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別罵消費降級,這屆年輕人狠起來,連洗衣凝珠都掛網回血

2025-07-25 19:02

(來源:來咖智庫)

作者 | 金刀

編輯 | G3007

編者按:

年輕人熱衷於購買價格實惠的二手商品,即使在經濟增長乏力的時代,人們依然會然尋求快樂和有意義的生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烏托邦。

如果是以加繆的荒誕視角來看,幸福可能是推石上山的瞬間——明知人生無意義,卻依然對陽光、海浪、早晨的咖啡説「是」。

如果對面坐着一位經濟學家,他可能會古板地告訴你,幸福=實際擁有÷心理預期。按照這個公式,擁有越多期待越少,就會更幸福。

那麼在物質極大豐富的當代,外賣和奶茶都卷無可卷的今日,對年輕人而言,到底什麼是他們眼中的小確幸?

我們發現,無論經濟周期如何跌宕起伏,普遍而言人們追求快樂與有意義的生活這條主線並不會改變,只是具體的表現形式不同。我們認為,消費和商品本身也是一種社會化語言的表達。

最近的一些數據顯示,在 「以舊換新」 政策驅動及Z世代更加青睞情緒價值消費與循環經濟的生活方式的雙重作用下,二手交易已從邊緣業態成長為驅動消費升級的重要力量。

例如,轉轉集團數據顯示,今年五一期間回收訂單總量增長40%,線下門店交易訂單總量增長50%;閒魚國內閒置交易行業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3萬億;而萬物新生旗下愛回收更以具體增長印證行業熱度——2025年第一季度,萬物新生總收入達46.5億元,同比增長27.5%,non-GAAP淨利潤同比激增276.8%,線下門店數至一季度末已達1886家。這些數據的背后,是消費從 「擁有即炫耀」 向 「實用且可持續」 的深刻轉型,更是第五消費時代 「脱離過度消費、尋求有意義生活」 理念的生動實踐,二手經濟正成為連接個體需求與社會價值的重要紐帶。

01

第一輛車,也可以是二手的

「哥,您這邊最后確認完交定金就可以了,剩下的尾款等車運到后驗車沒問題再交。」

在經過多輪線上看車、溝通以及砍價后,晚上八點多,小趙終於下定決心,在瓜子二手車APP上交了定金,等待商家發車。

小趙一開始本來非常堅定,準備購置一輛15萬左右的國產新能源車,因為根據周圍朋友的介紹以及嘗試,這個價位的配置可以非常富裕地滿足他的需求。

但是在深入瞭解之后,小趙也發現了其中的弊端:

比如新能源車由於價格戰等綜合原因,大多數品牌的車價容易出現「背刺」,即老車主剛買沒多久就降價非常猛。例如小趙曾經看過的某大型國企旗下的新能源品牌,上市三個月后的降價幅度能達到3萬元之多,而且后購入的車主權益也遠大於第一批「韭菜車主」。

還有電池的問題。儘管目前新能源車的安全度比較高,但網上各種抓人眼球的燒車視頻比比皆是;目前電池技術處在過度階段,有點類似十幾年前的山寨機大戰,小趙也擔心這時候買的車一貶到底。

小趙也不是沒考慮過同價位的油車,但自從體驗完新能源車后,油車這個曾經的「小甜甜」卻變成了如今的「牛夫人」,除了補充能源比較快外,體驗感真的遠輸新能源車。

正在發愁之際,小趙身邊的朋友提議,可以先買一輛便宜點的二手油車。這樣既可以上路練手,同時也又可以等到新能源車市場更成熟,電池技術更發達,一次性換一輛好一點的。

本來小趙對二手車市場存在疑慮,擔心會有上當的風險。但朋友剛好於今年年后在瓜子二手車平臺購入了一輛二手油車,且全程體驗下來算是比較透明,價格雖然比本地的一些二手車販子貴,但至少平臺比較有保障,因此小趙也加入了看二手車的大軍之中。

其實像小趙這樣選擇購買二手車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此前中研網發佈的數據顯示,在購買二手車的用户畫像中,20-35歲羣體佔比46%,推動3年內準新車交易佔比達26.49%。

隨着我國二手車政策全面落地,尤其是自2024年7月后,在國家以舊換新、報廢更新政策的加持下,對車市的拉動效果逐漸顯現。今年1~6月,國內二手車累計交易量957.01萬輛,同比增長1.99%,與同期相比增加了18.72萬輛,累計交易金額為6232.38億元。

根據三浦展《第五消費時代》一書的劃分,目前我國也正在邁入第五消費時代,最明顯的一個特徵是脱離消費型消費,即購買價格實惠的二手商品,即使在經濟增長乏力的時代,人們依然會然尋求快樂和有意義的生活。

所以年輕人的首輛車即二手車,也不再是什麼新鮮事。

整體下來,小趙向我們對二手平臺作出了一些中肯的評價:平臺讓車況大體更加透明,至少不會買到事故、泡水、調錶等情況的車,並且車的核心部件都經過了比較嚴格的檢查,不會有大的問題。但是買二手車被車商小「坑」一把也是在所難免,畢竟很難做到面面俱到。不過小趙也認為,平臺不僅僅需要關注核心部件,其實這些細微之處也應該有更加明確的報告,讓更多不懂車的消費者能夠更加安心放心地購買二手車。

02

「賣舊買新」 成年輕人生活常態

周五晚上,小陶對着電腦屏幕敲下最后一行字,順手點開閒魚。他剛把閒置的Switch健身環套裝掛上去不到兩小時,就收到了三條諮詢消息。"成色如圖,去年雙十一買的,通關后就沒碰過,帶原裝包裝盒",小陶熟練地將這段早已編輯好的話術複製粘貼給了前來諮詢的買家。

小陶的閒魚主頁更像是一個電子產品倉庫:機械鍵盤、閒置手機、PS5遊戲碟和微波爐,甚至還有半箱未開封的洗衣凝珠——那是之前搬家時發現的囤貨。上周他剛用賣掉舊顯卡的錢,在平臺收了台九成新的掃地機器人,"原價三千多,二手價一千五,省下的錢夠買個新遊戲機了",他邊給買家拍健身環的細節圖邊説。

這種 "賣舊買新" 的循環,早已成了小陶的生活習慣。三個月前,他把用了兩年的筆記本電腦掛到閒魚,對方是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反覆確認是否能流暢運行設計軟件。小陶特意錄了段實操視頻,還附贈了自己整理的系統優化教程。成交后對方還在閒魚上給了一個大好評。而他用這筆錢添了台二手投影儀,把家里的卧室改造了一下。

在小陶的交易記錄里,最顯眼的是一臺微波爐。去年搬家時嫌麻煩,他以百元價格賣給了同小區的租客,"同款全新的需要五百多,這種小家電二手的性價比最高"。如今他廚房用的烤箱,是從一位馬上要離開本地的女生手里收的,"她説只用過三次,收到時包裝盒都還在"。

這種交易習慣的形成,背后藏着多重動因。從消費理念來看,小陶的選擇精準契合了三浦展在《第五消費時代》中描述的特徵 —— 脱離過度消費,轉向價格實惠的二手商品。他曾給朋友算過一筆賬:過去一年通過閒魚買賣物品,累計省下的錢相當於多了一個月工資。尤其是遊戲主機、顯卡這類更新換代快的產品,二手交易能大幅降低試錯成本。

從實用角度出發,電子產品和家電的二手流通尤其符合年輕人需求。小陶提到,他買二手顯卡時特意選了"95新"帶官方保修的,價格比全新的低30%,卻能享受同等售后。這種選擇既規避了新品降價 "背刺" 的風險,又通過平臺驗機服務降低了被騙概率。

對小陶而言,二手交易的意義不止於省錢。他在閒魚上認識了不少同好,有人會交換遊戲攻略,有人能提供電子產品維修建議。上個月他轉手的遊戲卡帶里,夾着張手寫的隱藏關卡指南,那是前主人特意留下的。這種物品流轉中附帶的温度,讓冰冷的交易多了層人情味兒。

03

線下門店構建二手交易信任

小金在某次逛商場的時候發現,58轉轉在線下開了門店。之前他只是在短視頻平臺看到過密集的廣告轟炸。

因為需要更換電子產品,小金一直在尋找比較靠譜的回收平臺。之前他也使用過一些二手平臺直接和買家交易,但因為遇到了一些難纏的買家到手「大砍刀」(指收到貨后故意找茬砍價),所以小金更希望把東西賣給平臺。

小金第一個出手的是一部華為無線耳機,用了大概4年的時間,最終平臺回收價+回收券合計評估了105元,這比他的心理價位高了不少。之后小金將閒置的筆記本電腦、手機、遊戲機等都拿到線下店來回收。店里的店員經過仔細地檢查過后,一般都會給小金一個超過他預期的價格。

除了出手自己的閒置物品外,小金也曾經在線下店購買過一部二手手機。「這種能看的見摸得着的二手產品最令人放心,因為網絡上再怎麼描述,你都沒法看到產品真實的成色,但是在線下店,除了硬件部分沒問題外,東西基本上是所見即所得。」小金這樣總結他購買的理由。

小金告訴我們,其實像58轉轉、愛回收等企業,現在也不只有電子產品,他們的業務範圍已經擴大到了生活百貨領域。小金甚至暢想,未來能夠在線下開一些類似企業的旗艦店,里面放滿了經官方驗證過的各種二手產品,人們在這里不僅可以把自己的閒置物品回收,也可以像逛超市一樣挑選自己心儀的產品。

結 語

二手經濟的興起,是消費觀念轉型的生動寫照。從年輕人買二手燃油車練手,到閒魚 「賣舊買新」 的生活循環,再到轉轉線下門店的信任構建,二手交易正從單純的性價比選擇,升級為連接個體需求與社會價值的紐帶。它既規避了新品貶值風險,又賦予物品二次生命,更藴含着人情温度。隨着政策完善與模式創新,二手經濟必將在理性消費時代綻放更大活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