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7 10:24
來
滇
特
色
《來滇特色》專欄,帶您領略雲南自然饋贈的奇珍異果與千年傳承的中醫智慧。深入探索雲南特色瓜果蔬菜與中藥材,揭祕養生奧祕,分享健康食譜。讓味蕾與心靈同享滇味無窮,感受醫道相融的東方魅力。
第40篇
牛肝菌,這種被當地人稱為「黑鑽石」的野生菌,與松茸、羊肚菌、雞油菌並稱「四大菌王」,卻因產量稀少更顯珍貴。
牛肝菌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真菌的統稱,因肉質肥厚如牛肝而得名。雲南作為牛肝菌的主產區,孕育着白、黃、黑、紅四大類牛肝菌。
其中白牛肝菌(美味牛肝菌)、黑牛肝菌(黑木碗)為無毒上品,而部分紅牛肝菌(如見手青)則需小心——其菌肉受傷后變青藍色,含微量毒素,若未徹底烹熟,可能引發「見小人」幻覺。
●
白牛肝菌 特點:鮮
白牛肝菌是雲南野生牛肝菌之一,學名華美牛肝菌,其主要特徵是口感濃郁,口感脆。
黑牛肝菌 特點:嫩、滑、香
在眾多的牛肝菌中,數黑牛肝菌味道更鮮美,香氣足。菇傘頂部成黑褐色,個頭飽滿,菇柄比較大,因稀少,故價高。
黃牛肝菌 特點:嫩、滑、香
別名黃賴頭,老虎頭,有名的野生菌,該菌菇體肥大,在牛肝菌中實體壯碩,口味香甜。
營養價值
《滇南本草》早有記載:「牛肝菌,氣味微酸辛,性平。清熱解煩,養血和中,追風散寒」。被中醫視為「舒筋活絡」的良藥,是經典中成藥「舒筋丸」的原料。其性温味甘,能養血補虛、舒筋活血,對貧血頭暈、風濕痺痛、婦女白帶異常有調理之效,被譽為「婦科天然藥膳」。
牛肝菌的多糖成分能促進糖分分解,改善脂肪平衡,其豐富的粗纖維能促進胃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和排便,同時能清除體內多余水分和毒素,有利尿消水腫的作用。
食用建議
鮮炒牛肝菌
材料:牛肝菌、尖椒、姜片、料酒、鹽、水澱粉、豬油。
步驟:
1.牛肝菌洗淨后改小,尖椒切菱形片,姜切片。
2.牛肝菌焯水30秒后撈出控水。
3.鍋中放油,炒香姜片后放入牛肝菌大火炒1分鍾,烹料酒。
4.加鹽等調味,燜燒至熟后加入尖椒翻炒,最后勾芡即可。
功效:補虛提神,祛風散寒,保護肝臟。
經典牛肝菌炒飯
材料:牛肝菌、米飯、火腿、青椒(或其他配菜,可根據個人口味搭配)、葱花、蒜末、生抽、鹽、胡椒粉、豬油。
步驟:
1、熱鍋混合豬油與花生油,先炒香牛肝菌至斷生,加鹽調味,加入蒜片、火腿等配菜翻炒出香味。
2、放入米飯(煮干一些更易粒粒分明),用鍋鏟按壓翻炒。
3、淋生抽、老抽調色,加蠔油、糖增鮮,最后放青椒丁炒勻。
功效:對於改善風濕性疾病,牛肝菌有一定的輔助效果。
牛肝菌竹蓀火鍋
材料:牛肝菌150g、臘肉100g、土雞半隻、竹蓀50g
步驟:
1.土雞和豬骨熬湯,加入泡發牛肝菌和臘肉。
2.菌菇焯水后入鍋,煮沸25分鍾。
3.搭配蘸水(小米椒+腐乳+花生碎)。
功效:菌湯醇厚回甘,富含氨基酸和礦物質,祛濕散寒,最宜雨季温補。
食用建議與禁忌
1.過敏體質者:可能引發皮膚瘙癢、紅腫甚至過敏性休克,初次食用需少量測試;
2.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患者:牛肝菌嘌呤含量較高,可能加重症狀;
3.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牛肝菌含較多碘元素,可能導致甲狀腺激素水平升高;
4.腸胃炎患者:豐富的膳食纖維會對炎症面和潰瘍面產生不良刺激,加重病情;
5.消化不良人羣:牛肝菌中的膳食纖維吸水膨脹后可能引起明顯飽脹感,加重不適。
✦
牛肝菌的選購及存儲
選購
鮮牛肝菌
選擇正規市場或管理規範的餐廳,避免路邊小攤,菇體完整、菇蓋未開傘、無病蟲害,手感堅實,無粘滑感
干牛肝菌
選擇可靠廠商,確保渠道正規、作業規範,色澤自然,無黴變跡象,氣味清香,無酸腐異味。
存儲
清潔處理:輕輕洗淨表面泥土,用廚房紙巾擦乾水分
透氣儲存:放入紙袋或透氣容器中,避免密封
低温保存:放入冰箱冷藏室(0-4℃),可保存3-5天
避光防潮:避免光線直射,防止變質
定期檢查:及時清除變質菌體
✦
免責申明:本文中所使用的圖片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或原出處所有。我們尊重並致力於保護原作者的版權,若您認為所使用的圖片侵犯了您的著作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盡快處理並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