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5 23:40
(來源:經濟參考報)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在香港舉行的「債券通周年論壇2025」上公佈了多項債券通優化措施,其中包括完善債券通「南向通」機制,擬擴大境內投資者範圍至券商、基金、保險、理財等四類非銀機構。這是該機制自2021年啟動以來首次對保險公司等非銀金融機構開放。業內分析認為,機制優化為險資出海配置多元幣種債券開闢新通道,有望緩解長期困擾行業的「資產荒」壓力。
「南向通」開閘擴圍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江會芬7月在「債券通周年論壇2025」上宣佈了三項新的對外開放優化措施,進一步深化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支持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江會芬表示,今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亞洲金融論壇上宣佈了「南向通」的一系列優化措施,其中支持境內投資者更便利購買多幣種債券、延長結算時間、增加託管行等措施目前已落地。近期將擴大境內投資者範圍至券商、基金、保險、理財等四類非銀機構。
據瞭解,債券通「南向通」指允許內地機構投資者通過內地與香港基礎服務機構連接,投資於香港債券市場的機制安排,於2021年9月24日上線,此前「南向通」對投資者類型及使用額度有較嚴格限制。
香港金融管理局發佈的《2024年香港債券市場概況》顯示,截至2024年末,香港債券市場中,港元債、離岸人民幣債、G3貨幣債(以美元、歐元或日元計價的債券)未償余額分別為1955億美元、1732億美元和5656億美元。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在「債券通周年論壇2025」上表示,債券通「南向通」投資者範圍自7月8日起正式擴大,涵蓋證券、基金、保險和財富管理等非銀行機構,開闢更多渠道滿足內地投資者多元化資產配置的需求。同時,通過拓寬投資者基礎和提升市場流動性,進一步促進香港債券市場發展,提升香港對債券發行人和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
記者注意到,已有險企提前佈局相關業務。今年4月,中國人壽發佈公告,公司第八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多項議案,其中包括《關於開展「南向通」債券及香港互認基金投資的議案》。
出海「增收益」有望緩解「資產荒」
近年來,隨着長端利率下行,險企面臨「資產荒」壓力。今年4月,我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曾下探至1.55%。低利率環境下的「資產荒」成為保險資管行業面臨的核心挑戰。國信證券分析師孔祥認為,一方面,傳統依賴的國債、高等級信用債等固定收益資產收益率持續下行,難以覆蓋壽險產品剛性負債成本,易引發「利差損」風險;另一方面,「資產荒」加劇,優質長久期資產供給稀缺,加劇了長期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資產荒’持續的實質是投資回報率不斷走低,從而導致投資者爭相配置這類無(低)風險、低迴報率的資產。」中泰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
在此背景下,險資「南向」配債開閘,有望緩解險企投資端「資產荒」壓力。
東吳證券指出,近年來險企投資端面臨持續低利率和「資產荒」壓力,「南向通」的擴容將打開險資出海新通道,在當前歐美市場利率相對較高的背景下,配置多元幣種、利率水平較高的境外債券有助於緩解險企投資端壓力。東吳證券在研報中分析認為,當前市場儲蓄需求依然旺盛,同時在監管持續引導和險企主動性轉型下,負債成本有望逐步下降,利差損壓力將有所緩解。近期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企穩於1.64%左右,東吳證券預計,未來伴隨國內經濟復甦,長端利率若繼續修復上行,則保險公司新增固收類投資收益率壓力將有所緩解。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2025年以來,境內債券市場處於交易擁擠狀態,而中資離岸債市場則因較高的收益率中樞表現出配置性價比。「考慮到境內信用債市場收益率中樞已處於歷史低位,境內外利差相對較大,‘南向通’投資者的擴容有助於非銀機構增厚產品收益,債券‘南向通’市場也有望迎來增量資金。」中信證券研報認為。
國信證券也指出,「南向通」優化舉措將為內地非銀金融機構提供更多境外資產配置渠道,有助於緩解境內優質資產供給緊張的問題,推動資金合理流動,優化債券市場結構。
此外,非銀機構「南向通」開閘也有望為香港債券市場帶來流動性增量。中信證券研報認為,若未來「南向通」非銀機構實質擴容,有望帶來香港債券市場流動性的再次改善。考慮到目前中資離岸債市場的境內外利差主要受基準利率溢價、流動性溢價、信用風險溢價等因素影響,市場成交活躍度的上升有助於壓縮離岸債市場的流動性溢價,進而帶來境內外利差收窄的交易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