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從高校畢業生到電商公司CEO 年輕創業者借力電商平臺帶動就業

2025-07-26 16:37

轉自:新華財經

大學時期的龔琦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2024年,他與同學合夥在電商平臺開設飾品生意。目前,龔琦所經營店鋪在高峰期的日拼單量突破5000單,這距離他創業不過一年半的時間。

時下,高校應屆畢業生面臨多元的發展選擇,在考公務員、讀研深造、進入大型企業等常規路徑之外,不少人選擇了創業。其中,電商創業憑藉門檻低、銷售速度快、易於上手等特性,成為眾多應屆畢業生的首選。在拼多多平臺上,就活躍着這樣一批「大學生創業者」。

踏浪:大學生投身電商創業

當初收到同窗的創業邀請,龔琦有些膽怯,但和同窗四年的交情,讓他潛意識里想一起試一試。

2023年,兩人揹着行李從湖南到廣東,在一家公司學了半年電商運營后,就開起了網店。創業初期,龔琦窩在出租屋,一邊挖掘新款,一邊研究平臺,「屏幕都盯穿了,單量還是不見起色。」

一籌莫展時,龔琦調整策略,不再多平臺經營,將全部希望押注到了拼多多上,因為「平臺保證金低、小二反饋及時,對新手商家更友好」。

幾乎在同一時期,河南鄭州的大二學生張永揹着一個雙肩包、揣着2000元現金,坐上了去往浙江義烏的綠皮火車。從大一起,他就嘗試幫同學在電商平臺賣木雕、陶瓷類藝術品,積累了一些經驗,同時也萌發了「儘早創業」的想法。

初到這座南方小城,張永就被濃厚的創業氛圍吸引,「到處是供貨商、貿易商、品牌商,黃皮膚、白皮膚、黑皮膚的都有,大家開口閉口全是商品、訂單、賺錢方法。」

在各個商貿城轉了幾天,張永有了自己的判斷。「在義烏打造爆款,拼多多最合適不過了。」

蔣磊比張永大十歲,大學時期,靠着網銷虛擬服務,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畢業后旋即成立公司,繼續通過電商銷售取暖器、電風扇等兩季家電。

「他當時聽身邊朋友説,在拼多多上賣電動車擋風被,一天兩萬件,單量非常大。」朋友間的一次閒聊,讓蔣磊注意到正大力吸引優質商家入駐的拼多多。

註冊、審覈、上貨,開店流程簡便、高效。蔣磊認為,拼多多的入駐設計很利好「小白」,但賣得好要有真本事,「產品要兼具差異性和質價比,對商家的供應鏈能力有着較高的要求」。

乘勢:借力「千億扶持」壯大事業

全力運營拼多多店鋪半個月左右,龔琦的生意峰迴路轉。去年母親節前夕,他為自己的飾品店鋪報名參加了平臺大促。

產品上架后不久,單量比平常漲了3倍多!

這次經歷讓龔琦發現只要抓住節慶時點,在平臺的助力下,飾品類商品很容易起量。但他也強調,要想成功報上活動,「商品質量和店鋪評分是首要前提,提報的產品還得有差異性」。

背靠義烏小商品供應鏈的張永,也很「快」。去年,他自主設計了一款向日葵發卡,不到6小時就將花式、顏色、材質等全部敲定,產品一經上架,第一天銷量爬升明顯,第四天一小時賣出了100多單。

打過幾次「勝仗」后,張永琢磨出了一些門道,「質價比要足夠好,要多參與平臺活動,供應鏈要穩定,不明白的時候臉皮要厚,要及時與小二溝通。」

今年4月,拼多多推出「千億扶持」計劃,擬在未來三年投入資金、流量等資源超1000億元,補貼供給和需求兩側,助力平臺商家高質量發展。

蔣磊在拼多多平臺目前年銷量同比漲幅30%-50%。 蔣磊在拼多多平臺目前年銷量同比漲幅30%-50%。

作為早期入駐平臺的商家,蔣磊從大學生創業者到年銷過億積累了豐富經驗,他表示,「產品質價比和領先的供應鏈能力是我們做大生意的關鍵,但這麼多年銷量持續增長並不容易。」

協創:帶動產業鏈協同穩崗拓崗

如今,龔琦有一個「小目標」,「想有一份自己的事業,闖蕩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爲了保障產品供應穩定、提供及時的售后服務,他不僅招了助理、客服、打包工人數名,還與3家義烏工廠達成了長期合作,讓工廠里的四五十名員工有了穩定、持續的收入來源。

龔琦招聘的助理正在貼快遞面單,來自電商平臺的訂單像書一樣厚。 龔琦招聘的助理正在貼快遞面單,來自電商平臺的訂單像書一樣厚。

張永目前在拼多多開出6個店鋪,月均訂單超12萬單。他在義烏新招了幾名員工,還與河南工廠簽訂了合作。

蔣磊的生意規模更大。目前,其公司已有180余名員工,僅客服崗就50余人,絕大多數是湖南各地市的95后、00后大學生畢業生。他還將供應鏈輻射到湖南益陽、寧鄉等地,與8個鄉村工廠建立了合作,「規模大的工廠員工約60人,小工廠也有10多個人,這其中有不少是留守老人。我們的訂單讓他們有了一份補貼家用的收入。」

沒有名校光環,也沒有顯赫的職場成績背書,當「應屆生」「創業者」這些字眼匯聚到一起,他們的故事同樣鮮活而熱烈。他們憑着一股闖勁,撿拾被忽略的市場需求,不僅為自己找到了工作,還解決了更多人的就業,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侯曉敏)

編輯:劉潤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