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6 11:00
(來源:聚烯烴人)
科萊恩(Clariant)於2025年7月16日宣佈,公司收到利安德巴賽爾向荷蘭阿姆斯特丹法院提起訴,向包括科萊恩在內的四家公司索賠約16億歐元(約133.5億元人民幣)。
至此,針對科萊恩乙烯價格壟斷案的索賠者已擴大至陶氏、巴斯夫、殼牌、道達爾能源公司、奧地利石油天然氣集團(OMV)、利安德巴賽爾等六家化工巨頭,累計索賠總額達63.92億歐元(約533億元人民幣),創下歐盟反壟斷史上罕見的連鎖追償紀錄。
2023年10月18日,殼牌公司率先向法院起訴,向包括科萊恩在內的四家公司索賠10億歐元; 2025年1月9日,巴斯夫向德國慕尼黑法院起訴,索賠金額為14億歐元;2025年2月25日,道達爾能源公司向荷蘭阿姆斯特丹法院起訴,索賠6.25億歐元;
2025年5月26日奧地利石油天然氣集團(OMV)向荷蘭阿姆斯特丹法院起訴,索賠總額約10億歐元; 2025年5月9日,陶氏歐洲公司向德國慕尼黑法院起訴,索賠總額約7.67億歐元。
自2023年以來,科萊恩共收到殼牌、陶氏、道達爾能源、巴斯夫、OMV、利安德巴賽爾的起訴,合計索賠金額總計高達63.9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533億元)。
合計533億元的六起索賠,理由都一樣:包括科萊恩在內的四家公司在乙烯採購過程中違反了歐盟反壟斷規則,串謀壓低乙烯採購價格,損害了起訴方利益。
科萊恩是一家總部在瑞士的國際化工巨頭。2024年銷售額41.52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322億元)。
533億元的天價索賠,如果都要賠付的話,對科萊恩無異於一場滅頂之災。
面對天價索賠,科萊恩官網稱其堅決否認這些指控,表示已提供確鑿的經濟證據,證明各方的行為未對市場產生任何影響。
事情的過程並不複雜:2011年12月至2017年3月期間,科萊恩與另三家公司(Orbia、塞拉尼斯Celanese、西湖化學Westlake)在比利時、法國、德國和荷蘭的乙烯採購市場中,通過交換敏感定價信息、操縱採購價格要素,構成壟斷聯盟(購買卡特爾),違反《歐盟運作條約》第101條。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西湖化學Westlake因其主動向歐盟委員會揭發該行為,而免於處罰。
據瞭解,2020年歐盟委員會已經對科萊恩、Orbia和塞拉尼斯處以總計2.6億歐元的罰款(Orbia:2236.7萬歐元,科萊恩:1.56億歐元;塞拉尼斯:總計8230.7萬歐元),認定其操縱乙烯採購價格,違反了歐盟反壟斷規則。
受到制裁的四家企業包括科萊恩國際股份公司和科萊恩股份公司,前者承認直接參與侵權行為,后者承認其作為科萊恩國際股份公司母公司的「連帶責任」。
被罰款1.56億歐元后,科萊恩多次上訴,但歐盟普通法院在2023年10月及2024年3月兩次判決中均支持委員會決定,僅將罰款計算基準從「銷售價值」修正爲「購買價值」,變相坐實了科萊恩的壟斷行為。
2011年-2017年的壟斷行為,2020年已經被罰款2.6億歐元,到2025年還能天價索賠63.92億歐元。對反壟斷行為「行政處罰+民事追償」的雙重懲戒模式,正在成為懸在跨國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素材來源 | 中外塗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