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國商界高級別代表團將訪華,包括想給中國賣飛機的波音」

2025-07-28 12:32

【文/觀察者網 王一】據參考消息網7月27日報道,兩名知情人士透露,包括波音公司在內的多家美國企業高管將於本周訪華。這是自今年4月美國總統特朗普挑起新一輪關税戰以來,該國商界代表團對中國的最高級別訪問。

此次訪問由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組織,該委員會董事會主席、聯邦快遞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芮思博(Rajesh Subramaniam)帶隊。

報道稱,目前尚不清楚全部參訪企業高管的名單及具體行程安排,但兩名消息人士均表示,波音公司的一些高管及USCBC會長譚森(Sean Stein)已確定隨團前往中國。

「他們預計將與中國官員會面,有可能重啟商業領域相關磋商。」其中一名消息人士稱。

消息人士稱,波音高管此行將重點討論飛機銷售相關事宜。2017年隨特朗普訪華期間,該公司從中企獲得了價值370億美元、涉及300架飛機的訂單。但由於美方挑起的關税戰,交付幾經周折。

中國商務部今年4月底譴責美方揮舞關税大棒,嚴重衝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擾亂國際航空運輸市場,很多企業無法開展正常貿易投資活動,中國的相關航空公司、美國波音公司都深受其害。

發言人説,中美兩國在民航領域保持了長期互利合作,有力推動了兩國貿易和人員往來。中方願繼續支持兩國企業開展正常的商業合作,希望美方能傾聽企業的呼聲,為企業正常貿易投資活動創造穩定可預期的環境。

波音飛機 波音飛機

USCBC成立於1973年,由270多家在中國開展業務的美國公司組成,是一個非政府、無黨派、非營利的協會。該協會經常策劃企業高管中國訪問活動。去年7月應中國貿促會邀請,USCBC組織了包括美光科技、高盛集團、蘋果公司、波音在內的多家美國知名跨國企業高管訪問中國。

目前,USCBC尚未就相關報道做出迴應,但若成行,這將是自今年4月新一輪關税戰以來,美國商界代表團對中國的最高級別訪問。

與此同時,中美也將於本周舉行新一輪經貿會談。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7月23日表示,經中美雙方商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將於7月27日至30日赴瑞典與美方舉行經貿會談。

代表美方進行談判的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此前一天表示,他將於28日、29日在斯德哥爾摩同中方代表舉行第三輪貿易談判。他透露,雙方此次談判旨在延長即將於8月12日到期的「關税休戰」,同時討論中國與俄羅斯、伊朗的石油交易等一系列問題。

美國財政部副部長法爾肯德稱,談判內容將涵蓋中國對稀土的出口管制、市場準入問題,以及整體關税水平。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也透露,短視頻應用程序TikTok在美運營模式也將成為討論的一部分,但核心議題仍是如何開放彼此的市場。

中方則表示,中美雙方將繼續就彼此關心的經貿問題開展磋商。

市場普遍預期兩國將延長「關税休戰」,加強經貿聯繫。這也是在華美企的共同期待。USCBC本月16日發佈的一項對130家會員企業進行的調查報告顯示,關税問題已成為他們的第二大關注點,儘管兩國關係存在挑戰,但中國市場仍是美企維持全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報告稱,在經貿磋商中,美企的首要訴求就是降低關税。近1/3的受訪企業承認在過去3年中失去了中國市場份額,3/4的企業預計在未來幾年將失去市場份額。隨着美國公司持續失去中國市場份額,中國的產業政策正推動本土企業的崛起,美企在華面臨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儘管大多數美國公司在短期內推迟了新投資,但從長遠來看,他們仍然致力於在中國尋求機會。」USCBC指出,超過8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中國投資是爲了服務本土市場,而幾乎所有人都表示,如果沒有中國業務,他們就無法保持全球競爭力。

對於USCBC的這一報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7月23日表示,投資中國、共贏未來,成為全球投資者的普遍共識。截至今年3月,外商在華累計設立企業124萬家,投資額近3萬億美元,在助推中國改革開放的同時,普遍獲得成長機遇、得到豐厚回報。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設立外資企業實現兩位數增長。在剛剛閉幕的第三屆鏈博會上,參展商範圍從首屆的55個國家和地區擴大到了75個,其中美國參展商數量比上屆增長15%,繼續位列境外參展商之首。從企業規模看,超過65%的參展商是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外資企業用行動為中國經濟前景投下了信任票。

郭嘉昆説,中國政府最近出臺鼓勵外商投資的新舉措,體現了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誠意和決心。我們歡迎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企業參與中國式現代化,在融入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實現更大作為、更好發展。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