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7 08:27
6月25日,亦諾微醫藥(Immvira)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衝刺「港股溶瘤病毒第一股」。
這家成立10年的生物科技公司,憑藉全球領先的溶瘤病毒和外泌體技術平臺,估值已達4.85億美元。高瓴、華蓋、泰福資本等頂級機構重倉押注,持股比例合計超30%,創始人周國瑛博士(病毒學泰斗、T-VEC骨架發明者)與科學家團隊掌控22.8%股權。
然而,光環背后,公司2023年至2025年一季度累計虧損12.1億元、現金儲備僅7560萬元的財務數據,暴露出生物科技企業商業化長路的殘酷現實。
兩條腿走路
亦諾微成立於2015年,在過去的10年間,公司致力於通過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工程技術,開發創新療法,業務涵蓋針對實體瘤(特別是膀胱癌)的溶瘤免疫療法,以及用於慢性病、難治性疾病及衰老相關疾病的工程化外泌體療法。
《財中社》注意到,公司採用「風險均攤」策略:一條腿邁進腫瘤治療深水區,另一條腳踏入醫美消費市場,試圖在科研理想與商業現實間尋求平衡。
在溶瘤病毒療法上,核心產品MVR-T3011(靶向膀胱癌/頭頸鱗癌)已獲FDA快速通道認證,另一款腦膠質瘤藥物MVR-C5252獲FDA孤兒藥資格。不過,作為仍處於研發階段的候選藥物,該產品距離商業化落地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在工程化外泌體療法上,公司工程化外泌體產品MVR-EX103於2025年4月獲得INCI(國際化粧品原料命名)認證,成為全球首個獲得認證的工程化外泌體,這意味着製造商可以合法地將其納入護膚品和其他功能性日化用途的外用配方中,而無需另外申請藥物或醫療器材許可。
招股書顯示,其余兩款工程化外泌體MVR-EX104、MVR-EX105預計分別於2025年第三季度獲得INCI命名。
然而外泌體業務面臨天然瓶頸。製備過程需要超低温保存和多步驟純化,導致原材料與工藝成本居高不下。更嚴峻的是競爭態勢:海外EVOXTherapeutics等企業及國內數十家初創公司已湧入賽道,在功能護膚這片紅海中,技術優勢未必能轉化為市場勝勢。
收入無法覆蓋銷售成本,收益依賴上海醫藥
成立至今,亦諾微已經完成7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高瓴、華蓋資本、勤智資本、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上海生物醫藥基金、泰福資本等知名機構,在最后一輪C+輪融資后,亦諾微投后估值升至4.85億美元,以當年匯率折算,大約為34.7億元。
然而,從財務數據來看,亦諾微目前尚未有產品實現商業化上市,因此收益全部來自對外授權及合作安排。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下稱「報告期」),公司收益分別為677萬元、320萬元、128.7萬元,呈現出收入規模較小且有所下滑的態勢。
《財中社》注意到,亦諾微於2020年就MYR-T3011與上海醫藥(601607/02607)達成授權合作,上海醫藥獲得MYR-T3011(腫瘤內注射)在大中華地區的獨家臨牀開發和商業化權益。亦諾微保留該產品在大中華地區以外的開發和商業化權益。
招股書顯示,亦諾微已收到上海醫藥的2000萬元首付款和3000萬元專利授權款項,此后達到特定里程碑后,公司還可獲得最高11億元的后續里程碑付款,及較高個位數至較低兩位數百分比的銷售分成。
客户資料顯示,在2023年及2024年,「一家在港交所及上交所上市的中國醫藥集團」一直是公司的唯一客户,分別貢獻677萬元及320萬元的收入。直到2025年一季度,工程泌外技術許可為公司帶來了82萬元的收入。
與之相對的是,公司的銷售成本在2023年為2351萬元,2024年為1244萬元,2025年一季度為157.5萬元,收入尚無法覆蓋銷售成本。
在利潤方面,由於創新臨牀管線需要高額研發投入,公司期內虧損逐年擴大。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亦諾微的期內虧損分別為4.82億元、5.24億元、2.04億元,累計虧損額達到12.1億元。
從研發費用來看,報告期內公司的研發開支分別達到1.36億元、1.12億元、1893萬元,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研發費用分別同比下降18%、33%。
4.85億美元估值下的生存危機
在股權架構中,創始成員持股22.80%。
機構投資者方面,知名投資機構中華蓋資本以10.50%的持股比例位居首位,高瓴資本、勤智資本、杏澤資本、湧鏵投資、同創偉業、GBA投資、上海生物醫藥分別持股9.81%、6.98%、5.88%、4.38%、4.20%、4.13%、3.87%。
資本耐心正面臨考驗。自2015年成立以來,亦諾微醫藥完成7輪融資,最后一筆融資停留在C+輪,此后再無新資金注入。在此背景下IPO已成為最后的輸血管道。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亦諾微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7561萬元,同比下滑68.92%,而公司2023年、2024年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淨額分別為9427萬元、8888萬元,現金儲備甚至難以支撐公司一年的正常經營,這也凸顯了此次IPO融資的緊迫性。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淨負債20.3億元、淨流動負債20.86億元。其中因優先股贖回條款形成的21.56億元金融負債接近公司4.85億美元(約合34.7億元人民幣)估值的六成,會對財務及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全球溶瘤免疫療法藥物市場預計將自2024年的8710萬美元增至2028年的15.6億美元,2024年至202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05.7%。同時,全球膀胱癌藥物市場預計2033年將達到194億美元,2024年至2033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3.5%。
然而,目前全球溶瘤免疫療法藥物市場、外泌體治療市場均處於早期發展階段。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尚無溶瘤免疫療法已獲准用於治療膀胱癌及頭頸鱗癌。
亦諾微醫藥核心產品在臨牀試驗中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工程化外泌體產品也即將進入商業化階段。然而,公司目前面臨着業績虧損、現金儲備緊張、市場競爭激烈等諸多挑戰。
此次IPO對亦諾微來説,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募集資金將為公司研發和商業化進程注入動力,但如何在資本市場的監督下實現盈利,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仍有待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