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八大建築央企2025年上半年業績對比!

2025-07-28 11:07

中國建築2025年上半年新籤合同總2.5萬億元,同比增長0.9%,其中,建築業務新籤合同額為23265億元,增長1.7%。具體來看,房屋建築領域新籤合同額為14964億元,同比下降2.3%;基礎設施領域新籤合同額為8237億元,同比增長10.0%。

中國中鐵2025年上半年新籤合同額11086.9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境內新籤合同額9838.2億元,同比下降1.2%;境外新籤合同額1248.7億元,同比增長51.6%。

中國交建2025年上半年新籤合同額9910.54億元,同比增長3.14%,完成年度目標的49%。按照業務類型統計,基建建設業務、基建設計業務、疏浚業務和其他業務分別為8976.98億元、243.64億元、630.77億元和59.15億元。

中國能建2025年上半年新籤合同額7753.57億元,同比增長4.98%,其中新能源業務(如氫能、儲能)增速超30%。‌按地區劃分,境內上半年累計新籤合同額5758.77億元,同比增長2.25%;境外上半年累計新籤合同額1994.79億元,同比增長13.74%。

中國電建2025年上半年新籤合同額6866.99億元,同比增長5.83%,能源電力業務佔比超60%。‌上半年境外新籤合同金額1416.65億元,同比增長17.50%,明顯高於境內3.16%的增速。

中國中冶2025年上半年新籤合同額5481.9億元,同比下降19.10%,主要受冶金工程和房建業務下滑影響。‌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88.42億元,同比下降10.6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1.5億元,同比下降42.5%。

中國化學2025年上半年新籤合同額2060.92億元建築工程承包合同金額為1986.35億元,其中化學工程1600.20億元,基礎設施356.72億元。境內合同金額1646.08億元,境外414.84億元。

中國鐵建,目前公司尚未披露相關業績信息。

01

中國建築

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建築),正式組建於1982年,公司經歷了建築工程部(37軍司令部1953年併入) – 國家基建委 – 國家建工總局 – 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的歷史沿革。是我國專業化發展最久、市場化經營最早、一體化程度最高、全球規模最大的投資建設集團之一。

中國建築以房屋建築承包、國際工程承包、地產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市政勘察設計為核心業務;也是中國唯一家擁有三個特級資質(房屋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的建築企業;建築領域唯一家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在我國,中國建築投資建設了90%以上300米以上摩天大樓、3/4重點機場、3/4衞星發射基地、1/3城市綜合管廊、1/2核電站,每25箇中國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中國建築建造的房子。

公司位列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第9位,中國企業500強第3位,穩居ENR「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首位。中建集團主要以上市企業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為平臺開展經營管理活動。目前擁有上市公司8家,二級控股子公司100余家。 目前在職員工總數382894人,其中綜合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生產人員佔比分別為27.62%、6.03%和56.61%。

2024年全年新籤合同額45027億元,同比增長4.1%;營業收入21871億元,同比下降3.5%,淨利潤461.9億元,同比下降14.9%。

中國建築子企業組織架構圖

02

中國鐵建

        中國鐵道建築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鐵建)1948年7月成立,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1984年1月改稱鐵道部工程指揮部,1990年8月,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註冊成立,2007年11月5日,整體重組改制設立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簡稱中國鐵建,英文簡稱CRCC),2008年3月10日、13日分別在上海和香港上市。

中國鐵建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特大型建築企業,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第43位,連續18年躋身世界500強。

公司業務涵蓋工程承包、規劃設計諮詢、投資運營、房地產開發、工業製造、物資物流、綠色環保、產業金融及其他新興產業,經營範圍遍及全國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公司累計獲國家科學技術獎87項,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150項,國家優質工程獎537項(其中金獎45項),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172項,省部級工法3182項;累計擁有專利31479項。

 目前,全公司共有員工29.5萬人,其中, 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10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1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6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2名。

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0671.71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2.15億元。

中國鐵建二級單位組織架構圖

03

中國中鐵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鐵)總部設在中國北京。成立於1950年3月,前身為中國鐵道部工程總局和設計總局,后變更為鐵道部基本建設總局。1989年7月組建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2007年9月12日,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獨家發起設立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12月更名為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中鐵是集勘察設計、施工安裝、工業製造、房地產開發、資源利用、金融投資和其他新興業務於一體的特大型企業集團作為全球最大建築工程承包商之一。公司具有鐵路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以及橋樑工程、隧道工程、公路路基、路面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公路行業甲級設計資質。中國中鐵先后參與建設的鐵路佔中國鐵路總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建成電氣化鐵路佔中國電氣化鐵路的90%;參與建設的高速公路約佔中國高速公路總里程的八分之一;建設了中國五分之三的城市軌道工程。

中國中鐵連續18年進入世界企業500強,2023年在《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第39位,在中國企業500強排名第10位。中國中鐵現有員工約29萬人,其中,中高級技術人員8.5萬余人,正高級職稱2400多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

2024年中國中鐵全年新籤合同額27151億元,營業總收入11603億元,淨利潤307.6億元。

中國中鐵子公司組織架構圖

04

中國交建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交建」)由原中國港灣建設(集團)總公司和原中國路橋(集團)總公司合併重組而成。1996年10月,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2000年,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成立。2006年,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合併重組,成立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中交集團是全球領先的特大型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主要從事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運營、裝備製造、城市綜合開發等,集團擁有35家全資子公司、13家控股公司、20余家參股公司、2家上市公司。

中國交建位居《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第63位,公司現有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1人、大國工匠2人、全國技術能手45人、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個人)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技能人才)6人、國家級大師工作室(領辦人)3個。

2024年,新籤合同額18812億元,同比增長7.3%,營業收入7719億元,同比增長1.7%,營業利潤364億元,歸母淨利潤3234億元。

中國交建子公司組織架構圖

05

中冶集團

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冶集團)是並不算央企,目前隸屬於中國五礦集團。1982年中國冶金建設公司成立,隸屬冶金工業部。1994年,中國冶金建設公司更名為中國冶金建設集團公司。2006年5月,中國冶金建設集團公司更名為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2015年12月,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整體併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中冶集團擁有12家甲級科研設計院、15家大型施工企業,擁有5項綜合甲級設計資質和45項特級施工總承包資質。目前擁有6萬余名工程技術人員,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1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300余人。

公司累計135項工程獲得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含參建),288項工程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含參建),28項工程獲得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含參建),1053項工程獲得冶金行業工程質量優秀成果獎(含參建)。中冶集團所屬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中冶)位列2023年《財富》中國上市公司500強第20位。

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520億元,同比下降12.9%,歸母淨利潤為67.4億元,同比下降22%。

06

中國化學

 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化學)成立於1953年,前身為國家重工業部化學工業管理局。1984年成立中國化學工程總公司,2005年更名為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2008年9月,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聯合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中化集團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中國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並於2010年1月成功上市。2017年12月,更名為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目前下屬33家二級企業,2家上市公司。

公司擁有工程設計綜合甲級資質、工程勘察綜合類甲級資質,石油化工、公路、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以及市政、橋樑、隧道等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和專業資質,業務覆蓋化工、石化、煉油、建築、市政、電力、公路、水利、機電等行業領域。累計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43項,國家優質工程獎124項。

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58億元,同比增長4.2%;淨利潤56.87億元,同比增長4.8%。

中國化學所屬企業組織架構圖

07

中國電建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建),於2011年9月在原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和國家電網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所屬14個省(區、市)勘測設計、施工、裝備修造企業基礎上重組而成。

中國電建位居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第105位;在2023年ENR全球工程設計公司150強中排名第一,連續四年位列榜首;在2023年ENR全球承包商250強和國際承包商250強排名中分別位列第6位、第8位。中國電建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5人;擁有國家級研發機構10個、省部級研發平臺118個、院士工作站9個、博士后工作站11個;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11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561項,擁有授權專利35375項,其中發明專利4868項;285個項目榮獲國家級優質工程榮譽獎項,其中,國家優質工程金獎63個、魯班獎66個、國家優質工程獎156個。

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6336億元,同比增長4.07%,,淨利潤120.1億元,同比下降7.2%。

中國電建成員企業組織架構圖

08

中國能建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能建)成立於2011年9月29日由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和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所屬15個省(市、區)的電力勘察設計、施工和修造企業組成。2014年12月是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與其全資子公司電力規劃總院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於2015年12月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2021年9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

目前公司員工總數11.92萬人,擁有一大批高素質人才,其中:博士研究生643人,碩士研究生16719人,大學本科52891人;正高級職稱3085人,高級職稱1803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5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7位、全國核工業工程勘察設計大師1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位、國家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位、全國技術能手24位、全國勞動模範13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3人。

2024年公司現營業收入人民幣4367億元,同比增長7.56%,實現淨利潤人民幣83.96億元,同比增長5.1%

中國能建成員單位組織架構圖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