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6 21:15
短短的二年時間內,涉嫌收受供應商的賄賂就達4000余萬元,這是互聯網企業高管韓某等3人的涉案金額。
7月24日,上海警方通報了這起互聯網企業高管收受商業賄賂案,抓獲受賄、行賄犯罪嫌疑人7名。澎湃新聞了解到,此案主犯韓某,就是今年6月曝出被查的餓了麼前副總裁、CEO韓鎏。
事實上,包括餓了麼在內,近年來一些互聯網「大廠」加大內部反腐力度。騰訊、京東、阿里巴巴、抖音、美團等企業持續開展「反腐反舞弊」,並定期向社會公佈。
但這些「大廠」陸續出現的職務侵佔、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等案例表明,在新業態模式下,互聯網企業仍需強化監督和治理,從制度上切斷權力尋租路徑,標本兼治地推進企業廉潔體系建設。
互聯網企業反腐,多家「大廠」高管落馬
據上海警方通報,韓某一案是企業內部自查發現並報案的。
警方調查發現,2023年7月以來,韓某等3人利用手中管理物流配送業務等職權,幫助多家供應商獲取了數十座大中城市的物流配送業務資格,收取供應商劉某等4人的行賄款,甚至要求根據對方利潤情況按比例分成。在不到二年的時間內,韓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30余次收受供應商行賄款物達4000余萬元。
據瞭解,韓某等人收受賄賂的手法極為隱蔽,為掩人耳目,還將贓款贓物分散存放於多處租住房屋內。
目前,韓某7名犯罪嫌疑人分別因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被警方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澎湃新聞從多方渠道瞭解到,此案主犯韓某就是餓了麼前CEO韓鎏,其涉案身份也被證券時報、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在近日報道中披露。
1988年出生的韓鎏,在餓了麼擔任過資深副總裁、蜂鳥即配總裁、首席執行官、即時零售業務負責人等職務。
互聯網「大廠」的員工腐敗問題,近年來引發社會關注。
7月9日,唯品會內部發布反腐通報稱,產品技術中心基礎平臺部運維總監馬某(職級V8)長期收取供應商好處費,涉嫌職務犯罪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在此之前,唯品會曾迴應媒體稱,副總裁馮佳路因涉嫌個人經濟問題配合警方調查。
7月2日,嗶哩嗶哩(B站)通報稱,原遊戲合作部總經理張某敏存在嚴重的職務犯罪行為,已被警方執行逮捕。
作為互聯網行業頭部企業,阿里巴巴2012年設立「廉正合規部」調查內部腐敗問題。馬雲説:「阿里所有人,廉正合規部都可以查,包括我在內。」
2013年,阿里巴巴旗下淘寶聚划算原總經理閻利珉因先后收受合作商的兩輛轎車,被法院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判刑七年。
2014年,阿里巴巴原人力資源部副總裁王凱因非法收受合作商「好處費」共計260萬余元,被判刑八年六個月。
2018年,阿里大文娛事業羣輪值總裁、阿里音樂CEO、優酷總裁楊偉東被查。杭州市余杭區法院審理查明,楊偉東收受、索取業務合作單位的賄賂款共計855萬余元。2020年9月,楊偉東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年。
被判刑的阿里巴巴原副總裁劉春寧和另一高管岳雨,其貪腐問題均發生在任職騰訊期間。騰訊在2013年內部審計中發現電視劇採購問題,牽出涉案的岳雨、劉春寧等人。劉春寧被指控在購買電視劇《自古英雄出少年》版權時受賄143萬余元;岳雨則虛增廣告投放費用侵佔騰訊公司資金373萬余元,她還被法院認定夥同劉春寧受賄70萬元。
在騰訊旗下的酷狗公司,周森鑫曾擔任直播運營副總監一職。廣州市天河區法院2018年審理查明,周森鑫利用職務便利單獨或夥同公司員工楊某、何某,向充值代理或公會負責人、平臺主播索要好處費達四百多萬元。周森鑫被判刑七年,楊某、何某亦被判刑。
處於網絡遊戲產業前沿的網易,2024年捲入遊戲高管貪腐風波。當年11月,網易內部通報稱,Battle事業部與KK事業部原負責人向浪、互娛渠道發行中心負責人金雨晨,以及公司相關部門員工許某、趙某、潘某、沈某等人,涉嫌舞弊貪腐違法被公安機關採取刑事強制措施;與本次舞弊貪腐相關的27家公司列入永不合作主體清單。
作為生活服務電商平臺的美團,近年來也發生不少貪腐案例。美團外賣業務甘肅、青海、新疆三地的原區域經理郭可心,索取或收受代理商財物共349萬余元被判刑三年;美團外賣事業部區域經理馮某、大客户銷售經理黃某龍,三年間以「團建費用」名義共同收受合作商家540萬元,兩人均被判刑三年六個月;美團外賣華南區域渠道經理鄒麗斌向代理商索取財物89萬余元,被判刑二年二個月。
短視頻平臺快手的原副總裁趙丹陽,2022年被北京市海淀區法院判刑七年。趙丹陽被查明收受外包公司好處費共計668萬余元,還侵佔被害單位錢款88.5萬元。
百度公司針對原副總裁韋方的經濟問題,於2020年4月報案。法院審理查明,韋方通過其實際控制的財税諮詢公司,與百度簽訂多份虛假的財務盡調、税務諮詢申報等協議,累計侵佔單位資金979.2萬元。韋方被以職務侵佔罪判刑六年。
近年來被查的互聯網企業高管,還有滴滴出行母公司北京嘀嘀科技公司的高級技術總監於曉聲,其收受供應商77萬余元及奔馳轎車一輛,被法院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判刑五年。
基礎崗位出現「小官鉅貪」,企業反腐需推進體系建設
除了企業管理層,採購、運營、審批等業務崗位也成為腐敗頻發地帶。涉案員工往往掌握部分資源管理和審覈權限,利用商家入駐簽約、業務評級等職權,為他人提供便利並非法獲利。
近年來的相關裁判文書顯示,知名互聯網企業涉及受賄、侵佔等犯罪而被判刑的工作人員有:
上述案件中被告人的涉案金額,大部分為數十萬元,金額少的數萬元、多的數百萬元。
北京字節跳動公司的「餐飲專家」高傳峰,負責引入餐飲供應商等工作,被查出向供貨商索取錢款共計1024.7萬元,2021年被北京第一中院判刑六年。
與高傳峰相比,阿里巴巴旗下電商平臺的基礎崗位運營人員王某更是「小官鉅貪」的典型。王某負責家俱類官方旗艦店入駐的初審業務,他將手中的這個權限變成了「生意」。據央視2024年5月披露,杭州警方偵查發現,共有400多家商家通過了王某的違規審批,涉案金額達1.3億元;王某本人通過發展8條下線,其違法所得超過9200萬元。
澎湃新聞梳理發現,互聯網企業的貪腐案件主要涉及三項罪名: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職務侵佔罪、挪用資金罪。
為加強企業內部的反腐敗、反舞弊,以「大廠」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陸續成立監察調查部門。比如騰訊的反舞弊調查部、字節跳動的企業紀律與職業道德委員會、美團的「重案六組」、百度的職業道德委員會、京東的內控合規部等。
劉強東曾面對電視鏡頭表示:「你敢貪公司1萬塊錢,我就寧願花100萬、花1000萬去調查你。」
2025年6月23日,京東發佈2024年環境、社會及治理報告。該報告顯示,京東集團2024年調查貪腐案件221起,包括商業賄賂191起、職務侵佔30起,有20起移交司法機關的案件在報告期內審結。
2025年3月,抖音集團通報稱,2024年共有39人涉嫌違法犯罪,被集團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據騰訊集團反舞弊調查部通報,2024年查處觸犯「騰訊高壓線」的案件一百余起,一百余人被解聘,二十余人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機關處理,其中5人已判刑。
從2019年至今,騰訊共發佈「反舞弊通報」6次。澎湃新聞統計發現,近六年來,騰訊反舞弊調查部查處違反「高壓線」案件超過390起,辭退550人,移送公安司法機關超過115人,通報時已判刑的人員累計24人。
2024年11月,微博發佈反舞弊通報:2021年至今發現並查處員工舞弊案件9起,17人被解除勞動合同,其中10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企業之間的互動協作也在加強。2017年2月,京東、騰訊、美團、百度等企業倡議成立「陽光誠信聯盟」。這是一個企業反腐敗與合規服務平臺,其中一條核心規則是——不錄用存在職業道德問題的失信人員。
在北京市海淀區,聚集了數字經濟和信息產業的眾多互聯網企業。2025年5月,海淀區法院發佈《互聯網企業內部人員貪腐犯罪案件白皮書》。
據海淀區法院通報,近五年該院審理互聯網企業內部人員貪腐犯罪案件127件,涉案金額3億余元,近三年案件量呈回漲態勢,其中受賄型犯罪佔比最大;在「互聯網+行業」的新業態模式下,企業內部的犯罪隱蔽性強,貪腐鏈條複雜化,「部分重點部門‘小官鉅貪’現象亦不容忽視」。
海淀區法院建議完善外部制約機制、構建反腐法治保障,同時也要強化內部監督,推進互聯網企業廉潔體系建設。
中國互聯網協會行業自律工作委員會祕書長張珊珊呼籲建立聯防聯控機制,由司法機關、互聯網協會、互聯網企業構建多元共治格局,「共同構建清朗、健康、廉潔的互聯網行業生態」。
7月24日,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三支隊副支隊長蔡曄在通報相關典型案件后表示,商業賄賂行為嚴重侵害企業合法權益和市場經濟秩序,最終損害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良好的市場經濟環境既需要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也需要企業構建科學嚴密、措施嚴格的廉潔體系,從制度上切斷權力尋租路徑。」
(注:相關案例內容來自中國裁判文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