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動態丨私募股權投資市場月報(2025年6月)

2025-07-27 20:32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來源:CSC研究非銀前瞻團隊)

重要提示:通過本訂閲號發佈的觀點和信息僅供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規定的機構類專業投資者參考。因本訂閲號暫時無法設置訪問限制,若您並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機構類專業投資者,為控制投資風險,請您請取消關注,請勿訂閲、接收或使用本訂閲號中的任何信息。對由此給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誠摯歉意,感謝您的理解與配合!

核心觀點

6月份,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持續顯效。6月,廣東、山東、湖北、上海四省市相繼出臺穩經濟促發展政策方案。募資端,6月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募資目標規模同比有所下滑,環比有所提升。投資端,非上市企業共發生融資事件760起,同比-0.91%,環比-3.68%,涉及交易金額651.12億元,同比+42.99%,環比+66.82%。退出端方面,6月共有344個投資退出事件,同比+24.64%,環比-14.67%。

摘要

宏觀回顧:6月份,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持續顯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由上月下降轉為上漲0.1%;環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1個百分點。工業生產平穩向好,多數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8%。

監管政策:6月,廣東、山東、湖北、上海四省市相繼出臺穩經濟促發展政策方案。分別聚焦擴大內需服務經濟循環、穩崗擴崗內需挖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軟件信息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等領域,通過針對性政策組合拳推動區域經濟提質增效。

募資端:6月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募資目標規模同比有所下滑,環比有所提升。6月當月開始募集的人民幣基金的募資目標規模同比-42.88%至2,556.93億元;當月開始募集的美元基金的募資目標規模同比+3345.65%至158.50億美元。

投資端:6月私募股權投資金額同比、環比均有所增加。6月當月,中國非上市企業共發生融資事件760起,同比-0.91%,環比-3.68%,涉及交易金額651.12億元,同比+42.99%,環比+66.82%。

退出端:6月共有344個投資退出事件,同比+24.64%,環比-14.67%。分退出方式來看,31.78%是通過IPO渠道,50.73%通過併購,最后17.49%通過同行轉售。環比來看,IPO +21.11%,併購-1.69%,同行轉售+81.82%。

6月前五大投資項目集中在汽車交通、金融、先進製造、電子信息以及房地產行業,其中金融行業共有兩個項目。融資規模最大的項目是位於重慶市的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

風險提示:投資回報不確定風險;流動性風險。

正文

一、宏觀回顧及政策分析

1.1宏觀環境

2025年二季度,我國不變價GDP同比+5.2%,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初步覈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6605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4%,二季度增長5.2%。從環比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1%。總的來看,上半年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發力顯效,經濟運行延續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

1.1.1需求端

6月份,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持續顯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由上月下降轉為上漲0.1%;環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1個百分點。從同比看,CPI由降轉漲主要受工業消費品價格有所回升影響。工業消費品價格同比降幅由上月的1.0%收窄至0.5%,對CPI同比的下拉影響比上月減少約0.18個百分點。從環比看,食品價格降幅小於季節性。受高温、降雨較常年同期偏多影響,食品價格環比下降0.4%,降幅小於季節性水平0.5個百分點。

消費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地產相關消費持續快速增長。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4.8%。6月餐飲收入和商品零售分別同比+0.9%、+5.3%。商品零售中,必選品類中糧油食品類和中西藥品類零售額6月分別同比+8.7%、-0.7%;服裝鞋帽針織品類/化粧品類/金銀珠寶類/汽車類零售額6月分別同比+1.9%/ -2.3%/ +6.1%/+4.6%;地產相關消費中,家俱類、建築及裝潢材料類6月分別同比+28.7%、+1.0%。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擴大,房地產銷售數據同比增速保持相對平穩。2025年1-6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248654億元,同比增長2.8%(按可比口徑計算,詳見附註7)。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0.6%。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同比增長5.3%。從環比看,6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下降0.1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4816億元,同比增長6.5%;第二產業投資88294億元,增長10.2%;第三產業投資155543億元,下降1.1%。第二產業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0.3%。其中,採礦業投資增長3.4%,製造業投資增長7.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長22.8%。房地產市場方面,銷售數據同比增速保持相對平穩,1-6月商品房銷售面積/房屋新開工面積/房屋施工面積/房屋竣工面積分別同比-3.5%/ -20.0%/-9.1%/-14.8%,增速較1-5月-0.6/ +2.8/+0.1/+2.5pct。基建方面,1-6月基建投資同比+4.6%,增速較1-5月-1.0pct。

6月份PMI新訂單指數環比有所回升。需求方面,6月份新訂單指數為50.20%,較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在連續2個月運行在50%以下后回到擴張區間。

1.1.2供給端

工業生產平穩向好,多數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8%(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從環比看,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50%。1—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分經濟類型看,6月份,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股份制企業增長7.1%,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長5.5%;私營企業增長6.2%。分行業看,6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36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分產品看,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623種產品中有379種產品產量同比增長。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4.3%,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13676億元,同比名義增長4.0%。

6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小幅下滑。6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5%,較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在50%以上的平穩擴張區間。分行業看,分行業來看,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8%,環比上升1.8個百分點。金融業商務活動指數和新訂單指數較上月上升,均升至60%以上,行業季末供需活動趨於活躍,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作用進一步增強。

1.2 監管政策

6月3日,中國太保正式發佈目標規模200億元的太保致遠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太保此舉是響應國家擴大保險機構設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改革試點的號召,旨在踐行長期主義,發揮保險資金耐心資本優勢,完善長周期權益資產配置體系,並聚焦股息價值核心投資策略,通過精選高股息、流動性好的優質上市公司追求中長期穩健增值,助力資本市場持續健康發展。該事件標誌着險資入市潮的深化升級,自2023年監管啟動試點以來,頭部險企如中國平安、陽光保險、中國人壽新華保險等紛紛行動,平安設立300億元恆毅持盈基金,陽光推出200億元陽光和遠基金,國壽與新華聯合鴻鵠鵠私募累計規模超700億元,泰康人壽也計劃投資120億元於泰康穩行基金。截至2025年5月末,試點總規模已突破2000億元,覆蓋大型和中小險企如中郵保險獲批100億元規模,凸顯險資配置權益資產的意願顯著增強。險資私募模式呈現多元化趨勢,包括公司型基金如鴻鵠鵠基金以有限責任公司形式強化治理,以及契約型基金如平安恆毅持盈簡化決策流程,兩者均通過FVOCI計量減輕市場波動對險企利潤影響,優化資產負債匹配。長江證券研報分析,負債成本下行降低了對風險資產收益率要求,高股息策略在OCI賬户中可減少利潤波動性,提升配置效率。展望未來,隨着政策持續優化,更多中小險企將參與私募基金設立,進一步拓寬資本市場資金來源,增強市場穩定性和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6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局日前聯合印發了《關於金融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支持海峽股權交易中心「臺資板」創新升級,加強與新三板合作對接,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在閩優質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若干措施》從優化兩岸共同「生活圈」金融生態、服務檯胞臺資企業登陸第一家園建設,支持在福州、廈門、泉州開展跨境貿易高水平開放試點,支持資本項下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等四方面提出了12條政策措施,對持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具有重要意義。在優化兩岸共同「生活圈」金融生態方面,《若干措施》允許福建省內銀行為臺胞在閩合法合規商品房交易相關款項辦理跨境人民幣收付業務。福建省內銀行可在「展業三原則」基礎上,為臺胞辦理與商品房交易相關的跨境人民幣收付款及境內支付業務。針對跨境貿易高水平開放試點,《若干措施》明確,符合條件的審慎合規銀行可按照「瞭解客户、瞭解業務、盡職審查」原則為試點優質企業辦理經常項目外匯收支業務;對於單筆等值5萬美元以上的服務貿易等項目外匯支出,可事后覈驗《服務貿易等項目對外支付税務備案表》。《關於金融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若干措施》是推動兩岸金融合作與融合發展的創新舉措。它聚焦於優化兩岸金融生態,通過簡化跨境結算流程、提升支付便利性、支持臺資企業投融資等措施,為臺胞在閩生活和台企發展提供實質性便利,同時注重風險防控,確保金融安全。這一政策不僅有助於福建打造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也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提供了有力支撐,展現了金融助力兩岸融合的積極意義和廣闊前景。

6月1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佈《深入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深化改革創新擴大開放的意見》,明確允許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依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這一事件標誌着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的深化升級,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該政策作為2020年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的延續和拓展,旨在鞏固近五年改革成果,在更高起點上破解教育、科技、人才等體制機制障礙,強化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擴大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其亮點在於突出系統集成和協同高效,通過打通「H+A」上市通道,為騰訊控股、小鵬汽車等220家在港上市企業開闢迴歸A股的新路徑,拓寬了融資渠道和投資機遇,同時推動金融、技術、數據等要素賦能實體經濟,促進資本市場估值體系與國際接軌,提升深交所流動性和整體質量。這一舉措預計將催化券商業務增長,帶動科技、消費等產業板塊估值修復,並加速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合作,如通過前海、河套等平臺深化規則銜接和資本互聯互通,為全國深化改革提供可複製經驗。目前來看,廣東省和深圳市已響應部署,將舉全省全市之力落實政策,包括下放省級行政職權、優化營商環境、支持人工智能和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應用,確保改革紅利惠及企業發展和投資者信心,進一步強化深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引擎作用,助力中國式現代化新徵程。

6月18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在2025陸家嘴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表示,將繼續充分發揮科創板示範效應,加力推出進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1」即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並且重啟未盈利企業適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更加精準服務技術有較大突破、商業前景廣闊、持續研發投入大的優質科技企業,同時在強化信息披露和風險揭示、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方面做出專門安排。「6」即在科創板創新推出6項改革措施,包括對於適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的企業,試點引入資深專業機構投資者制度;面向優質科技企業試點IPO預先審閲機制;擴大第五套標準適用範圍,支持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更多前沿科技領域企業適用;支持在審未盈利科技企業面向老股東開展增資擴股等活動;完善科創板公司再融資制度和戰略投資者認定標準;增加科創板投資產品和風險管理工具等。同時,證監會也將在創業板正式啟用第三套標準,支持優質未盈利創新企業上市。

6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旨在構建金融支持消費的長效機制。在消費金融方面,政策強調結構性優化與場景化創新:一是引導金融機構開發差異化消費信貸產品,重點支持服務消費,如文旅、養老、教育等,以及新型消費,如數字、綠色、健康等,通過簡化流程、合理定價提升融資便利性;二是設立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強化對小微企業和重點領域信貸激勵;三是推動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發行金融債券,擴大資金來源並規範互聯網貸款合作模式,要求強化自主風控能力。另一方面,股權投資領域則突出全鏈條資本支持:一方面鼓勵消費產業鏈企業通過IPO、新三板掛牌進行股權融資,引導社會資本以「耐心資本」形式投入長周期消費產業;另一方面創新性地提出發展消費類ETF產品,支持政府投資基金以市場化方式參與康養、文旅、數字消費等新型消費項目,同時發揮私募股權基金對初創企業的孵化作用。《意見》亮點在於雙端協同策略:需求端通過消費金融工具釋放居民消費潛力,供給端則利用股權融資強化產業基礎能力。特別是在消費基礎設施領域,明確支持發行基礎設施REITs,為消費場景升級提供長期資金保障。該框架既注重短期消費提振的金融槓桿作用,更強調通過資本市場的深度參與培育高質量供給體系,形成供需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地方政策方面,6月,廣東、山東、湖北、上海四省市相繼出臺穩經濟促發展政策方案,分別聚焦擴大內需服務經濟循環、穩崗擴崗內需挖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軟件信息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等領域,通過針對性政策組合拳推動區域經濟提質增效。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促進經濟持續向好服務做強國內大循環工作方案》,指出統籌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促進經濟持續向好,有力服務做強國內大循環;山東省政府對外發布《加力穩經濟促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聚焦穩崗擴崗、援企助企、內需挖潛、要素供給等關鍵環節,加大政策供給力度,推出4個方面26條政策措施;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湖北省加快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專項行動方案》,提出主動順應全球數字技術創新趨勢和數字經濟發展大勢,分領域、分類型、分階段、分資產結構推進中小企業「上雲、用數、進平臺」,體系化、規模化推進全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上海市促進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充分發揮信息服務業對全市經濟穩增長的引擎作用,推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二、基金募集

6月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募資目標規模同比有所下滑,環比有所提升。根據投中網已披露金額的基金統計,6月開始募集資金的基金共有245只,募集目標規模合計爲3,700.69[1]億元,同比-17.93%,環比+29.02%。其中,6月當月開始募集的人民幣基金的募資目標規模同比-42.88%至2,556.93億元;當月開始募集的美元基金的募資目標規模同比+3345.65%至158.50億美元。6月募資目標規模排名前3的人民幣基金為廣西鋁業母基金、湖北農業產業發展基金、湖北人工智能產業基金,募資規模均為100億元。募資目標規模最大的美元基金為Vintage十期基金,募資規模為142億美元。

[1] 注:其他幣種的基金按照月底匯率進行人民幣換算后加總。

三、基金投資

3.1當月投資概況

根據投中網已披露投資金額的項目統計,6月私募股權投資金額同比、環比均有所增加。據投中網數據,2025年1-6月,中國非上市企業共發生融資事件4895起,同比-3.13%,涉及交易金額2782.03億元,同比-13.67%。6月當月,中國非上市企業共發生融資事件760起,同比-0.91%,環比-3.68%,涉及交易金額651.12億元,同比+42.99%,環比+66.82%。

3.2投資領域分佈

按融資金額來看,根據投中網已披露金額的項目統計,2025年6月最熱門的五大投資賽道是電子信息、先進製造、汽車交通、金融及傳統制造行業,合計融資規模達489.94億元,佔全部融資額的75.25%。1)先進製造行業的融資金額在6月同比增長70.44%至126.24億元,其中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完成49.16億元的戰略融資、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完成11.00億元的B輪融資,二者融資規模較大。2)金融行業的融資金額在6月同比+511.33%至71.09億元,其中山東重工集團財務有限公司在此月完成了55.76億元的融資,融資規模較大。3)傳統制造行業的融資金額在6月同比+784.05%至29.04億元,其中特變電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此月完成10億元的B輪融資規模較大。4)電子信息、汽車交通行業在6月的融資規模分別同比-27.98%、+70.44%至164.20、126.24億元,其中麒麟軟件有限公司在電子信息行業中的規模較大,達30.00億元;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在汽車交通行業融資規模達61.20億元規模較大。

按融資事件數量看,電子信息、先進製造、醫療健康、傳統制造和能源及礦業行業的排名靠前,合計達586筆融資,佔總事件數量的77.11%。醫療健康、傳統制造和能源及礦業行業的融資事件數量分別同比減少了39、2、16起。

3.3 投資輪次分佈

從交易輪次來看,6月戰略融資、A輪、B輪、Pre-A輪以后和C輪的融資規模較大,合計規模439.79億元(部分項目未披露融資輪次),佔本月融資事件交易金額比例為67.54%。其中,1)A輪資規模同比+141.13%至121.53億元,融資規模較大的公司主要包括北京喜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房地產-房地產開發),融資規模達25.42億元。2)戰略融資融資規模同比+10.90%至206.99億元,融資規模較大的公司主要為前述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汽車交通-汽車整車)。3)B輪融資規模同比-9.86%至48.01億元,其中前述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先進製造-機器人)融資規模較大。4)Pre-A輪融資規模同比+73.46%至33.55億元,C輪同比-45.54%至29.71億元。Pre-A輪融資規模較大的公司為深圳市芯視佳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電子信息-半導體),融資規模達6億元;C輪融資規模較大的公司為江蘇天合儲能有限公司(能源及礦業-新能源),融資規模達8億元。

按融資事件數量看,A輪、天使輪、B輪、種子輪和戰略融資輪的排名靠前,合計達573筆融資,佔總案例數量的75.99%。其中,天使輪和B輪事件數量同比出現下滑,分別同比減少了45起、10起。

3.4投資區域分佈

從融資企業所在地區來看,6月融資企業中江蘇、廣東、上海、浙江和北京的融資事件數量排名靠前,對應的融資事件數量分別是148、129、94、72、54件,合計497件,佔比為65.48%,被投企業數量與經濟發展程度高度相關。

整體上,投資金額依舊集中在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地區。從融資企業所在地區來看,1月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中,安徽、上海、廣東、江蘇和北京的融資規模排名靠前,合計387.14億元,佔比75.78%。其中,1)安徽1月當月融資規模同比增長264.80%至104.33億元,融資規模較大的企業為前述合肥皖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電子信息-半導體)。2)上海1月當月融資規模同比+17.94%至95.65億元,其中前述金鵬航空有限責任公司(物流運輸-航空運輸)融資規模較大。3)廣東融資規模同比+46.45%至73.65億元,融資規模較大的企業為前述萬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金融-證券)。2)江蘇1月當月融資規模同比-7.38%至62.97億元,其中前述揚州納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能源及礦業-電池與儲能技術)融資規模較大。5)北京1月當月融資規模同比-46.24%至50.55億元,融資規模貢獻較大的公司有中糧期貨有限公司(金融-證券),融資規模為9.5億元。

四、基金退出

4.1退出渠道

6月共有344個投資退出事件,同比+24.64%,環比-14.67%。分退出方式來看,31.78%是通過IPO渠道,50.73%通過併購,最后17.49%通過同行轉售。環比來看,IPO +21.11%,併購-1.69%,同行轉售+81.82%

4.2退出收益率

按照IRR口徑計算,從現有披露的數據來看,IPO方式的平均回報率有所下滑,6月份平均達到14.67%,較上月-4.43%。分不同項目來看,影石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電子信息-電子信息其他)平均退出收益率最高,達到54.27%。

五、明星項目聚焦

6月前五大投資項目集中在汽車交通、金融、先進製造、電子信息以及房地產行業,其中金融行業共有兩個項目。融資規模最大的項目是位於重慶市的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

明星項目公司簡介

‌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始創於1986年,是以新能源汽車為核心業務的技術科技型汽車企業。現有員工1.6萬人,A股上市公司,中國企業500強。公司業務涉及新能源汽車及核心三電等產品的研發、製造、銷售及服務。2024年1月至6月,賽力斯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200,949輛,同比增長348.55%。賽力斯與華為聯合設計的問界M5、M7、M9自上市以來深受市場及用户認可。2024年上半年,問界位列中國市場豪華品牌銷量第六名。公司堅持技術創新、成本貢獻的經營方針,新質生產力引領公司經營質量不斷提升,營業毛利率同比增長,期間費用率同比下降。公司堅持軟件定義汽車,自主掌握汽車產業智能化、電動化核心技術,以安全為底座,以智慧重塑豪華,探索「傳統豪華+科技豪華」的「新豪華」理念,以新質生產力推動品牌向上。

山東重工集團財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6月11日,是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准設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註冊資本16億元,總部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公司由山東重工集團及其核心子公司共同持股,主要業務涵蓋存貸款、票據結算、債券承銷等金融服務。近年來,公司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2024年推出新一代財司業務系統,併成功整合中國重汽集團信貸業務,2024年通過買方信貸業務助力客車銷售657台。公司以「依託集團、服務集團」為宗旨,不斷優化賬户管理和存款服務,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2002年11月,隸屬於通威集團控股的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實力雄厚的民營科技型企業,註冊資本高達14.21億元。歷經20載耕耘,公司已構建起新能源與化工相結合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涵蓋「鹽滷、燒鹼、聚氯乙烯到電石渣水泥」以及「氯化氫、三氯氫硅到多晶硅新能源」等多個領域。旗下擁有多家分子公司,包括永祥多晶硅、永祥新能源等,員工總數超過7000人,產品範圍廣泛,包括高純晶硅硅料、單晶硅棒、燒鹼、聚氯乙烯及電石渣綜合利用水泥等。目前,公司高純晶硅年產能已達18萬噸,聚氯乙烯10萬噸,離子膜燒鹼15萬噸,電石渣綜合利用水泥更是高達100萬噸。

麒麟軟件有限公司(簡稱「麒麟軟件」)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CEC)旗下科技企業,2020年1月由天津麒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中標軟件有限公司強強整合而成,致力於打造世界級操作系統中國品牌。麒麟軟件以安全可信操作系統技術為核心,面向通用和專用領域打造安全創新操作系統產品,現已形成桌面操作系統、服務器操作系統、萬物智聯操作系統、工業操作系統、智算操作系統產品等為代表的產品線,達到國內最高的安全等級,全面支持飛騰、鯤鵬、龍芯等國產主流CPU,在系統安全、穩定可靠、好用易用和整體性能等方面具有領先優勢,併爲黨政、行業信息化及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提供安全可信的操作系統支撐。根據賽迪顧問統計,麒麟軟件旗下操作系統產品連續13年位列中國Linux市場佔有率第一名。

北京喜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成立於2017年11月7日,總部位於北京市豐臺區,是金茂投資管理集團 旗下企業。公司註冊資本為2.5億元人民幣,主要經營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務,同時涉及企業管理、物業管理、房地產經紀等領域。

六、科創債發行情況

6.1 全國科創債發行情況

6月科創債發行同比明顯增長,環比有所上漲。根據Wind的統計,6月科技創新公司債券共發行104只,總發行量達1,128.70億元,同比+131.34%,環比+43.19%。6月科技創新公司債券總償還量達66.25億元,淨融資額為722.03億元。

6月發行的科技創新公司債主要以短中期債券為主,主體評級相對較高。從科技創新公司債的發行期限來看,主要以2-3年以及4-5年為主,其佔比分別為56.73%、30.77%;從主體評級的情況來看,主要以AAA評級為主,佔比為81.73%,其余為AA+評級和無評級。

從地域分佈的情況來看,科創債的發行也集中在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地區。廣東、北京、上海、江蘇、浙江五個地區在6月份發行的科技創新公司債規模分別為63.70、495.00、68.00、42.00、65.5億元,環比分別-49.64%、97.46%、-11.69%、30.84%、87.14%,五個地區合計佔比達65.05%。

6.2 北京市科創債發行情況

截至2025年6月,北京市科創債市場延續高增長態勢,區域集中度進一步強化。廣義科創債發行規模達1606.5億元,同比增長77%,顯著高於全國科創債平均增速。狹義科創債表現更為突出,單月發行量環比增長超50%,典型案例包括京能集團發行的10億元科創債「25京能K1」,票面利率低至1.70%,創歷史新低,認購倍數達4.77倍,反映市場對優質科創債的追捧。北京國企成為發行主力,6月一創投行助力金隅集團、北控水務等7家國企發行科創債115億元,推動全市上半年累計發行量突破300億元。

從結構來看,國企主導與民企突破並存,增信創新深化。發行主體仍以高評級國企為核心,AAA級佔比維持80%以上,融資成本優勢顯著。例如北京首發展集團通過中關村科技擔保增信,票面利率2.49%,認購倍數2.4倍。期限結構持續向中長期傾斜,10年期品種佔比提升,適配科創研發長周期需求。 民營主體實現關鍵突破:全國首批民營創投機構科創債落地北京,君聯資本註冊5億元科創債,國科投資緊隨其后,標誌政策對多元主體的支持成效。增信機制創新成為中小科創企業融資關鍵路徑,中關村擔保等機構通過風險分擔工具壓降擔保費率,推動中小科創企業債券發行效率提升。

風險分析

投資回報不確定風險:被投企業的經營業績對私募股權投資的收益受影響較大,而企業的經營狀況又受到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競爭格局、市場需求變化以及自身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這些因素的不確定性使得投資回報難以準確預測,增加了投資的潛在風險。 

流動性風險:由於私募股權投資項目通常涉及非上市公司股權,這些股權無法在公開市場實時交易。同時,私募股權投資的周期較長,一般為3-5年甚至更久,投資者的資金在這段時間內被鎖定,難以在短期內變現,因此流動性較低。 

證券研究報告名稱:《私募股權投資市場月報(2024年6月)》

對外發布時間: 2025年07月27日

報告發布機構: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報告分析師:

趙然   執業證書編號:S1440518100009

吳馬涵旭   執業證書編號:S1440522070001

沃昕宇   執業證書編號:S1440524070019

李梓豪   執業證書編號:S1440524070018

何涇威   執業證書編號:S1440525070007

本訂閲號(CSC研究非銀前瞻團隊)為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趙然非銀金融&金融科技研究團隊運營的唯一訂閲號。

本訂閲號所載內容僅面向符合《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規定的機構類專業投資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訂閲或接收本訂閲號內容的行為而將訂閲人視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訂閲號不是中信建投研究報告的發佈平臺,所載內容均來自於中信建投已正式發佈的研究報告或對報告進行的跟蹤與解讀,訂閲者若使用所載資料,有可能會因缺乏對完整報告的瞭解而對其中關鍵假設、評級、目標價等內容產生誤解。提請訂閲者參閱中信建投已發佈的完整證券研究報告,仔細閲讀其所附各項聲明、信息披露事項及風險提示,關注相關的分析、預測能夠成立的關鍵假設條件,關注投資評級和證券目標價格的預測時間周期,並準確理解投資評級的含義。

中信建投對本訂閲號所載資料的準確性、可靠性、時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本訂閲號中資料、意見等僅代表來源證券研究報告發布當日的判斷,相關研究觀點可依據中信建投后續發佈的證券研究報告在不發佈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銷售人員、交易人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士可能會依據不同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頭或書面發表與本訂閲號中資料意見不一致的市場評論和/或觀點。

本訂閲號發佈的內容並非投資決策服務,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構成對接收本訂閲號內容受眾的任何投資建議。訂閲者應當充分了解各類投資風險,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訂閲者根據本訂閲號內容做出的任何決策與中信建投或相關作者無關。

本訂閲號發佈的內容僅為中信建投所有。未經中信建投事先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發、翻版、複製、發佈或引用本訂閲號發佈的全部或部分內容,亦不得從未經中信建投書面授權的任何機構、個人或其運營的媒體平臺接收、翻版、複製或引用本訂閲號發佈的全部或部分內容。版權所有,違者必究。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