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東北通信】MaxLinear 25Q2 電話會要點

2025-07-25 13:25

(來源:東北通信科技最前沿)

高速光互聯產品:25年全年高速光互連產品預計翻倍增長,達6000-7000萬美元,主要受800G 5nm Keystone PAM4 DSP產品帶動,25年全年將收到更多800G PAM4 DSP客户訂單並推進量產,也將推動2026年的收入增長;200G/Lane 1.6T PAM4 DSP產品Rushmore自今年OFC以來也受到越來越多客户關注。

800G DSP:和主流光模塊廠商都有合作(具體客户不便披露),目前正與多個數據中心處於不同階段的互通性測試中,有些已經開始出貨,收入情況非常好,預計26年有更多訂單。

1.6T DSP:所有公司都處於非常初期的階段,最初推出了5納米解決方案,現在正在緊急推出3納米解決方案,我們也在進入更先進的工藝製程。

DSP供應格局:儘管圍繞PAM4技術升級的熱潮不斷,目前僅有3家供應商可為光模塊提供滿足AI網絡嚴苛要求的解決方案。

迭代節奏:26年的收入仍將以800G,1.6T產品要到26年底至27年纔開始出貨,認證過程確實非常嚴格,每個廠商都有自己的時間表。即使從NVIDIA的角度來看,他們預計1.6T的收入要到26下半年纔開始增長。

AEC:1.6T領域尚未看到太多關於AEC等技術的討論,銅纜技術仍有發展空間,1.6T AEC會逐步成為現實。我們與光模塊製造商保持着深度合作,觀察到光模塊製造商現在也開始嘗試涉足銅纜業務。我們所有產品從設計之初就已符合AEC標準。AEC應用仍處於非常小眾的階段,目前處於「觀望」狀態。功耗至關重要,AEC不像光模塊那樣可加入各種散熱技術,對功耗較為敏感,而MaxLinear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低功耗和高速率。

中國市場:在中國市場加大了產品推廣力度,但也帶來了價格壓力。公司選擇放棄一些毛利率達不到公司標準的訂單和收入。同時,在一些戰略性客户或業務上,哪怕當前有壓力,公司也選擇繼續保留,以便未來產品競爭力提升后可以快速反彈。目前中國數據中心光模塊大概佔全球市場的不到20%,但預測未來三年將佔據全球40%。儘管中國在技術上比美國滯后一代左右,但當前各大供應商的格局尚未完全確立,公司產品上線時間也不落后,所以是搶佔市場份額的好機會。

CPO:CPO將是一種「封閉式產品」,而大部分網絡還是可插拔式產品,配備更先進的DSP收發器或LRO等組件,形成一種混合模式的產品。CPO還未廣泛應用,還是小眾市場,但我們正與光通信公司合作,提供CPO解決方案。CPO解決方案的模擬部分更為複雜,而混合信號部分和數字部分則相對較少。

本文內容摘自公開資料及信息,具體信息請參照原來源。

東北通信 · 要文強團隊

職位

團隊成員

聯繫方式

首席分析師

要文強

S0550523010004

Tel 13552769350

證券分析師

劉雲坤

S0550524050001

 Tel 15611880589

證券分析師

陳建森

S0550525040001

Tel 13391134419

研究人員

萬嘉奕

S0550125070009

Tel 17796986285

公眾號|Telecom-DBZQ

東北通信科技最前沿

//分析師聲明//

作者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諮詢執業資格,並在中國證券業協會註冊登記為證券分析師。本報告遵循合規、客觀、專業、審慎的製作原則,所採用數據、資料的來源合法合規,文字闡述反映了作者的真實觀點,報告結論未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響,特此聲明。

//重要聲明//

本報告由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本公司」)製作並僅向本公司客户發佈,本公司不會因任何機構或個人接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本公司的當然客户。

本公司具有中國證監會覈準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

本報告中的信息均來源於公開資料,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報告中的內容和意見僅反映本公司於發佈本報告當日的判斷,不保證所包含的內容和意見不發生變化。

本報告僅供參考,並不構成對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徵價。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證券買賣建議。本公司及其僱員不承諾投資者一定獲利,不與投資者分享投資收益,在任何情況下,我公司及其僱員對任何人使用本報告及其內容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概不負責。

本公司或其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本報告中涉及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並進行交易,並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不進行披露;可能為這些公司提供或爭取提供投資銀行業務、財務顧問等相關服務。

本報告版權歸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發表或引用。如徵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須在本公司允許的範圍內使用,並註明本報告的發佈人和發佈日期,提示使用本報告的風險。

若本公司客户(以下稱「該客户」)向第三方發送本報告,則由該客户獨自為此發送行為負責。提醒通過此途徑獲得本報告的投資者注意,本公司不對通過此種途徑獲得本報告所引起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