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首創證券衝刺港股IPO,「A+H」券商陣營再擴容!

2025-07-26 15:22

又一家A+H券商要來了!

7月25日晚間,首創證券發佈公告稱,公司計劃發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股票並申請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若首創證券成功登陸港股市場,這也將成為第14家「A+H」股的上市券商。

目前,A股市場中共有13家上市券商實現了「A+H」上市,分別是東方證券、廣發證券、國泰海通、光大證券、國聯民生、華泰證券、申萬宏源、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國銀河、中信建投、中原證券、招商證券。


首創證券計劃赴港上市


根據公告,首創證券於7月25日召開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審議公司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議案》等相關議案。

為進一步提高公司的資本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更好地整合國際資源,提升國際影響力,首創證券擬發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股票並申請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掛牌上市。公司將充分考慮現有股東的利益和境內外資本市場的情況,在股東會決議有效期內選擇適當的時機和發行窗口完成本次發行上市。

首創證券指出,本次赴港發行上市募集資金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用於增加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用於境內外證券相關業務發展及投資,提升公司業務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等用途,具體募集資金用途及投向計劃以公司H股招股説明書最終版的披露爲準。

關於發行方式,為香港公開發售及國際配售新股,擬發行的H股股數不超過發行后首創證券總股本的25%(超額配售權行使前),並授予整體協調人根據當時的市場情況,選擇行使不超過前述發行的H股股數15%的超額配售選擇權。

關於發行價格,將在不低於發行前公司最近一期末經審計的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每股淨資產基礎上,充分考慮公司現有股東利益、投資者接受能力、境內外資本市場以及發行風險等情況,根據國際慣例,通過市場認購情況、路演和簿記結果,採用市場化定價方式,由股東會授權董事會及/或其授權人士和本次發行的整體協調人協商確定。

關於發行及上市時間,將充分考慮現有股東的利益和境內外資本市場的情況,在股東會決議有效期內(即自公司股東會通過之日起24個月或自動或經另行同意延長的其他期限)選擇適當的時機和發行窗口完成。具體發行及上市時間將由股東會授權董事會或其授權人士根據國際資本市場狀況和境內外有關監管部門審批、備案進展及其他相關情況決定。

此外,首創證券還指出,為兼顧現有股東和未來H股股東的利益,本次發行上市完成后,在扣除本次發行上市前根據中國法律法規及《公司章程》的規定及經公司股東會審議批准的擬分配利潤(如適用)后,本次發行上市前的滾存未分配利潤由本次發行上市完成后的新、老股東按持股比例共同享有。


A+H上市券商再擴容


首創證券,成立於2000年2月,註冊資本27.3億元人民幣,於2022年12月22日在A股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為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北京市國資委。

公司業務範圍涵蓋了資產管理、自營投資與交易服務、投資銀行、證券經紀、財富管理、信用融資、研究諮詢、期貨、私募基金管理、另類投資等多個領域。

回顧券商業,首創證券是時隔六年行業內再次新增的兩地上市券商。最近一次是申萬宏源,2019年4月在香港上市

目前13家券商是A+H兩地上市,分別是 東方證券、 廣發證券、 國泰海通、 光大證券、 國聯民生、 華泰證券、 申萬宏源、 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國銀河、 中信建投、中原證券、 招商證券。

今年以來,港股IPO持續活躍。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今年上半年共完成42宗首次公開招股發行(IPO),合共集資額逾1070億港元,較去年全年多約22%,暫列全球第一。

浦銀國際首席策略分析師賴燁燁指出,在政策支持、AH溢價收窄、全球化佈局需求等因素驅動下,A+H兩地上市模式將日益成為港股一種重要的上市途徑。近期,AH溢價呈現不斷收窄的態勢,有利於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在港股獲得更合理且更高的估值。

對於那些希望增強全球化佈局的A股公司而言,赴港上市所帶來的意義非凡。不僅能夠顯著提升它們在境外市場的融資能力,還能助力其在國際市場中進一步拓展業務版圖。預計在多個大型IPO上市、流動性改善、政策面利好,以及估值持續提升的驅動下,今年港股IPO市場有望加速回暖。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