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8 07:00
(來源:F金融)
在7月23日國新辦發佈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王昌林擲地有聲:海南全島封關運作確定於2025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
在12月18日這一天啟動封關運作,具有重要象徵意義——1978年12月18日正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日子,中國改革開放的起點。47年后同一天啟動封關,也是向世界展示我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和信心。
這是海南繼1988年脱離廣東建省、成為經濟特區,2009年獲批國際旅遊島,2018年建設全島自貿區、2020年獲批自貿港之后,又一次巨大跨越。
未來的海南,不再只是國際旅遊島,將成為集國家重要對外開放門户、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區域離岸金融中心等為一體的最大自貿港。
海南全島封關,標誌着中國最大自貿港全面形成,影響有多大?
海南全島封關,意味着什麼?
「封關」是典型的海關術語,不等於「封島」,而是形成特殊的「境內關外」監管區域。
這一模式,體現在12字核心定位:「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
所謂「一線」,指的是海南與境外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二線,則是海南自貿港與內地之間。
一線放開,即面向國際的放開,大多數商品將實行「零關税」。
官方表示,全島封關后,「零關税」商品佔比將從21%提高到74%,從1900個税目擴大至約6600個税目。
但境外人員入境,仍要辦理相關簽證,但免籤範圍正在持續擴容,目前已覆蓋82國。
二線管住,則是面向內地而言,意思是海南貨物進入內地,要重新走一次「進口」環節。
根據規定,除了在海南加工增值達到30%的可免關税銷往內地,其他商品按照內地現行規定徵收關税。
但海南封關,並不限制國人的自由流動,主要影響的是貨物。
封關之后,從內地到海南出差、旅遊與過去一樣,不必辦理任何證件,幾乎不受影響。
島內自由,指的是貨物在島內可以自由流動,無論是零關税對外銷售,還是用於企業生產加工,都不存在什麼限制。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王昌林則用「四個更加」 概括了封關核心政策:
更優惠的「零關税」:零關税商品税目比例從21%猛增至74%,島內企業之間流通免税,加工增值30%以上可免關税銷內地;
更寬松的貿易管理:放寬部分禁止、限制類貨物進口;
更便利的通行措施:8個「一線口岸」直接放行合規貨物,10個「二線口岸」便捷通關;
更高效的監管模式:對零關税貨物實施低干預精準監管;
簡而言之就是:「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 。 海南將成為國內最接近國際自由貿易環境的區域。
海南經濟,迎來第二增長極
作為中國第二大島、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地位獨特,但GDP總量尚未破萬億,排在全國倒數第4。
2024年,海南GDP總量為7936億元,常住人口1048萬人,人均GDP為7.6萬元,不及東莞、常州等普通地級市。
究其原因,海南偏居一隅,缺乏廣闊的發展腹地,資源稟賦不足,產業結構過於單一,即使政策接連不斷,也難以帶動經濟快速躍升。
過去,海南以旅遊業、房地產業、熱帶農業為支柱產業。
房地產一度成為最大支柱產業,三亞房價比肩北上廣深,但在近年來的嚴控之下,地產早已迴歸常態。
這一次,有了自貿港政策的加持,海南的支柱產業結構為之一新。
目前,海南正在形成以文旅、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為主的四大支柱產業體系。
數據顯示,2024年,海南四大主導產業實現增加值佔全省比重超三分之二,較起步階段提高近14個百分點。
其中,現代服務業着重於現代物流、現代貿易、現代金融等,高新技術產業集中於數字經濟、石油化工新材料、現代生物醫藥;未來產業則聚焦於現代種業、深海科技和商業航天。
這不只是產業結構之變,更是產業層次的明顯提升。每一個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都不是憑空而來,而是結合政策及發展優勢而來。
海南發展現代服務業,就是立足於貿易港的政策優勢而來。
放眼全球,幾乎每一個自貿港,都是現代服務業的高地,集國際金融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國際貿易中心為一體的不在少數。
海南發展數字經濟,就是基於「數據要素自由流動」的政策安排而來。
根據文件,海南將安全有序開放基礎電信業務,開展國際互聯網數據交互試點,建設國際海底光纜及登陸點,設立國際通信出入口局。
更關鍵的是,海南享受的不只是貨物零關税,更有低關税、簡稅制,總體税負成本遠遠低於內地省份。
在海南,鼓勵類企業減按15%繳納所得税,而一般地方都是25%。
而人才的個人所得稅,超過15%的部分免徵,而一般地方最高達到45%。
顯然,海南不只是要做大產業,更要成為高新企業、高層次人才的磁極,以此形成正向循環。
這還只是開始,隨着全島封關運作,四大主導產業將會提速升級,海南離萬億俱樂部只有一步之遙。
一旦經濟實力提升,爭議已久的瓊州海峽跨海大橋,或將有望得到推進。
人民幣國際化的過渡或者試驗
海南封關最大的意義就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過渡或者試驗
人民幣國際化是未來最重要的戰略,尤其是隨着俄烏衝突、美國關税站加速全球去美元化的大背景下。在這個過程中,人民幣國際化顯得尤為重要。但是人民幣國家化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個過程中也會有一些困難,比如自由匯兌的事情。顯然暫時自由匯兌還需要時間,這個過程中海南島封關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過渡或者試驗。
全面封關后,海南呈現給世界的即將是「高度開放,高度自由」的貿易形象。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即將開啟「境內關外」的管理模式,這也意味着中國如今的改革程度即將達到一個全新的臨界點——需要有人「帶點突破」,重塑我國區域發展的經濟格局,也為人民幣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一個平臺。
對於人民幣國際化,現在可以説是多方下手
潘功勝宣佈的「八項舉措」包括:在上海設立銀行間市場交易報告庫、設立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設立個人徵信機構、在上海臨港新片區開展離岸貿易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發展自貿離岸債、優化升級自由貿易賬户功能、會同證監會研究推進人民幣外匯期貨交易、在上海「先行先試」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創新。這一系列舉措,標誌着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從「聚機構」邁向「建機制」的轉型,同時也意味着從「交易場」的角色向「定價權」的能力躍升。通過探索人民幣外匯期貨、擴大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人民幣資產的國際定價能力正在逐步增強。這更意味着,「八項舉措」不僅是金融開放的政策清單,更是構建人民幣資產生態閉環的制度化路徑,是實現「人民幣走出去」質變的核心制度支點。
現在,海南封關,海南自貿港的行動方案已經明確了分步驟、分階段實現人民幣完全可自由兑換的路徑,旨在達成跨境資金的自由流動。如此一來,海南將成為人民幣可自由兑換的區域,資金能夠在全球範圍內自由進出。
要知道,截至2024年底,海南自由貿易賬户(FT賬户)全年收支金額達1.3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9.07%,如今自貿港封關在即,這個數字隨着封關,在今年必定還會以更大的增長比例再創新高。
哪些行業將迎來新的機遇?
▌1. 免税與旅遊消費:直接受益的「香餑餑」
中國中免(佔海南免税市場90%份額)等免税企業將迎來更大發展空間。離島免税購物額度已提至10萬元/年,消費迴流趨勢明顯。
海南機場、海峽股份等企業將承接客流激增——三亞機場已飽和,美蘭機場設計吞吐量達3500萬人次,瓊州海峽客流量也將持續攀升。
▌2. 基建與物流:封關的「硬支撐」
海南發展(海南國資旗下)參與了海口臨空經濟區、口岸升級工程;海南高速運營着環島高速路網,這些都是封關必備的硬件。
中遠海控參股的洋浦港更值得關注,封關后海南有望成為「中國—東盟中轉樞紐」 ,集裝箱吞吐量或翻倍增長。
▌3. 加工製造:税收政策最「給力」
加工增值達30%可免關税銷內地的政策,讓海南成為「前店后廠」的理想之地。
比如田野股份(維權)這樣的熱帶果蔬加工企業,零關税進口原料+15%企業所得税,毛利率有望從45%進一步提升。種業企業如神農種業,引進境外種質資源也將更加便利。
▌4. 外資企業:迎來政策「大禮包」
企業所得税降至15%(全國25%),個人所得稅最高15%(全國45%),跨境資金流動更自由——QFLP/QDLP試點已擴容。
在海口互聯網產業園等區域,外資企業還能享受增值税返還、研發支持等專項優惠。
海南,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香港?
每當提及自由貿易港,香港總是率先浮現腦海。隨着海南全島封關運作啟動,"下一個香港"的討論日益熱烈。
然而細察兩地的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體制機制,便會發現其定位差異顯著,發展路徑自然各具特色。
香港的四大核心定位深入人心:
全球資本融通的國際金融中心
跨國商貿樞紐的國際經貿中心
物流網絡通達的國際航運中心
爭端解決機制成熟的國際法律服務中心
這座東方明珠扮演着雙重角色:既是連接內地與全球市場的"超級聯繫人",也是價值創造的"超級增值人"。它不僅助力內地企業走向世界,更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支點。
相較而言,海南的戰略定位更加聚焦:
中國面向太平洋的國際開放門户
引領消費升級的國際旅遊消費中心
在打造購物天堂方面,海南具備競爭實力;但在國際金融中心、轉口貿易樞紐等功能上,短期內難以複製香港模式。
因金融集聚效應尚在培育,海南當前着力發展離岸金融和跨境金融創新,而非全方位金融中心建設。雖擁有優良港口條件,但受限於產業腹地規模,難以效仿香港的轉口貿易模式。
當今世界格局深刻演變,地緣衝突與貿易摩擦頻發。外部環境越是動盪,香港與海南自貿港的戰略價值就越凸顯:
香港在貿易爭端中逆勢而上,2023年IPO規模重登全球榜首,國際金融中心排名躍居世界第三
海南自貿港建設持續推進,成為彰顯中國擴大開放決心的亮麗名片
區域發展既要自身奮鬥,也需把握時代機遇。當西藏啟動萬億級基建工程,雅魯藏布江梯級電站全面鋪開;海南也迎來建省以來最大的政策紅利期。這片熱土能否實現突破性發展,我們共同期待。
文章來源:嘉理資本
董祕俱樂部——中國最大以董祕為主體的資本精英交流社羣!董祕俱樂部成立於2014年,由華揚資本聯合國內200余位資深上市公司董祕共同發起,總部位於深圳,是立足於董祕學習、交流、發展、合作的一站式服務平臺。董祕俱樂部秉承「董祕職業成長、資本價值共享」的使命,以「成為中國值得信賴的資本服務交流平臺」為發展願景,以「將心注入、精耕細作」作為我們的服務理念,主要提供董祕人才培養、資本人才獵聘、融資併購顧問、訪學沙龍峰會等專業化資本服務。俱樂部成立以來累計深度服務企業超1000家,協助並陪伴150多家企業成功上市,培養精英董祕人才超2000人,目前在全國設有24個分會,會員人數超8000人。
項目一:董祕實操研修班
項目二:擬上市公司財務總監培訓
項目三:CFA考試培訓
項目四:FRM考試培訓
項目五:CPA考試培訓
項目六:ACCA考試培訓
項目七:證券從業資格考試培訓
項目八:基金從業資格考試培訓
項目九:中級、高級經濟師認證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