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9 02:20
根據美歐達成的貿易協議,歐盟將接受美國對其大多數出口商品徵收15%的關税,而美國部分商品可享受零關税待遇。面對質疑之聲,歐盟官員不遺余力地為這一決定辯護。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周日在與特朗普會晤后表示,貿易協議將為企業和消費者掃除未來的不確定性。歐盟不是沒有意識到協議偏向美國,但馮德萊恩提醒記者們不要忘記特朗普最先威脅的關税高達50%。
對於依賴出口的成員國,尤其德國而言,關税低一點總是好的,該國2024年向美國出口了349億美元的新車及零部件。
德國總理默茨周日晚間發佈聲明稱,「協議成功避免了一場可能嚴重衝擊德國經濟的貿易衝突。儘管我原本希望看到更好的結果,但我們終歸捍衞了核心利益」。
據估算,如果沒有達成協議,美國的平均有效關税率將在8月1日從當前政策下的13.5%升至近18%。新協議將這一數字控制在16%左右。
在特朗普發起最新一輪貿易爭端之前,歐盟估計雙方的平均關税税率大致為1%。
受貿易協議消息影響,歐元兑美元周一盤中一度下跌1%至1.1626美元,為5月12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在一籃子主要貨幣中表現最差。
德國業內人士警告稱,該協議將汽車行業置於風險之中,並可能削弱歐洲公司的競爭力。
德國工業聯合會(BDI)執行董事會成員Wolfgang Niedermark表示:「這是一項不充分的妥協,對跨大西洋高度互聯的經濟體發出了災難性信號。歐盟接受了痛苦的關税,即使是15%的税率,也將對德國出口導向型產業造成巨大負面影響。」
在談判中相對強硬的法國強調貿易協議所帶來的穩定性,但也建議啟動反脅迫工具,對美國展開大規模反制,包括將美國科技公司列為目標、禁止美企參與歐洲公共採購項目。
法國歐洲事務部長Benjamin Haddad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我們必須明確一點:當前的局面讓人無法滿意,也不可能長期持續。自二戰結束以來,自由貿易為歐美帶來了繁榮,現在美國卻在開倒車,選擇對歐洲實施經濟脅迫、徹底無視WTO規則。」
荷蘭外貿部長Hanneke Boerma也表示,這份貿易協議「並不理想」,呼籲歐盟委員會繼續與美國進行談判。
長期以來和歐盟委員會不對付的匈牙利總理維克多·歐爾班態度則更加強硬,他批評了馮德萊恩在談判的做法,但對特朗普表示稱讚。
「很明顯這不是一場平等談判的結果,」歐爾班表示。「特朗普擺平馮德萊恩就跟吃早餐一樣輕松。這位美國總統是重量級談判者,而馮德萊恩不過是羽量級。」
斯洛伐克總理菲佐雖然經常和歐爾班一道批評歐盟,但他這次説15%的關税是「不錯的談判成果」,不過其警告稱「魔鬼藏在細節里」。
斯洛伐克的汽車產業佔該國GDP約10%,大眾汽車、Stellantis、起亞和捷豹路虎都在斯洛伐克設廠,當地還有大量配套供應商。
通常來説,貿易協定的談判需要好幾年時間,而且文本多達上千頁,但這次的美歐協議細節匱乏,目前尚未形成正式書面文件。
諮詢公司Teneo的研究副總監Carsten Nickel在報告中寫道,「焦點將轉向協議的解釋和執行風險,其中包含政治與技術層面的諸多問題。考慮到貿易協議的性質,重大不確定性可能會長期存在。」
特朗普表示,歐盟承諾購買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並且在現有基礎上將再向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開放本國市場、對美國進口產品實施零關税,採購「大量」軍事裝備。
知情人士透露,歐盟承諾擴大對美投資是美國同意藥品和半導體也適用15%税率的關鍵。
德國Ifo經濟研究所所長Clemens Fuest稱該協議是一種「羞辱」,反映出美歐之間力量的不平等。
Fuest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歐洲人需要清醒過來,更加重視經濟實力,減少對美國在軍事和技術上的依賴。這樣他們才能重新談判。」
法國總理Francois Bayrou在談及該協議時措辭更為激烈。
「一個由自由人民組成的聯盟本應爲了捍衞自身價值和利益而團結一致,現在卻選擇了屈服,這注定是一個黑暗的日子。」他在社交媒體上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