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企業出題,青年接招!人工智能領域「揭榜掛帥」擂臺賽為何備受青睞?

2025-07-26 19:48

轉自:上觀新聞

今天(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WAIC)在上海開幕。

在徐匯西岸國際會展中心,「中國青年人工智能先鋒對話」活動吸引了多位來自全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企業家以及數十所頂尖高校的學生。大家熱議的話題,是不久前在上海啟動的2025年度中國青年科技創新「揭榜掛帥」擂臺賽人工智能主擂臺賽。

今年的主擂臺賽得到了30余家知名央企、頭部民營企業和國內代表性研究院所、實驗室積極響應,聚焦城市治理、農業農村、航空航天、生物醫藥、能源勘探、防災減災等現實場景,聚焦模型優化、算法迭代、智能感知等真實問題,共收到榜題28項。

在人工智能這一競爭激烈的先導產業,大賽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如何真正做到以賽引才、以賽助企、以賽育產?發榜單位揭榜團隊有各自的考量。

提出真問題,給出真答案

揭榜掛帥的背后運行邏輯,是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生態,連接高校和企業,連接人才和解決方案,覆蓋整個科研到產業發展的周期。中國電信CTO、首席科學家李學龍説。

誰出題?李學龍認為,從企業角度出發,凝練產業問題,才能確保提出的「真問題」是符合行業「痛點」的,是共性的、有挑戰的。他以自己所在的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為例,有影視行業的從業人員提出需求,希望生成技術可以仿真佈景和模擬調度效果,既能節省膠片成本,又能節約演員和劇組時間。他們的科研工作者基於這個問題,持續深化技術細節,與專業影視團隊合作,做出了第一部電影級別的AI作品。

那麼,科研青年「揭榜」后,誰來評價?怎麼評價?李學龍説,前陣子他們在探討在遠洋環境下如何保持通信暢通問題,團隊中有個年輕人提出了「生成式智能通信」的解決方案,雖然當時內部爭議很大,但他還是支持這個年輕人投入資源,做可行性驗證,后來發現這個方法完全可行,以「計算」換「帶寬」,解決了一個難題。「這個例子説明,即使評價人是各行業的專家,評價體系也是要放在不同發展階段,是要實踐檢驗的,是動態變化的。」

「揭榜掛帥」為學生提供實戰舞臺,何天堯對此有親身體會。2023年,還在上海交大集成電路學院讀書的他,帶領團隊在當年的「揭榜掛帥」專項賽中奪得「擂主」。他們當時的賽題核心是攻克「PTZ攝像機公里級精準定位」,利用部署於鐵塔上的攝像機來守護國土安全。

「我們引入了AI技術,運用視頻跟蹤實時校正機械誤差,利用大模型的全景分割與深度估計能力感知環境細節,成功把定位平均誤差從幾百上千米降至50米以內。為土地管理和高效搜救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這次比賽也成了何天堯選擇從事人工智能行業的關鍵節點,目前他在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工作。在他看來,人工智能作為一門「未定義邊界」的學科,並沒有標準答案。「這種永續探索的狀態,恰恰給了年輕人直接站上突破點的機會。」

青年智慧,走向產業實踐

活動現場,華為雲開發者支持與運營部部長林華鼎提到,華為連續三年在「揭榜掛帥」賽事發榜,帶來了很好的輻射效應——在產業對接方面,多家參賽團隊與華為夥伴共建行業方案,2024年大賽中,多個獲獎方案已成功上雲商用;在開源貢獻方面,賽事孵化出多個覆蓋醫療、工業等重點場景的基礎模型開源項目,社區代碼貢獻量顯著提升。

「這不僅是技術成果的擴散,更讓青年智慧從實驗室邁向了產業實踐。」林華鼎説,幾年來,有上千所高校、6000余名學生參與揭榜,華為從中發掘了覆蓋AI、雲計算、邊緣智能領域的800余位高質量核心人才。

華中科技大學學生孫以寧的團隊今年選擇的榜題就是華為的「大模型推理調優」。他認為,最高效的學習方式是在實踐中學,高規格、競爭激烈、面向實際應用的比賽是最好的學習機會。「參加揭榜掛帥,能為我全面深入地學習大模型相關知識提供一個很好的牽引。」

高校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主陣地,也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主動對接企業真實需求,深化校企合作。

西北工業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王震介紹了他們的具體實踐:學校不僅將「揭榜掛帥」項目設定為畢業設計論文題目、研究訓練項目,還將產業合作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案例,助力學生理解工程落地,同時建立了行業導師隊伍,開展項目化教學與實踐指導。「學校通過評價機制改革,大力支持創新創業,學生們熱情很高。」王震説:「我們也主動引領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通過產教融合,共建教育教學平臺,全面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

在上海交通大學,一套以「課、學、練、賽」為遞進的四階育才模式也已顯露成效。交大與華為雲緊密合作,開發了《雲計算》、《大數據》等14門課程,5年培養4000余名學生;華為工程師也深入校園,通過「華為雲學生開發者計劃」活動,帶領學生進行開發實踐。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