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7 21:3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研報虎)
1.創新環境持續向好,樂觀看待創新溢價
根據醫藥魔方數據,2025年上半年,全球醫藥交易數量達456筆,同比增長32%;首付款總額達118億美元,同比激增136%;交易總金額高達1304億美元,同比增長58%。全球交易數量與金額均呈現顯著上升態勢。其中,涉及中國的交易貢獻了近50%的總金額和超過30%的交易數量。無論交易金額和總數,中國企業在全球創新葯中價值得到進一步認可,未來也具備了從海外新葯市場中獲得權益。國內市場方面,國家醫保局推動落實《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開始反內卷,研究實行新上市藥品首發價格機制,同時,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葯目錄已開展申報工作。創新葯企業在獲得授權收益之外,創新葯一二級市場融資也有望回暖,近期港股上市的創新葯映恩生物和維立志博,上市首日均實現了50%+漲幅,市場的持續活躍,更多港股創新葯公司通過配股募集資金以推動創新葯的持續研發。根據數據,截止7月25日,醫藥生物行業指數當期PE(TTM)為37.98倍;高於5年曆史平均估值32.08倍,創新葯的估值溢價主要是持續出海在推動。創新出海是本輪創新葯價值重估的重要推動因素,其價值的錨點在於BD估值水平的變化,尤其是PD-1/VEGF為代表的雙抗。從康方生物與SUMMITTHERAPEUTICS的合作開始到6月2日,BMS與BioNTech達成一項超90億美元的交易,海外MNC對PD-1雙抗的價值認知和交易金額在快速提高。隨着更多中國新葯臨牀數據的讀出,MNC對中國新葯的認同也持續提升,加速合作的節奏,中國企業獲得更多的首付款及里程碑,正循環持續強化創新的估值溢價。
2.競爭出清后,CXO有望逐步恢復
新冠之后,CXO行業經歷了一輪供給端洗牌出清,即使是上市公司,昭衍新葯等單季度也經歷了較大的業績波動。隨着小企業退出,CXO逐步迎來修復機遇。根據醫保魔方數據,2025H1,License-out交易共計72筆,已超過2024年全年交易數量的一半;交易總金額較2024年全年高出16%,其中單筆金額超過10億美元的交易達16筆。同期,License-out交易的首付款總額首次超過一級市場融資總額,成為Biotech企業資金回籠的重要渠道。在獲得資金之后,biotech紛紛加快創新的研發和臨牀節奏,帶動CXO訂單恢復。政策方面,2024年7月31日,國家藥監局發佈《優化創新葯臨牀試驗審評審批試點工作方案》,探索實現30個工作日內完成創新葯臨牀試驗申請審評審批,縮短藥物臨牀試驗啟動用時。根據Insight數據庫,2025年第一季度共有186款1類新葯首次斬獲臨牀批件,其中1月獲批數量有51款,2月有32款,3月直接飆升至103款。截止7月27日,已有昭衍新葯、藥明康德、藥明生物發佈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業績扭轉的趨勢已進入兑現階段。
3.以TCE技術為基礎,持續迭代更新
TCE( T細胞橋接器)是目前在雙抗和多抗領域中廣泛應用的機制,近期已有多個交易授權落地。以CD3開發TCE三抗目前已有非常積極的臨牀數據讀出,強生開發JNJ-5322(BCMA/GPRC5D/CD3三抗),一期臨牀數據顯示,在BCMA和GPRC5D naive的患者中ORR達到了100%,而且在三藥耐藥的患者中,ORR高達86% (≥VGPR:75%),療效堪比CAR-T。2025年7月10日,艾伯維和IGITherapeutics SA達成關於CD3/CD38/BCMA三抗的授權交易,項目交易包含了7億美元的預付款,12.25億美元里程碑付款以及分層的兩位數淨銷售額特許權使用費。國產三抗TCE也在今年實現了授權,2025年1月13日,艾伯維與先聲藥業達成關於SIM0500的交易,SIM0500是一款人源化GPRC5D/BCMA/CD3三特異性抗體,SIM0500正在中美兩國進行臨牀1期研究。除血液瘤應用之外,實體瘤也開始進入臨牀,7月9日,澤璟製藥ZG006擬納入突破性治療藥物程序,ZG006是一種針對CD3及兩個不同DLL3表位的三特異性抗體,2025年ASCO會議上,澤璟製藥披露了ZG006單藥治療晚期SCLC的二期臨牀最新數據,48例三線及以上SCLC,10mg和30mg組的ORR分別為62.5%和58.3%,DCR分別為70.8%和66.7%。
4.更好更科學減重成為趨勢,BD繼續火熱
2024年,GLP-1類藥物以超500億美元全球銷售收入重塑醫藥市場,減肥藥熱潮持續推高資本熱度。醫藥魔方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減肥領域交易額已達2024年全年的1.5倍,創下歷史新高。禮來和諾和諾德憑藉先發優勢佔據了GLP-1的主要市場,對於后進入者,口服、增肌、更低副反應、更長用藥成為差異化競爭策略。美國糖尿病協會(AmericanDiabetes Association, ADA)第85屆科學年會上,增肌成為會上的重要亮點,根據禮來子公司Bima披露的數據,Bimagrumab與司美格魯肽高劑量組合不僅能強化減重效果,而且能減少肌肉損失,在單用Bimagrumab組別中,有增加肌肉的作用。國內與Bimagrumab類似的增肌相關的研發產品包括來凱醫藥的LAE102和歌禮制藥的ASC47,也在ADA大會上發佈了最新的研究。6月2日,翰森製藥與再生元(Regeneron)就HS-20094達成許可交易,HS-20094是一款在研GLP1/GIP雙受體激動劑,已完成多項II期臨牀試驗,目前正在中國進行III期臨牀試驗。HS-20094交易的達成,MNC依然關注並繼續佈局雙靶點的注射劑,尤其是輝瑞小分子GLP-1終止臨牀試驗之后,雙靶點和三靶點注射劑的安全性依然是突出優勢。聯邦制藥已於6月20日收到諾和諾德對UBT251的首付款,雙方圍繞UBT251的海外臨牀方案也進行了討論,預計2026年海外臨牀將啟動。
5.更多臨牀優效數據,關注自免方向的BD趨勢
6月25日,榮昌生物達成一項關於泰它西普的對外授權合作,合作方為Vor Biopharma。泰它西普是榮昌生物自主研發的重組B淋巴細胞刺激因子(BLyS)/增殖誘導配體(APRIL)雙靶點融合蛋白,通過同時抑制BLyS和APRIL與B細胞表面受體結合,阻斷B細胞異常分化和成熟,國內已批准適應症包括重症肌無力(MG)、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和類風濕關節炎(RA),海外正推進MG的全球多中心III期臨牀試驗,該適應症已獲美國FDA快速通道資格及美國和歐盟藥監機構孤兒藥資格。雖然泰它西普的出海是以newco方式實現,但是對於整個自免領域已經是一個重要突破。在自免領域,中國biotech已逐步從fellow階段邁向me better,7月21日,麗珠醫藥宣佈LZM012(XKH004)對比司庫奇尤單抗的III期臨牀試驗達到主要終點,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第12周,LZM012組和司庫奇尤單抗達到PASI 100的患者比例分別為49.5%和40.2%,達到非劣效標準並且達到優效標準。在TYK2、IL-23,IL-17等口服方向,海外雖然處於領先位置,但國產臨牀數據的讀出,有望在安全性等方面繼續超越
風險提示
1.研發失敗或無法產業化的風險
醫藥生物技術壁壘高,研發失敗可能導致不能按計劃開發出新產品,無法產業化。
2.銷售不及預期風險
因營銷策略不能適應市場、學術推廣不充分等因素影響,導致銷售不及預期。
3.競爭加劇風險
如有多個同種產品已上市,或即將有多個產品陸續上市,市場競爭激烈。
4.政策性風險
醫藥生物是受高監管的行業,任何行業政策調整都可能對公司產生影響。
5.推薦公司業績不及預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