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6 07:02
(來源:上觀新聞)
7月25日,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宣佈完成位於上海外灘17號友邦大廈的租約續簽,這是友邦繼1996年承租之后的首次續約,也標誌着友邦人壽將繼續長期承租友邦大廈。
當日下午,87歲高齡的友邦保險集團董事會主席謝仕榮站在外灘17號前,參加友邦續約的慶典。30年前,也是在這里,他主持友邦大廈的啟動儀式,幫助友邦完成了「回老家」。
回老家安居樂業
1919年,友邦保險起源於上海。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友邦保險的創始人史帶將友邦保險的辦公地設在外灘17號。
1992年,伴隨中國改革開放,友邦以外資獨資身份設立上海分公司,成為最早一批獲發個人人身保險業務營業執照的非本土保險機構之一。隨后,友邦在1996年將外灘17號整樓長期租賃,作為中國內地總部,大樓也更名為「友邦大廈」。至此,友邦正式回到發源地。
謝仕榮説,這是他職業生涯中,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根深方能葉茂,安居才能樂業。這次續約,是我們深耕中國的鄭重承諾,友邦大廈將見證我們在中國金融高水平開放背景下持續蓬勃發展。」
30年過去,在中國金融領域持續對外開放的背景下,友邦在這里順利完成「分改子」,友邦人壽成為中國內地首家外資獨資人身保險公司。如今,友邦人壽在中國內地的業務經營區域已從此前的5個拓展至14個,可觸達約3.4億潛在客户。
在上海,友邦的投入也越來越大。2023年1月,上海北外灘「友邦金融中心」正式揭牌,這是友邦人壽自成立以來進行的最大一次資產收購。2025年6月,「友邦保險資管」獲批籌建,之后將落户上海浦東。
「感謝上海市政府對友邦大廈續約的大力支持。」友邦保險集團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李源祥笑言,公司給他寫的發言稿里提到,中國內地市場是是友邦保險集團最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之一’兩個字我沒有念。」
留得住過得好
截至2024年底,上海已有各類持牌金融機構1782家,其中555家是外資金融持牌機構,超過30%。可以説,外資金融機構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重要組成部分。
但有人説,看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不僅要看有多少新來者,更要看來的人是否留得住、過得好,持續加大業務投入。
友邦顯然是一個好例子——回到上海老家,抓住機遇發展,不斷加大投入,背后是中國內地市場對其業績的卓越貢獻,使其成為亞洲最大的保險公司。
像友邦一樣,進入上海,佈局中國后,感受和把握住機會,並深度參與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機構越來越多。
法國巴黎銀行,不僅與海通證券合資經營海富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還與農業銀行合作成立法巴農銀理財,現在又在上海成立法巴證券涉足中國證券業。「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外資機構都應該關注中國。我們在中國金融市場開展證券業服務是一個長期的打算,從法巴集團角度來講,我們進入中國金融行業已經多年了,在銀行、保險、基金管理、理財、消費金融等不同板塊都有展業。」法巴證券董事長郭志毅説。
總部位於上海的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也在加大布局,近來不僅新增證券投資諮詢業務,還將「債券(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的自營」擴大為「證券自營」,同時獲批期貨牌照,全資子公司摩根士丹利期貨(中國)有限公司已正式開始展業。
不久前,法國安盛集團在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進行路演,這是中心成立以來首次全球直保集團的國際分入合約路演。包括安盛環球再保險(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再保險運營中心和漢諾威再保險股份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再保險運營中心在內,已經有21家再保險運營中心和4家再保險中介機構入駐臨港,一個全球參與的市場正在逐步形成。
「上海完備的金融市場體系和一流的營商環境,堅定了企業在滬拓展布局的信心和決心。」美國城堡證券首席執行官趙鵬曾如是説。
原標題:《友邦續約外灘17號,外資金融機構持續在上海加大投入》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張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