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7 16:59
1
策略觀點:大牛市和小牛市的核心差異在哪?
近期市場持續走強,牛市氛圍正在形成,不過投資者對牛市的級別還有較大的分歧。我們分析了大牛市和小牛市的差異,得到如下結論:
(1)小牛市看盈利,大牛市盈利反而不是最重要的。1995年以來,較大的牛市(漲幅超過150%)有3次(1996-1997、2005-2007、2014-2015年),只有1次(2005-2007)出現在名義GDP上行期。較小級別的牛市(漲幅50-100%左右)也有3次,均出現在名義GDP上行期。(2)宏觀流動性(利率)和股市牛市級別關係較弱。2005年以來4次牛市,2次利率上行(2006-2007、2009年),1次利率下降(2014-2015年),1次利率震盪(2019-2021年)。(3)政策和股市資金催化下往往較易產生較大牛市。歷史上股權融資規模低於上市公司分紅后,牛市級別都較大。1995年、2005年、2013年均出現了股權融資規模低於分紅,隨后的1996-1997、2006-2007、2014-2015年,股市均出現了較大的牛市。歷史上推出較高級別的指導股市發展的政策,往往容易驅動較大級別的牛市。1994、1999、2004、2014年均有較為積極的政策,隨后1年內,股市均進入了級別可觀的牛市。
(1)小牛市看盈利,大牛市盈利反而不是最重要的。1995年以來,以年度以上的時間來看,歷次經濟上行期,均沒有出現過明顯的熊市。但也並不都是牛市,比如2003年、2010年、2016-2017年這三次GDP上行期,均是有結構性行情的震盪市。整體來看經濟上行期出現牛市的概率還是比較高的,比如2000-2001、2006-2007、2009、2020-2021等。不過如果我們考慮牛市的級別,較大的牛市(漲幅超過150%)有3次(1996-1997、2005-2007、2014-2015年),只有1次(2005-2007)出現在名義GDP上行期,較小級別的牛市(漲幅50-100%左右)也有3次(1999-2001年、2009年、2019-2021年),均出現在名義GDP上行期。
同樣從上市公司ROE(TTM)盈利的角度看,結論也是類似的。ROE上行期股市很難有熊市,但牛市漲幅和ROE改善幅度關係較弱,2006-2007年全A的ROE改善幅度和2009-2010年類似,但牛市高度差別較大。2016-2017年ROE改善幅度和2020-2021年類似,但市場漲幅差異明顯,2014-2015年ROE下降,但牛市高度較大。這些都説明牛市高度並不取決於上市公司盈利水平。
(2)宏觀流動性(利率)和股市牛市級別關係較弱。如果影響牛市高度的不是盈利和經濟,那是否會是宏觀的流動性,以10年期國債利率和股市的關係來看,2005年以來4次牛市,2次利率上行(2006-2007、2009年),1次利率下降(2014-2015年),1次利率震盪(2019-2021年)。兩次大級別牛市(2005-2007、2014-2015年)利率1次上行1次下降。
(3)政策和股市資金催化下往往較易產生較大牛市。我們認為,股市在政策和微觀流動性(股市層面的流動性)的共振下,往往較易產生較大的牛市。我們在此提供兩個側面證據:第一,歷史上股權融資規模低於上市公司分紅后,牛市級別都較大。股權融資是企業從股市融資的重要渠道,有利於實體經濟的發展,但如果規模過大,會影響股市的供需。而一旦股權融資規模低於分紅,則説明上市公司給股市注入了流動性,后續往往較易產生較大的牛市。1995年、2005年、2013年均出現了股權融資規模低於分紅,隨后的1996-1997、2006-2007、2014-2015年,股市均出現了較大的牛市。這一次股權融資規模低於分紅出現在2024年,未來2年內有出現較大牛市的可能。
另一個側面證據是,歷史上推出較高級別的指導股市發展的政策,往往容易驅動較大級別的牛市。1994、1999、2004、2014年均有較為積極的政策,隨后1年內,股市均進入了級別可觀的牛市。
(4)當下的判斷:政策和資金推動,牛市主升浪來臨。24年10月-25年6月,市場寬幅震盪期間,上市公司盈利偏弱、政策基調積極、各類主題機會活躍,這些特徵較為像2013年-2014年中和2019年,最終的結局大概率是全面的牛市。隨着下半年政策預期增多,股市逐漸對當期盈利脱敏,股市結構性賺錢效應已經接近1年,后續居民資金大概率會逐漸增加,股市大概率已經進入主升浪。主升浪期間,出現利空(比如之前的地產數據走弱)股市往往反應得會比較快,而大部分利多情況(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反內卷政策等),股市都會積極反應。8月市場可能會在中美關税談判進展、8月下旬中報披露密集期存在小幅波動,但我們預計較難改變牛市主升浪的趨勢。
(5)近期配置觀點:增加彈性配置,金融內部增配非銀,AI內部增加應用端配置,周期股半年內也有望存在彈性表現。
配置風格展望:啞鈴策略轉變為彈性策略。2024年10月-2025年5月,股市持續區間震盪,期間表現較強的板塊更多是自下而上的啞鈴策略,一端是保險資金主導的高股息,一端是量化遊資等資金主導的小微盤。板塊上整體表現較強的是新消費、AI等和經濟相關性弱的板塊。隨着賺錢效應的累積,股市資金狀態可能會由之前局部資金流入轉為全面資金流入,風格和風格或將會擴散,建議增配各風格內部具有彈性邏輯的方向。
配置行業展望:(1)金融:由銀行轉配非銀。金融整體估值較好,之前最強的是有高股息特徵的銀行,后續可能非銀的彈性會逐漸增加,牛市概率上升,非銀的業績彈性大概率存在;(2)有色金屬:產能格局強,若經濟偏弱,則受影響較小,若經濟偏強或政策支持,則受益較多;內部黃金稀土等受益於地緣格局的細分行業可能有所表現。(3)傳媒:AI季度休整尾聲,傳媒估值性價比較好,AI下一波關注應用變化;(4)軍工:獨立的需求周期,內外部特殊環境下,軍工可能會有持續的主題事件催化。(5)周期(化工、建材、鋼鐵):通縮環境下,穩供給政策或將出台,年底可能還會有需求穩定政策。
2
本周市場變化
本周A股主要指數大多上漲,其中中證500(3.28%)、創業板指(2.76%)、創業板50(2.47%)漲幅靠前,上證50(1.12%)、上證綜指(1.67%)、滬深300(1.69%)漲幅靠后。申萬一級行業中,建築材料(8.20%)、煤炭(7.98%)、鋼鐵(7.67%)領漲,銀行(-2.87%)、通信(-0.77%)、公用事業(-0.27%)跌幅居前。概念股中,氫能源(19.77%)、民爆概念(11.47%)、水泥概念(9.24%)領漲,固態電池(-9.10%)、衞星概念(-7.06%)、NFT(-2.63%)領跌。
風險因素:房地產市場超預期下行,美股劇烈波動,歷史規律可能會失效。
注:本文源自信達策略團隊2025年7月27日發表的報告:《大牛市和小牛市的核心差異在哪?》,分析師:樊繼拓 S1500521060001 ;李暢 S15005230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