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擬赴港上市!首創證券大動作

2025-07-26 07:2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在A股上市不到三年,首創證券再有大動作!

  7月25日,首創證券發佈公告稱,為進一步提高公司的資本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更好地整合國際資源,提升國際影響力,同意公司發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股票並申請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以下簡稱本次發行上市)。

  在中資券商新一輪出海大潮中,首創證券此舉正是一個生動註腳。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目前,在AH兩地上市的證券公司共有13家。有券商高管近日對記者表示,隨着境內業務收入波動、境內外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及跨境投融資需求的增長,加快海外業務發展是中資券商的必然選擇。

  首創證券擬赴港上市

  首創證券稱,本次赴港發行上市募集資金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用於增加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用於境內外證券相關業務發展及投資,提升公司業務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等用途,具體募集資金用途及投向計劃以公司H股招股説明書最終版的披露爲準。

  根據首創證券公告梳理,此次擬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有以下要點:

  發行規模上,本次發行的H股股數不超過本次發行后公司總股本的25%(超額配售權行使前),並授予整體協調人根據當時的市場情況,選擇行使不超過前述發行的H股股數15%的超額配售選擇權。

  發行價格上,將在不低於發行前公司最近一期末經審計的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每股淨資產基礎上,充分考慮公司現有股東利益、投資者接受能力、境內外資本市場以及發行風險等情況,根據國際慣例,通過市場認購情況、路演和簿記結果,採用市場化定價方式,由股東會授權董事會及/或其授權人士和本次發行的整體協調人協商確定。

  發行方式上,為香港公開發售及國際配售新股。香港公開發售為向香港公眾投資者公開發售;國際配售則向符合投資者資格的國際投資者配售。首創證券提到,在本次國際配售分配中,原則上將優先考慮基石投資者(如有)、戰略投資者(如有)和機構投資者。

  發行及上市時間上,將充分考慮現有股東的利益和境內外資本市場的情況,在股東會決議有效期內(即自公司股東會通過之日起24個月或自動或經另行同意延長的其他期限)選擇適當的時機和發行窗口完成。具體發行及上市時間將由股東會授權董事會或其授權人士根據國際資本市場狀況和境內外有關監管部門審批、備案進展及其他相關情況決定。

  除上述內容外,首創證券還提到,為兼顧現有股東和未來H股股東的利益,本次發行上市完成后,在扣除本次發行上市前根據中國法律法規及《公司章程》的規定及經公司股東會審議批准的擬分配利潤(如適用)后,本次發行上市前的滾存未分配利潤由本次發行上市完成后的新、老股東按持股比例共同享有。

 為何赴港上市?

  首創證券成立於2000年2月,註冊資本27.3億元人民幣,於2022年12月22日在A股上市。首創證券控股股東為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北京市國資委。

  據Wind數據整理,目前在AH兩地上市的內地券商共有13家。在申萬宏源自2019年4月在港股上市之后,迄今尚未有內地券商赴港上市。首創證券此次赴港上市,意在進一步提高資本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更好地整合國際資源,提升國際影響力。這正是當下中資券商出海潮的一個生動註腳。

  近期,某大型券商高管接受券商中國記者採訪時曾提到,隨着境內業務收入波動、境內外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及跨境投融資需求的增長,加快海外業務發展是中資券商的必然選擇。

  而縱觀中資券商出海歷程,赴港上市正是一個重要選擇,在打通國際融資渠道的同時,也有利於其搶抓中國企業出海的機遇,從而助推自身發展。

  惠譽評級亞太區非銀行金融機構評級主管、董事總經理李信佳曾對記者談到,中資券商出海,香港是一個必爭之地。在他看來,中國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在香港IPO可以掌握一些業務機會,特別是投行業務和輕資本業務。香港是一個重要的橋樑,既能夠連接到國外投資者,也能夠服務內地居民。

  而且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以來涌現出了一股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熱潮,其中「A+H」上市模式尤為活躍。另外,當下港股市場交投活躍度高,也為赴港上市的企業提供了較好的市場環境。

資產管理類業務是其核心優勢

  那麼,即將赴港上市的首創證券成色如何?

  自2022年末上市以來,首創證券保持了相對穩健的發展勢頭。2022年度營收和歸母淨利潤雙雙下滑,但2023年度和2024年度又回到正增長區間。2024年度實現總營業收入24.18億元,同比增長25.49%;實現歸母淨利潤9.85億元,同比增長40.49%。以申萬二級證券行業口徑爲準,在49家券商股中,首創證券2024年的歸母淨利潤排在第28位。

  2024年,首創證券各項業務都實現了正增長,其中投資類業務和資管類業務扮演了「壓艙石」的角色,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4.09%和37.61%。投行業務和財富管理類業務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則分別為8.09%和16.79%。

  若要論業務特色,在證券行業日益激烈的競爭中,首創證券在資產管理、固定收益投資交易等領域形成了自身特色與品牌優勢。據2024年年報,首創證券資產管理類業務收入9.09億元,同比增長62.67%,佔該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7.61%。

  目前,首創證券確立了「以資產管理類業務為核心引領,以財富管理類業務和投資銀行類業務為兩翼支撐,以投資類業務為平衡驅動」的差異化發展戰略。

  據券商中國記者觀察,作為北京市屬證券公司,首創證券也正依託北京區位優勢加強差異化發展。比如投行業務方面,首創證券通過把握北交所建設擴容帶來的差異化發展機遇,加強服務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及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股債融合」,投行業務收入實現逆勢增長。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