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資本熱捧!宇樹科技IPO風生水起,大市值龍頭呼之欲出

2025-07-28 21:00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崔文靜 實習生 張長榮 北京報道

日前,證監會官宣宇樹科技已開啟上市輔導。這讓市場關於宇樹科技優先選擇 A 股還是港股 IPO 的猜測,塵埃落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瞭解到,宇樹科技的上市板塊大概率為科創板。以其目前超120億元的估值來看,宇樹科技將有望成為科創板的市值新龍頭。

宇樹科技所屬的人形機器人行業,被視作頗為「燒錢」的領域,后續融資需求大,而同類企業更多選擇赴港上市。

有市場人士擔心,宇樹科技登陸A股后,后續再融資是否會給市場造成壓力。

對此,受訪投行人士表示「無需擔心」,作為當前爆紅、被資本「瘋搶」、高度契合政策導向,並且年淨利已達數千萬元的企業,宇樹科技的IPO很不一樣。其只要企業經營運轉正常,后續融資不是問題。

從宇樹科技IPO中介團隊陣容來看,可謂「頂配」。保薦機構是「券業一哥」中信證券,另有容誠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容誠」)、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德恆」)提供服務。

其中,中信證券與容誠在各自行業的IPO服務家數排名均為第一,德恆亦曾為多個明星項目上市提供法律服務。

「誰來擔任宇樹科技的中介機構,各家‘搶破頭’。宇樹科技最終選擇的都是本土化頭部機構,以期更快上市敲鍾。」受訪人士告訴記者。

或衝刺科創板

2025年春晚,16台H1型人形機器人身着東北花襖表演《秧BOT》舞蹈,讓宇樹科技一炮而紅,成為資本競相追捧的對象。

「去哪兒上市?」 這一問題隨即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隨着7月18日宇樹科技出現在證監會公佈的IPO輔導名單中,其上市地點鎖定在A股。有知情人士透露,具體板塊為科創板。

按照今年6月科創板新推出的IPO預先審閲機制,企業在預先審閲階段相關信息不公開,完成預先審閲后正式提交IPO申報,並且IPO階段推進速度很快。

受訪人士普遍認為,宇樹科技大概率適用IPO預先審閲機制。這意味着,宇樹科技官宣IPO遞表可能還需時間,遞表后有望僅用數月即成功上市。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宇樹科技屬於機器人行業企業。科研投入需求大、燒錢,這是機器人企業的共同特點。有鑑於此,機器人行業企業上市后的再融資需求大。由於A股大規模再融資監管相對嚴格,不少機器人企業將第一上市地定為港股。

根據Wind數據,僅2025年上半年就有13家機器人產業鏈企業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涵蓋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等多個細分領域。

如今,宇樹科技選擇A股IPO,其后續再融資是否會受到挑戰?

在受訪投行資深人士們看來,對此無需擔心。

「作為當前爆紅的企業,宇樹科技的IPO不一樣。從其當前被資本競相追捧的情況、淨利潤已達數千萬等多個維度來看,只要公司正常經營,后續融資不是問題。」一位保代人士分析道。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宇樹科技成功登陸科創板,其在科創板上市公司中大概處於何種地位?

前述保代給出的評價是「市值龍頭」。

從「絆倒死機」到資本追捧的「香餑餑」

客觀而言,宇樹科技當前融資情況雖頗為樂觀,但其融資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成立於2016年8月的宇樹科技,也曾經歷融資艱難期。

2017年,創始人王興興曾帶着機器狗參加烏鎮的一場座談會,試圖在雷軍、王興等大佬面前尋找投資機會。

然而,機器狗意外被絆倒死機,結局可想而知。

儘管宇樹科技曾於2017年獲得個人投資者尹方鳴200萬元的種子輪融資,2018年天使輪獲得安創加速器、變量資本投資,2021年在順為資本的領投下實現千萬美元規模的A輪融資,但宇樹科技真正的融資高潮是從2022年開始的。

彼時,宇樹科技的產品已經開始在國家級舞臺亮相,比如2021年牛年春晚、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等。

在2022年的B+輪融資中,宇樹科技融資金額達數億元,由經緯創投和敦鴻資產領投。

自此,B2工業機器狗投產,宇樹科技營收突破1.75億元。

2024年,宇樹科技迎來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美團、金石投資、源碼,融資近10億元,宇樹科技估值達到50億元。

同年,宇樹科技完成C輪融資,領投方是北京機器人產業基金。此輪融資后,宇樹科技估值躍升至80億元。

啟動IPO輔導前夕的2025年6月,宇樹科技完成C+輪融資,中國移動旗下基金、騰訊、阿里、螞蟻集團、錦秋基金、吉利資本共同領投,絕大部分老股東跟投,融資金額接近7億元,宇樹科技投后估值再度大增至超120億元。

高估值與備受資本追捧背后,是宇樹科技可圈可點的業績表現。

目前,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已上市的機器人企業中,處於虧損狀態的大有所在,少數盈利企業,利潤往往也不高。

然而,根據宇樹科技早期投資人趙楠透露,宇樹科技2024年淨利潤已經達到7000萬元。王興興也在天津達沃斯論壇上表示,宇樹科技「年營收超10億元」。

訂單連連VS競爭重壓

從訂單維度來看,伴隨春晚機器人表演后名氣大增,宇樹科技2025年訂單情況持續改善。

截至2025年7月28日,其全年新增中標訂單已達約30筆,與2024年全年總量基本持平,同比增長超50%。

其中不乏大額訂單。比如,7月11日,宇樹科技剛剛中標中國移動的採購項目,中國移動計劃用4605萬元採購宇樹科技的小尺寸人形雙足機器人、算力揹包和五指靈巧手。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國內人形機器人領域最大單筆公開訂單,標誌着「國家隊」在推動人形機器人規模化商用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從現有訂單來看,宇樹科技在教育領域表現突出,高校復購率提升,南方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多次採購,採購產品從機器狗擴展至人形機器人與機械臂組合。

不過,宇樹科技也面臨一定挑戰。比如,租金下降。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春晚走紅后,其租賃價格一度高達1萬元左右,近期北京地區報價則普遍降至3000元左右。

再比如,二手平臺降價出售。以售價9.9萬元的G1型號為例,其在二手平臺的轉讓價格降至5—6萬元。有企業用户表示「拍攝表演后已無需求」。

如果説租賃價格下降源於機器人供給增多,二手平臺降價轉讓是大部分商品的共同特點。那麼,擺在宇樹科技面前不可忽視的壓力是:一個強大的對手——華為,已經着手佈局機器人賽道。

目前,華為的機器人佈局處於「戰略蓄力期」,尚未公開發布成果。不過,其早在2022年即着手佈局機器人業務;2023年即在東莞成立極目機器公司;2024年在深圳設立全球具身智能創新中心,聯手16家企業共建生態。以華為在科技賽道的佈局能力,其一旦成熟后出手,對於包括宇樹科技在內的機器人賽道企業,或將帶來不小衝擊。

明星投行中介助力

華為機器人賽道具體佈局尚未官宣,宇樹科技如今衝刺A股IPO,能夠為其后續融資更多蓄能。

此次為宇樹科技IPO提供服務的中介機構,可謂明星陣容。

會計所容誠是成立於1988年(彼時名為安徽會計師事務所)的老牌本土化會計所,在資本市場服務領域已經具備顯著優勢。

根據Wind數據,截至7月28日,正在排隊中(不包含終止與未通過)的IPO企業中,58家由容誠擔任會計所,市場佔比約為18%,排名市場第一。2025年初以來已經上市的項目中,由容誠提供審計服務的達到12家,同樣排在首位。2024年,容誠服務27家企業上市、10家企業過會,亦位列行業第一。

律所德恆同樣具備三大特徵:成立時間長、本土化、資本市場服務名列前茅。

德恆前身為司法部中國律師事務中心,1993年1月經司法部批准創建於北京,1995年正式更名為德恆律師事務所。

由於其2023年以來撤回項目相對較多,其IPO業務在律所領域的排名並非首位。不過,其具備一定的頭部規模優勢與複雜項目經驗。比如,德恆曾服務中國農業銀行實現A+H股上市。

保薦機構中信證券業內影響力更是不必多説,其投行業務常年位居券商榜首,「券業一哥」地位無人撼動。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8日,中信證券年內股權承銷規模高達1558.59億元,高出排在第二的國泰海通249.72億元。2019年以來,中信證券股權承銷規模年年位居券業第一。

記者從投行處瞭解到,隨着2023年以來IPO全流程嚴監管的加強、IPO撤否項目的增加、因IPO業務被罰投行的增多,券商投行在接單IPO項目時日趨謹慎,有的企業甚至「求着投行報項目」。

宇樹科技則大不相同,由於投行普遍認為其質量極為優秀、上市不成問題、后續能夠為券商帶來的增量業務機會很大。因此,券商投行爭相為其提供保薦服務。中信證券最終拿下保薦資格,被業內視作「頗為幸運」。宇樹科技IPO在會計所、律所中的受歡迎程度,與之相似。

另一個市場關注的細節是,宇樹科技A股上市以后,會否考慮港股IPO?此項尚無定論。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如果宇樹科技后續選擇赴港上市,其現有中介機構中信證券等具備為其提供一攬子上市服務的綜合實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