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第八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發佈主題議題

2025-07-26 09:00

(來源: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7月25日,在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和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簡稱虹橋論壇)倒計時百天之際,第八屆虹橋論壇主題議題發佈解讀會成功舉辦。活動由虹橋論壇祕書處主辦,虹橋論壇研究中心承辦,中國銀行支持,央視頻直播。

致辭及發佈(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致辭及發佈(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致辭及發佈(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黨委書記、副局長吳政平出席會議並致辭。國際貿易中心副執行主任多蘿西·坦博(Dorothy Tembo)視頻致辭。虹橋論壇研究中心負責人、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崔衞傑發佈第八屆虹橋論壇主題及分論壇活動議題方向。

第八屆虹橋論壇的主題是「開放共創新機遇 合作共享新未來」

將舉辦主論壇(進博會暨虹橋論壇開幕式)和「1+4」板塊分論壇及閉門會等活動,即《世界開放報告2025》發佈暨國際研討會(發佈最新世界開放指數)和 「開放合作」「開放創新」「開放發展」「開放共享」四個板塊。

「開放合作」進一步聚焦「重振多邊合作」,包括世貿組織改革、中澳自貿協定生效實施10周年、《2025年世界貿易報告》中文版發佈研討、開放貿易與安全發展、知識產權保護,企業合作提升產供鏈韌性、金融促進產供鏈合作,深化全球南方合作等議題。

「開放創新」進一步聚焦「數智賦能」,包括人工智能發展、人形機器人創新、科技創新與青年,人工智能驅動數字經濟創新、智能製造助力中國式現代化、人工智能國際標準賦能產業升級等議題。

「開放發展」進一步聚焦「綠色和可持續發展」,包括綠色貿易、新型儲能,自貿園區建設助力工業創新、合規與全球製造業發展、農業貿易等議題。

「開放共享」進一步聚焦「更加開放的中國」,包括提振消費、銀發經濟、藥品治理和中國監管,浦東開放、虹橋樞紐建設,外資企業圓桌會、美資企業在華發展閉門會、「投資中國」自貿試驗區推介等。

國內外知名學者、會員企業高管等對第八屆虹橋論壇主題議題進行前瞻性解讀。解讀環節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周運主持,全球化智庫(CCG)副主任、蘇州大學講座教授、深圳大學客座教授高志凱,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前海分院院長曲建,新西蘭專欄作家安柏然(Andy Boreham),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際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宋華盛,虹橋論壇鑽石會員中國銀行總行交易銀行部副總經理、中國銀行業協會貿易金融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李曉瑋共同參與。

嘉賓解讀(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嘉賓解讀(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嘉賓解讀(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嘉賓解讀(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嘉賓解讀(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嘉賓解讀(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嘉賓解讀(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嘉賓解讀(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高志凱表示,在今年特殊的世界經貿秩序大背景下,虹橋論壇對外發出開放合作的聲音,對於推動國際經貿治理有着更加深刻的現實意義。第八屆虹橋論壇的主題,精準契合時代需求,表明了中國旗幟鮮明捍衞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為全球爭取共同福祉的堅定立場。「開放合作」板塊進一步聚焦「重振多邊合作」,更是在呼籲國際秩序迴歸多邊主義的初心。

曲建表示,當前全球經貿發展再次處於關鍵的十字路口,國際經貿合作又面臨新的困難挑戰,開放合作更有助於各方尋求共識,共同對抗不確定風險。當前出現以「安全主導」取代「效率優先」的逆全球化思潮,顛覆了傳統貿易理論,我們亟需通過開放合作重構底層邏輯。因此第八屆虹橋論壇將是一次有戰略高度的全球對話,各方共同討論如何應對逆全球化的思潮,探索未來的道路。

宋華盛表示,在多種複雜因素的衝擊影響下,經貿領域的安全問題變得尤為突出,第八屆虹橋論壇聚焦重振多邊合作與貿易安全,具有特殊的歷史使命。當前國際經貿領域的安全概念泛化,出現了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規則武器化等一系列問題,要打破這個局面,應該通過重構安全觀、優化國際標準政策、加強南南合作等手段平衡安全與發展。

安柏然表示,進博會與虹橋論壇是中國持續擴大開放的實證,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真實的對外開放姿態。中國不斷提升開放水平,通過「一帶一路」等重大合作項目,促進區域互聯互通與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全球多邊合作注入強勁動力。

李曉瑋表示,在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流湧動、多重風險交織疊加的經貿背景下,重振多邊合作在增強產供鏈韌性、促進世界經濟穩定發展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當前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重構,新興市場在供應鏈的韌性和多元化方面展現出了更強的潛力,而金融要在產業鏈供應鏈重構里面發揮有效的助力作用,支持企業更好參與到全球貿易的發展中,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虹橋論壇祕書處宋尚哲出席活動。虹橋論壇分論壇活動聯合主承辦方、會員企業、智庫及媒體合作伙伴代表,進博會展客商代表及媒體記者等約100人蔘加活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