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深交所2025年上半年IPO發審數據出爐:最新審覈動態公佈兩大「創業板定位」典型案例,劍指東方四通、偉康醫療IPO失敗之謎!

2025-07-28 23:59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來源:叩叩財經)

導讀:雖然在最新發行上市審覈動態中,深交所也並未直接透露A公司和B公司的具體身份信息,但據叩叩財經從接近於監管層的知情人士處獲悉,這兩家被深交所以「創業板定位的典型審覈案例」公佈的企業分別為江蘇東方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蘇偉康潔婧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紀沐陽@北京

2025年7月25日,深交所最新一期發行上市審覈動態正式出爐,並向各大券商及會員單位內部下發。

作為深交所在2025年發佈的第二份發審動態,深交所首先在這份最新面世的文件中對2025年上半年深市發審總體情況進行了總結。

數據顯示,在2025年1-6月,深交所共受理IPO申請32家,其中申報主板上市企業11家,擬創業板上市企業21家。

不過這些企業的擬IPO申請絕大部分皆是在2025年6月獲得深交所受理的。

在整個2025年的前5個月中,實則僅有4家企業的上市申請被深交所納入審覈流程。

正如此前市場所預期的那般,A股企業的首發上市申報環節在趨緊「嚴監管」近兩年之后,2025年6月終於迎來了「解凍」之機。

按照以往上市常態化時期的申報節奏,每年的6月底之前,企業為避免因當年中報數據「更新」的耽擱,皆會出現批量企業申報上市的情形。

這一幕在暌違了兩年時間后,終於在2025年6月再度上演。

2025年6月中旬至6月底,28家企業的擬上市申請出現在了深交所的受理名單中,佔2025年以來申報深交所上市企業總數的87.5%。

IPO企業的審覈方面,深交所表示,同樣在2025年上半年,共有8家企業的IPO申請通過了深交所上市委會議的審覈,基本與2024年上半年持平——在2024年1-6月,7家擬上市企業的IPO申請獲得了深交所的審覈通過。

但與2024年同期審覈趨勢不同的是,在2025年4月以來,隨着IPO申報「解凍」期的到來,深交所發行上市審覈的頻率也在明顯提速。

如在2024年第二季度中,僅有1家企業的IPO申請獲得了深交所上市委會議的審覈通過,而在2025年的4月至6月,獲得深交所上市委會議審議通過的首發企業已達到6 家。

2025年以來,深交所IPO的註冊和發行方面也有較為明顯的回暖。

據深交所在上述最新發布的上市審覈動態透露,2025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深交所報證監會註冊首發企業共19家,註冊生效的首發項目為24 家。在該時間段中,深交所共有 26 家公司完成發行上市,其中主板 6 家、創業板 20 家,融資金額共計149.51 億元,發行市盈率中位數為 17.36 倍,平均數為 18.75 倍。

而在2024年同期,深交所報會註冊首發14家註冊生效首發25家,共有19家公司完成發行上市,其中主板4家、創業板15家,融資金額116.39億元發行市盈率中位數為22.81倍,平均數為22.65倍。

隨着IPO申報和審覈大門的「常態化」迴歸,深交所在2025年第二季度以來對相關流程的監管也在加碼。

此前,深交所在2025年4月末發佈的2025年首份發行上市審覈動態中曾透露,在2025年的前三個月中,其已對5家IPO項目的發行人、中介機構及相關人士出具了懲處措施,其中,2 家IPO項目的發行人、保薦人、申報會計師及相關人員出具5 份《監管工作函》,對3 家IPO項目的發行人、中介機構及相關責任人員予以通報批評3 次、書面警示8 次。

而在這份最新發行上市審覈動態中,深交所則表示,在2025 年 4-6 月,其不僅 4 家 IPO 項目、1 家再融資項目的發行人、中介機構及相關責任人員出具10 份《監管工作函》。 還對 10 家 IPO 項目、1 家重大資產重組項目的發行人、中介機構及相關責任人員,予以一年內不接受提交的發行上市申請文件 1 次、六個月內不接受簽字的發行上市申請文件、信息披露文件 2 次、公開譴責 1 次、通報批評22 次、書面警示 19 次、約見談話 3 次、口頭警示 3 次。

同樣,按照慣例,深交所也在最新發行上市審覈動態中公佈了一例現場督導案例。

不過與以往發審動態中發佈的絕大多數以失敗告終的「現場督導」案例不同,深交所此次以「堅持在嚴監嚴管、守住企業質量底線基礎上,更好發揮以整改促規範的引導作用,持續提升審覈監管的包容性、適應性和精準性」為前提,列舉了一例在對現場督導發現的問題整改合規后,最終順利上市的典型。

深交所稱,近期對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主板上市的某發行人實施保薦業務現場督導,結果發現該企業在收入覈算準確性上存在瑕疵,其相關保薦人也未充分覈查第三方回款依據的充分性。

針對上述擬IPO企業部分收入覈算不準確相關中介機構覈查程序執行不到位等不規範情形,深交所在充分評估其情節、性質及影響程度,考慮到相關問題對發行上市條件、信息披露的影響較小,依規對擬上市企業、中介機構及相關人員採取工作措施,提醒相關主體保證發行上市申請件真實、準確、完整,並督促其對督導發現的問題予以整改規範。在整改完成后,經深交所綜合評估該擬IPO企業及中介機構的整改規範情況,以及對發行上市申請文件的補充修改和信息披露情況,依規繼續推進審覈。目前該企業已在深交所完成上市。

「本所深入踐行‘嚴而有度、嚴而有方、嚴而有效’的審覈監管理念,在現場督導項目中貫徹落實重要性標準,從性質、金額、后果等方面準確認定督導發現問題,為進一步明確‘可整改事項’和‘財務真實性、重大違法違規等問題’提供更為清晰的依據,引導發行人及相關中介機構正確看待和積極配合現場督導工作」,深交所就上述最新發布的現場督導案例的啟示意義表示稱。

有幸運兒,就有倒黴者。

在公佈了上述經過整改而成功實現IPO的現場督導案例后,深交所也緊接着在這份最新上市發審動態的最后,「壓軸」公佈了兩大「關於創業板定位的典型審覈案例」。

衆所周知,深交所對創業板定位的「三創四新」有着較為完善的認定體系。

早在2022年12月30日,深交所就出台《創業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2022年修訂)》(下稱《暫行規定》),旨在將創業板定位的有關要求明確為具體、直觀的判斷標準,以進一步提升審覈工作透明度,增強市場對創業板定位把握的可預期性。

《暫行規定》中,就企業營業收入、研發投入等多項指標上,明確了對符合創業板IPO申報條件的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的評價標準。

該《暫行規定》於2024年5月由深交所進行了進一步修訂。

當然,並不意味着滿足《暫行規定》相關指標的企業就一定符合創業板上市的「定位」。

如在深交所以關於創業板定位的典型審覈案例」公佈的案例一中,某創業板申報企業A,其主營產品為某通用類工業控制電源,收入、毛利主要來源於某光伏行業客户。

據叩叩財經獲悉,這家被監管層匿名以A企業指代的擬上市公司,無論營收規模及增速,還是研發投入的指標數據,皆是滿足《暫行規定》中對於創業板企業的評價指標的。

但最終,A企業還是被深交所認定為不符合創業板上市定位,最終不得不主動撤回了相關IPO申報材料而終止上市。

而另一被深交所視為創業板定位的典型審覈案例」,則是一家主營產品為醫用一次性低值耗材的B公司。

深交所早前則以未提供充分依據證明其技術先進性為由,於上市委會議上直接否決了B公司的創業板上市申請。

雖然在最新發行上市審覈動態中,深交所並未直接透露A公司和B公司的具體身份信息,但據叩叩財經從接近於監管層的知情人士處獲悉,這兩家被深交所以「創業板定位的典型審覈案例」公佈的企業分別為江蘇東方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方四通」)和江蘇偉康潔婧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偉康醫療」)。

1)IPO終止一年后,東方四通上市鎩羽之謎揭曉

東方四通是在2023年6月26日於廣發證券的保薦下向深交所遞交創業板上市申請的。

東方四通為一家主要從事工業控制電源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其主要產品包括交流電源設備、直流電源設備和其他產品及服務等,其中,交流電源設備包括中高頻感應電源、調壓電源、等離子體交流電源等,直流電源設備包括晶體生長直流電源、工業加熱直流電源、等離子體直流電源等。

東方四通申報創業板的時間為《暫行規定》落地實施之后,其IPO申請能夠成功獲得深交所的受理,顯然其營收數據和研發投入指標皆是滿足創業板「定位」的評價體系的。

據東方四通向深交所遞交的IPO招股書(申報稿)顯示,在2020年至2022年中,其營業收入分別為1.44億、2.02億和2.967億,該三年間其營收的複合增長率高達43.47%,符合創業板IPO所要求的「最近三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不低於25%」的條件。在此期間,東方四通的研發投入分別為718.03萬、1189.87萬和1626.14萬,這也顯然滿足創業板上市規定的「最近三年研發投入複合增長率不低於 15%,最近一年投入金額不低於 1000 萬元」標準。

2024年7月初,在完成了深交所的首輪審覈問詢后,東方四通突然主動撤回了該次IPO的申報材料,按照相關規定,深交所亦在同年7月6日正式宣佈終止對東方四通創業板首發上市的審覈。

一年后的2025年7月,隨着深交所最新發行上市審覈動態的公佈,東方四通IPO鎩羽之謎終於「間接」揭曉——在東方四通當初宣佈終止IPO之時,外界難以想象,這家營收數據和研發投入都明顯優於《暫行規定》中監管層對創業板「三創四新」評價指標的企業,其上市之旅竟然最終還是阻斷在了其「創業板定位」的認定上。

據深交所在最新審覈動態公佈的兩大關於創業板定位的典型審覈案例」中的案例一稱,該創業板申報企業 A ,在審覈中,被深交所認為存在四大「隱患」。

第一,隨着下游光伏行業周期性調整,硅料等主要材料價格大幅下降,A企業的客户業績大幅下滑,而A企業對光伏行業的收入依賴持續增加,下游行業趨勢變化對發行人影響較大。 

第二,A企業對單一客户存在依賴,A企業為該客户定製化生產專用電源設備,光伏行業其他廠商並不使用該設備,雙方還約定發行人不得向第三方銷售同類設備。

第三,客户專有技術路線無明顯優勢,經諮詢行業專家意見,A企業第一大客户的專有技術路線雖具有一定能耗和成本優勢,但仍需經過長期的技術革新才具備競爭力,預計該技術路線的市場份額長期較小未來很難突破十億元規模。

第四,A企業產品創新性不突出,主要技術參數與其他廠商基本一致,經諮詢行業專家意見,產品主要應用行業通用技術,技術原理較為成熟,技術門檻較低,可替代性較強。

如上述所言,A企業即為東方四通。

據東方四通該次創業板IPO申報材料顯示,在其IPO報告期內,協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及其關聯企業(下稱「協鑫科技」)為其最重要的客户,在2023年上半年,其對協鑫科技的銷售收入佔比已高達61.52%,構成了對單一客户的依賴。

東方四通也承認,其向協鑫科技銷售的產品主要為用於配套顆粒硅產線的感應加熱電源系統,根據東方四通與協鑫科技的相關協議,在排他期內,其感應加熱電源系統在多晶硅料領域僅向協鑫科技銷售。

正如深交所在最新發行上市審覈動態的典型案例中所稱的那樣,隨着下游光伏行業周期性調整,硅料等主要材料價格大幅下降,協鑫科技的業績大幅下滑。

據協鑫科技2023年年報數據顯示,在2023年,其淨利潤為25.1億,同比下滑84.34%。

而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協鑫科技更是直接虧損47.5億,同比下滑近270%。

東方四通對協鑫科技銷售的產品主要用於后者的顆粒硅產線,東方四通自己也承認,顆粒硅作為新一代多晶硅生產技術,雖然相較棒狀硅具有天然的諸多優勢,但量產時間較短,處於工藝持續改進階段,未來能否大規模甚至完全替代棒狀硅存在不確定性。

「發行人 A 處於光伏產業鏈,審覈期間所處行業市場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行業供需失衡風險相對突出,下游客户業績大幅波動。其次,在市場需求減少的背景下,發行人技術路線不屬於行業主流,經諮詢行業專家意見,發行人技術較為成熟,門檻相對較低,可替代性較強」,深交所就A公司即東方四通IPO失敗之因總結道。

同時,深交所指出,對於與東方四通類似的企業,保薦人可以從兩個方面企業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予以覈查研判:

一是關注發行人核心技術先進性,技術路徑是否符合行業發展趨勢,是否存在較大的被替代風險。對於業務與單一客户深度綁定、技術路線相對「小眾」的發行人,要特別關注相關技術路線是否具有技術壁壘,是否符合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未來市場應用前景和增長空間是否受限等。 

二是對於所屬行業周期性較強,申報期間行業景氣度下行的發行人,保薦人可以結合發行人收入來源是否多元、發行人競爭地位及市場份額變化等情況,綜合研判發行人是否會出現趨勢性下滑及對發行人成長性的影響。

2)偉康醫療IPO失敗的必然性

相較於東方四通被判定為不符合「創業板定位」而上市失敗,另一例被深交所在最新的審覈動態中視為「關於創業板定位的典型審覈案例」主角,其就明顯在技術創新上存在着短板。

據深交所披露,某創業板申報企業B 主營產品為醫用一次性低值耗材。根據其上市申報材料,深交所認為其「所處市場呈現‘小而散’ 特徵,從事類似業務的企業數量眾多,市場競爭激烈,同質化競爭突出,僅有少數龍頭企業的市場份額在1%以上」,而B公司的市場份額較小,營業收入規模較小且呈現下滑趨勢,成長性不突出。

此外,B公司的產品生產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約五成收入來自於為品牌企業代工,且近年研發投入金額較小且呈現下降趨勢。 其與行業頭部公司在專利數量、研發投入規模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

故最終,深交所上市委認定,B公司披露其技術先進性主要體現在提升生產自動化水平、提高生產效率方面,但未提供充分依據,於是在上市委審議會議上否決了其上市申請。 

事實上,即使彼時B公司在上市委會議上就算能幸運過關,但其也終究難逃IPO失敗的命運。

據叩叩財經獲悉,B公司的真實身份即為偉康醫療。

偉康醫療的創業板闖關之旅比東方四通要早得多。其在2021年9月30日就已向深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2022年8月26日,在當年召開的創業板上市委2022年第57次審議會議上,偉康醫療的上市申請未能獲得上市委員們的認可通過。

彼時,上市委員們對偉康醫療給出的審覈結論為「發行人未能充分説明其經營業績具有成長性,未能充分説明其‘三創四新’特徵,以及是否符合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的創業板定位要求」。

偉康醫療主營業務為一次性使用醫用耗材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經過多年的經營發展,公司產品已涵蓋手術護理、呼吸、麻醉、泌尿和穿刺五大系列的上百種規格型號,主要產品為吸引管、吸痰管、鼻氧管、引流袋(包括防逆流引流袋、精密引流袋)等醫用高分子材料類產品。

偉康醫療也曾在IPO申報材料中承認,我國低值醫用耗材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基本形成了充分競爭市場,競爭主體數量眾多,市場集中度較低,同質化競爭較為嚴重。

根據華夏基石《中國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發展白皮書系列2:醫用耗材篇》統計,威高醫療、康德萊維力醫療 2018年 的市場份額分別為 11.9%、2.26%和 1.15%,其他廠家市場份額均不到 1%。

根據偉康醫療2021年主營業務收入規模及醫械研究院、中商產業研究院測算的920億元市場規模計算,其在低值醫用耗材的市場份額為2.6‰左右。

在偉康醫療創業板IPO申報和審覈期間,對創業板定位評價體系做出具體界定的《暫行規定》尚未發佈。

按照其后落定的《暫行規定》,偉康醫療也難以滿足創業板IPO的要求的。

數據顯示,在2019年至2021年中,偉康醫療的研發費用分別僅有791.42萬、681.19萬和760.52萬。顯然難以滿足創業板需「最近三年研發投入複合增長率不低於15%,最近一年投入金額不低於 1000 萬元」的上市標準。

也即是説,即便當初哪怕偉康醫療在上市委會議上成功獲得認可,也會在幾個月后,隨着《暫行規定》的落地實施而上市告敗。

深交所表示,作為「創業板定位典型案例」,B公司所處行業競爭激烈、產品同質化嚴重,自身技術創新性不突出導致競爭能力相對較弱、市場份額較低。 對於該類企業,保薦人可以從以下方面對發行人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予以覈查研判:

一是結合發行人所處行業市場空間、進入門檻、發行人市場份額和經營規模變化趨勢等情況,綜合研判發行人的成長性。

二是結合發行人相關技術可替代性是否較強、技術水平是否能夠形成持續競爭優勢並以此促進業務持續增長、發行人研發投入及成果數量是否明顯落后於可比公司等情況,綜合研判發行人的創新性。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