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為什麼商用臺式機都在選AMD?鋭龍5 8600G對比酷睿i5-14500給你答案

2025-07-26 06:57

【ZOL中關村在線原創評測】對於企業而言,商用臺式機不僅是基礎辦公設備,更是影響運行、生產效率和長期運營成本的核心產品。因此,在採購商用臺式機時,對核心硬件處理器的選擇考量遠比消費領域更為複雜,並非僅關注單一的性能表現。因為企業需要能高效應對專業軟件多開和大數據分析等高負載任務的主機,又需要主機能在長時間高壓力工作下穩定運行,杜絕宕機風險,同時在提供所需性能的同時,優化功耗與總體擁有成本(TCO)。然而,傳統商用臺式機解決方案往往陷入兩難困境。如果追求高性能就會導致功耗與散熱的成本飆升,而過度壓縮成本又難免犧牲主機的性能和穩定性。面對商用臺式機這些痛點問題,AMD給出了全新解決方案。

在去年,AMD推出了鋭龍8000G系列處理器。作為上承鋭龍7000、下啟鋭龍9000的新一代APU。擁有媲美獨立顯卡並搭載首個桌面端AI計算單元的鋭龍8000G系列處理器在企業商用臺式機OEM領域的普及率持續攀升。目前該系列主要包含8核16線程的鋭龍7 8700G和6核12線程的鋭龍5 8600G兩個版本,與英特爾13/14代非K酷睿處理器在商用市場形成直接競爭。

針對企業對商用臺式機的實際需求,我們這次選擇鋭龍5 8600G的商用主機進行測試,並與英特爾酷睿i5-14500平臺進行全方位對比。通過真實場景下的性能測試、穩定性驗證及能耗實測,找到鋭龍8000G系列處理器在商用場景中的核心優勢。

首先對比一下AMD 鋭龍5 8600G處理器與英特爾酷睿i5-14500之間的參數差異,具體規格如下圖所示:

首先來看一下雙方參數差異。AMD 鋭龍5 8600G處理器目前優勢在於仍保持了全大核心設計,擁有6核心12線程,採用了更先進的臺積電4nm工藝,同時擁有更高的主頻,並且不鎖倍頻,並提供NPU計算核心用於AI領域。

英特爾酷睿i5-14500則使用性能混合架構,達到了14核心20線程,三級緩存更大擁有24MB,並能同時支持DDR4和DDR5內存,同時支持PCIe5.0。

單從參數來看,AMD 鋭龍5 8600G處理器就已經展現了自己的優勢。全大核心好處是不用擔心線程調度問題。更先進的製程工藝結合成熟的Zen4架構,讓這款處理器在功耗和散熱方面達成出色的能耗比。更重要的是首次加入了AI引擎NPU,AMD 鋭龍5 8600G可以讓商用臺式機也可以實現全面的AI產業佈局,增加企業的業務開拓能力。結合AMD鋭龍5 8600G搭載的760M核心顯卡,只需這一顆處理器即可達到CPU+NPU+GPU組合,將商用臺式機變成面向未來的AI PC。

強大綜合表現:

在商用辦公場景會經常涉及表格、PPT、文檔以及網頁等工作,因此首先使用PC MARK進行綜合辦公測試,這款軟件會調用相關軟件進行實際測試。

在PCMARK 10現代辦公測試上,AMD 鋭龍5 8600G平臺綜合測試分數達到了7014,對比英特爾酷睿i5-14500領先幅度達到16%左右。常用基本涉及視頻會議、網絡瀏覽等項目,AMD 鋭龍5 8600G平臺分數達到10632,領先英特爾酷睿i5-14500約3%。涉及到表格和文檔處理的生產力方面AMD 鋭龍5 8600G平臺領先約22%。數位內容創作則大幅領先約26%。綜合整個PCMARK 10現代辦公測試,在辦公領域,AMD 鋭龍5 8600G主機具有明顯的優勢,整體表現更高,能更高效的處理網頁、表格、會議以及輕度內容創作。對於企業用户而言,意味着更高的辦公效率。而競品i5-14500雖然在基礎應用上與AMD 鋭龍5 8600G差距較小,但在涉及更高負載的生產力、創作任務以及整體綜合表現上,可能因為混合架構在辦公場景下的調度效率問題,從而在這些略高負載的辦公任務中,速度和穩定性的發揮遠不如AMD 鋭龍5 8600G。

高效創作能力:

PCMARK10現代辦公測試模擬的負載相對較輕。接下來我們使用UL Procyon進行視頻和圖片編輯測試。這項測試涉及Adobe三件套:Premiere Pro和Photoshop、Lightroom Classic。同樣是大部分職場用户會經常涉及到的軟件。

AMD鋭龍5 8600G雖然核心線程總數不如異構設計的英特爾酷睿i5-14500。但因為保持了全大核,同時主頻更高,加速頻率也達到了5GHz,並且擁有先進成熟的Zen4架構。所以在UL Procyon測試中不管是Premiere Pro的視頻編輯測試,還是Photoshop、Lightroom Classic圖片編輯測試,分數成績均領先於英特爾酷睿i5-14500平臺。對於經常使用Adobe軟件的公司而言,AMD 鋭龍5 8600G平臺擁有更快的視頻渲染輸出、更流暢的圖片批量處理以及更高效的多任務操作體驗。選擇搭載鋭龍5 8600G的平臺,意味着能更快地完成Adobe創作任務,從而提升企業整體工作效率。所以與上面PC MARK的測試一樣,在這些重負載的生產力軟件上也更體現出了全大核設計的重要性,英特爾酷睿i5-14500的混合架構帶來的核心線程數量優勢,並沒有轉化成性能優勢,反而會因為調度等問題收到拖累,最終不敵鋭龍5 8600G。

媲美獨顯的核顯

AMD鋭龍5 8600G這次搭載了Radeon 760M核心顯卡,這款核顯配備8組CU單元,頻率達到2.9GHz,支持光線追蹤,幀生成、FSR這些技術。對比英特爾酷睿i5-14500搭載的UHD 770頻率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而且Radeon 700M核顯在移動端領域成名已久,性能足以媲美1050Ti級別的獨立顯卡。

我們下面使用3D Mark對AMD 鋭龍58600G和英特爾酷睿i5-14500搭載的這兩款核心顯卡進行圖形性能測試,測試使用Time Spy, Fire Strike兩大項目。

在3D Mark測試中,Radeon 760M核顯的圖形性能表現完全碾壓了UHD 770。在基於DX11環境的FireStrike中是UHD 770成績的兩倍以上。DX12環境的Time Spy測試更是超出UHD 770核顯3倍以上。因此,在涉及圖形處理能力的應用軟件上,AMD 鋭龍5 8600G整體表現都會更出色。

輕松處理高精度大語言模型:

前面提到AMD 鋭龍5 8600G平臺的核心優勢之一是其內置的專用AI引擎NPU(神經處理單元),並支持RyzenAI能力。目前Win11系統已經對AMD鋭龍8000G系列的NPU進行了適配,在生產力、遊戲、功耗、安全等領域全方面實現AI加速,覆蓋50個以上的主流生產力軟件與功能。而NPU是英特爾酷睿i5-14500平臺上是不具備的。

我們針對AMD 鋭龍5 8600G的AI工作負載能力進行了測試,特別是當下熱門的本地大語言模型(LLM)推理上的實際效能,我們使用DeepSeek進行了測試。

在DeepSeek R 8B的測試中,AMD 鋭龍5 8600G平臺的推理速度達到10.6Token / s,領先英特爾酷睿i5-14500平臺一倍以上。DeepSeek R 14B測試中,AMD 鋭龍5 8600G平臺的推理速度為7.2Token / s,響應速度依舊較快且運行流暢,而英特爾酷睿i5-14500這項測試僅為2.1Token / s,速度較慢,難以滿足高效運行高精度大模型的要求。

同時NPU專為低功耗、高效率的AI推理設計,平臺在處理持續的本地AI請求時,能效比尤為突出,我們記錄了兩套平臺在DeepSeek R 8B的測試中的温度和功耗表現。

得益於NPU以及先進Zen4架構的支持,擁有更高本地大模型計算效率的AMD 鋭龍5 8600G平臺,在功耗和温度上都更勝英特爾酷睿i5-14500一籌。因此如果企業又長期負載的AI任務,AMD 鋭龍5 8600G平臺的功耗和發熱更低,長期運行穩定性更高,同時節省用電成本。

綜上所述AMD鋭龍 8000G系列處理器的優勢在於採用了Zen4架構並集成RDNA3集成顯卡和桌面端首個NPU核心,在各項測試中展現出了明顯優勢。鋭龍 8000G基於全大核心設計,能滿足企業級辦公性能需求,創作效率同樣超過了競品平臺。此外在RDNA3架構的Radeon 760M核顯顯卡加持下,這套AMD 鋭龍5 8600G平臺的圖形性能最高領先競品3倍,也減少臺式機對獨立顯卡的依賴,直接降低企業採購和運維成本。此外它還擁有競品沒有的NPU計算單元,能效比出眾的同時處理本地AI大模型時間效率更高。因此AMD鋭龍8000G系列臺式機精準契合了商用臺式機對穩定性、低總擁有成本(TCO)與本地AI算力的核心痛點需求。

總的來説,AMD鋭龍8000G系列處理器憑藉在桌面端首次實現了CPU+GPU+NPU三位一體,將AIPC引入桌面端,成功跨越了傳統處理器的代際界限,是名副其實的N+1代產品。不僅僅提供了卓越的性能和能效,還為商用辦公場景注入了強大的本地AI算力,完美契合了企業對高效、穩定、低TCO以及面向未來AI化轉型的核心訴求。對於追求生產力提升、成本控制和智能化升級的企業用户而言,選擇搭載鋭龍8000G處理器的商用臺式機,無疑是構建高效率、高性能以及智能辦公環境的前瞻之選。

(10191288)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