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7 11:0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經濟道理
問道者 | 杜一用
世茂原計劃建成「中國第一高樓」的深港國際中心,最近傳出要被深圳四折收儲。當然,遭到了世茂集團的反對。經過兩年化債,世茂集團減少了大概1000億元債務,卻反而把負債率推高到了資不抵債的地步。
在世茂曾經的版圖里,深港國際中心絕對是個標竿項目。2017年239億拿地時,不僅是世茂單體金額最大的項目,也創下了深圳土拍總價第二高的紀錄。整個項目用地面積32萬平方米,包括14宗建築用地,核心建築是深港國際中心。世茂原計劃投入400-500億元,建成一幢高度超過上海中心的700米「中國第一高樓」,2022年債務危機爆發后,項目停了下來。
由於項目中有兩宗地塊在2019年就已經建成公寓並對外發售,因此這次深圳政府計劃收儲的用地只有12宗,對應的用地登記價格是176億元,深圳政府提出的收儲價格是68億元,相當於當初拿地價格的四折。並且分三期支付,在2027年1月31日前付清。
中信信託是這個項目的債權人之一。中信針對這個項目的信託計劃在2019年發起,一部分資金2022年2月就已經到期了。到世茂債務危機全面爆發時,尚有57億元項目資金沒有兑付,中信信託隨之依據公證債權文書向法院直接申請強制執行。
債權公證,是不必經過庭審程序的。2023年5月,深港國際中心的涉債資產被擺上拍賣台,起拍價130億元,經過兩輪公開拍賣后,起拍價降到了104億,最后還是流拍了。2024年7月,中信信託按照抵押及查封順位申請以物抵債,得到了法院的批准。
針對這次政府收儲,世茂發了一份公開函。函中公開了兩項重要信息,一個是項目拿到了民航700米高度批覆,但至今還沒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另一條是,在中信信託宣佈以物抵債后,世茂便以土地轉讓合同無效為由,向法院起訴,直指政府違約在先才導致項目爛尾,提出包括土地款、利息和行政賠償在內共362億元的補償要求。在世茂看來,是政府違約在先才導致了項目迟迟無法動工。這起案件已經兩次開庭,目前仍在審理中。
世茂的行政訴訟官司還沒打出結果,中信信託的以物抵債請求自然也就得不到落實。
對中信信託來説,推動政府收儲或許是收回項目資金的最好辦法。但政府把收儲價格打到骨折,這是世茂所不能接受的。在深陷債務泥淖的情況下,只要還有一線維護利益的機會,世茂定然是不會放棄的。因此行政訴訟打成馬拉松官司是大概率的事情。
以世茂的現狀,推動政府收儲,中信信託或許可以實現利益最大化。如果政府68億元收儲,中信信託就可以收回大約85%資金。對於深圳而言,這同樣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收儲后就有條件儘快盤活這個項目。
只有世茂不高興。對現在的世茂來説,化債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根據港股年報,世茂集團2022年負債5367億,到2024年負債總額下降到了4331億,兩年時間大概消化了1000億元債務。但外界並不知道,世茂集團的負債率卻從2022年的87%上升到了2024年的99%。也就是説,經過兩年時間化債,世茂集團的債務總額是降下來了,卻已經走到了接近資不抵債的地步。
世茂集團債務下降的速度趕不上資產縮水的速度。世茂集團2022年總資產6162億,到2024年只剩下4364億。兩年時間里,世茂集團的資產減少了1800億。
不過,收儲計劃能不能順利推進目前還不好説。計劃需徵得信託投資人的同意,根據第一財經的説法,只要有10% 的投資人不同意推進投票,化債方案的表決和推進就可以中止。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