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9 03:41
轉自:成都日報錦觀
雙流:以門户樞紐賦能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
最近,成都文博圈有一件令人振奮的大事:國寶級文物司母戊鼎,將與安陽博物館上百件文物一道,「空降」成都雙流,亮相廣都博物館。
青銅界「頂流」司母戊鼎首次入川,讓本就「火「出圈的廣都博物館再次刷屏社交媒體,網友紛紛留言「一整個期待住了」「強勢圍觀」「廣都博物館會‘整活’,去過多次了,走,N刷」「在廣都,一眼千年」……
一場跨越三千年的史詩級約會,一場跋涉三千里路的文明之旅,這場中原文化與巴蜀文化的首次對話,實力圈粉。
事實上,文化旅遊業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也是雙流向空港樞紐取勢借力,推動以港營城、流量轉化的潛力所在。在深化「文旅+百業」「百業+文旅」之路上,雙流錨定「千年廣都 活力空港」,開啟了做強門户樞紐功能、促進港城聯動發展的創新實踐,以門户樞紐賦能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天府文化體驗地和空港活力消費圈,凝心聚力打造「智造航空港 幸福公園城」。
「跟着文博去旅行」熱力釋放
廣都博物館從出圈到「頂流」
7月25日,從成都市區驅車半小時,來到雙流牧馬川片區,眼前一座漢唐風格的古風博物館坐落於花海梯田之間。空中,一架架飛機呼嘯而過,盡顯古今融合之美。
正值暑期,博物館內,上百人的研學隊伍在「點贊俑」前駐足,幾名少年正在模仿展品形態拍照留念。
這里是廣都博物館,也是幾天后將迎來「殷墟瑰寶」的成都新晉文博打卡地。
從精美的青銅到神祕的甲骨,上百件文物從古老的殷商「穿越」而來,8月5日空降「廣都」。「這是司母戊鼎(上世紀70年代在原鼎上1∶1翻模複製)首次入川,殷商文明的厚重與古蜀文明的浪漫,會在這里碰撞出特別的火花。」安陽博物館館長李晶的話道出了展覽的深層意義。
「該展是廣都博物館對開館以來52萬人次造訪者的又一次獻禮。正值暑期文博旺季,相信展覽將帶來更多人氣,帶動文旅+消費‘流量’轉化。」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雙流古蜀文化重要歷史脈絡的展示窗口和城市文化名片,該館文物涵蓋石器、玉器、陶器、青銅器、瓷器、骨角器等7類,時間跨度近十萬年。自去年1月開放以來,累計接待遊客52萬人次,今年接待遊客17.7萬人次。
事實上,廣都博物館去年開館即成頂流。這里緊鄰雙流國際機場,除承接成都「微度假」客羣周末遊需求外,也具備將機場旅客流量轉化為文旅人氣的潛力。唐磚漢瓦間的漢服穿搭、飛機掠過的絕美瞬間,與「瞿上田園」的梯田風光同框,帶來的視覺衝擊和「生活美學」,在社交平臺成為爆點,帶來了巨大的人氣。僅油菜花季,高峰期日均接待遊客量就突破3萬人次。
「全域文旅」火力全開
打造高質量發展動力引擎
如何接住「潑天流量」,讓流量變「留量」?連點成線、串珠成鏈,帶動「文旅+百業」融合發展是雙流給出的答案。
「我們正在以廣都博物館所在地瞿上田園為核心起步區,挖掘塑造‘牧馬川’特色文旅IP,全力打造6平方公里的牧馬川片區,立足都市近郊鄉村旅遊目的地,走好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之路。」片區所在地黃水鎮相關負責人透露,眼下,該片區已全面啟動建設,通過天保大道向西串聯九倒拐、臻愛田園、時光原野農業園區,向東聯通空港花田、八角水寨、板橋美食街,同時輻射帶動白塔、桂花、雲華、應天寺、花龍5個村(社區)連片發展,串珠成鏈、點線成面推動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
離城市不遠、離自然很近。以瞿上田園為例,這里是古蜀農耕文明傳説中第一代蜀王蠶叢建立的都城「瞿上城」所在地。結合在地古蜀農耕文化,空港科創集團打造了營地、漢服體驗館、咖啡、文創店等新業態,並與社區集體合作盤活閒置宅基地房屋,打造二荊條文化特色餐飲空間,引育瞿薌茗院等10余個消費新場景,帶動居民致富增收,在展現千年古蜀農耕文脈的同時,通過「文物展示+文化創意+農業體驗+親子研學」凸顯雙流獨有的文化底藴、田園風貌和民俗風情,創新「空港公園城市鄉村表達」,創造獨屬於雙流的文旅流量密碼。
眼下,片區內,除瞿上田園外,還分佈着旅遊綜合體空港花田、千年古寺應天寺,鄰近70余家特色美食扎堆的勝利老街、瞿上新村,周邊還有集60余家人氣餐飲店於一體的板橋美食街、全國文明村花龍村,以及近100個已呈現、正在打造和下一步計劃打造的以禪茶、民宿、研學、餐飲等為主的精品院落。
為進一步發揮資源優勢進行創造性轉化,雙流區建立「牧馬川」片區黨建聯席會議機制,將16個區級部門、4家國有公司和5個村(社區)納入黨建結對共建,從交通路網、基礎配套、風貌提升、農田景觀、消費場景五大方面發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場景共生、流量共享」為導向,構建多點支撐、多業共生、多元融合,通過資源整合、功能互補和模式創新提升「牧馬川」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構建「田園+」立體農商文旅體生態圈。
一頭通往世界,一頭連着生活。在雙流,「牧馬川」的興盛只是「全域旅遊」「文旅+百業」「百業+文旅」的生動註腳。如星火般散落在「瞿上城」的文旅因子,正在聚合成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
門户樞紐活力滿滿
構築空港之城文旅體消費引力場
前不久,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中國夏日消暑圖景」,視頻中,雙流黃龍溪歡樂田園分外搶鏡,「在波光粼粼的水上樂園,坐在樹蔭下打麻將、腳泡清涼溪水」的畫面,松弛感溢出屏幕,將成都文旅消費新場景、新玩法推至世界舞臺。
事實上,在黃龍溪古鎮,「龍溪水戰」夏日戲水季,每年6月至8月穩定引流超200萬人次,人均消費提升5-6倍;在彭鎮老街,依託百年老茶館,「茶話弄」笑劇場、非遺體驗等業態,將單日遊客峰值推至3萬人次,帶動商鋪租金同比增長40%;ITF青少年年終總決賽拉動周邊餐飲、住宿、購物等關聯消費3000萬元。
市委十四屆七次全會提出,要建設城市消費地標,提升特色街區和新興街區消費吸引力,推動特色文體地標向複合型消費地標轉型,打造更多「蜀都味、中國潮、國際範」的消費活力區。雙流作為中西部航空樞紐核心區域,門户功能持續增強。今年上半年,旅客吞吐量達1608.2萬人次,同比增長2.6%。
依託源源不斷的客流,在雙流,「航空+文旅」融合發展恰逢其時。在與機場僅「一網之隔」的空港花田,五湖四海的遊客置身花海,按動快門拍下飛機起降的瞬間;在國內最大的民用飛機總裝基地中國商飛總裝製造中心,大飛機研學基地對外開放,可以俯瞰C919大飛機從部件拼接至整機成形的全過程;在新投用的環港生態帶,大型餐飲、房車營地等吃住行遊購娛的去處星羅棋佈,這里正在實現「空中走廊」與「城市客廳」的無縫銜接,旅客入川來蓉第一站就此開啟;不僅如此,從空港中央公園到怡心湖公園,公園如城市綠肺鑲嵌於這座空港之城,吸引無數市民遊客前來「微度假」……
以門户樞紐賦能為抓手,一場加快建設天府文化體驗地和空港活力消費圈的主動仗全面打響。
動感單車、力量沙袋、户外瑜伽……成都時代奧特萊斯借力「體育+文旅+消費」模式,打造極具「雙流特色」的城市消費引力場。「五一」期間,「‘迎世運・過五一’樂購雙流消費季」上,假期消費迎來井噴,日均客流約5萬人次。值得一提的是,境外遊客購物后可享受離境退税服務,提升了國際化消費體驗,1—6月接待處理約400筆離境退税業務,總金額120多萬元,退税銷售額同比增長100%。成都世運會期間,將有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來蓉參賽,各類參賽人員預估上萬人,這里在積極爭取離境退税「即買即退」,讓境外遊客享「購物在雙流,退税無憂」便利。
成都時代奧特萊斯只是雙流區文旅+消費熱潮的縮影。文商旅體融合的關鍵在於讓消費場景更有吸引力。在雙流,除退税政策外,緊鑼密鼓推出的夜間經濟、首店經濟等舉措,令消費潛能進一步釋放。今年上半年,舉辦促銷費活動和各類展會81場,拉動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超80億元,以消費「暖起來」帶動消費「熱起來」。盧佳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