公式和深度,科學本質是數學與計算結合,反對玄學解讀,強調科學教育要注入嚴謹數學思維,其《張朝陽的物理課》四年來以硬核推導為特色,成為知識IP。張朝陽表示:「互聯網讓知識傳播更平等,建議年輕人更多參與社交,成為關鍵意見領袖。」 (岳懸)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