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大道」至簡,新見迭出 | 諾亞ARK N+全球讀書會:新物種與價值投資的碰撞

2025-07-25 18:08

一場跨越傳統與創新的思想盛宴,一次連接價值投資與前沿趨勢的深度對話。「諾亞 ARK・N + 全球讀書會——從段永平的「大道」看FCN和數字貨幣策略」在ARK香港Office圓滿落幕。

活動特別聚焦重磅新書《大道:段永平投資問答錄》,《大道》系統整理了商業與投資教父段永平近 200 萬字的問答內容,凝聚了他在投資與企業經營上的核心思想。來自諾亞控股的高管、《大道》的出版人與熱愛投資的朋友們齊聚一堂,共同解碼價值投資智慧,探討全球化時代的財富新機遇。

ARK香港財管總經理顧亦軍女士在開場時以全球化財富管理的前瞻視角為整場活動定調。她強調,諾亞深耕海外市場十余年的實踐經驗,恰恰印證了段永平「本分經營、長期主義」的投資哲學。

ARK香港財管總經理顧亦軍開場致辭

諾亞控股CFO、ARK香港CEO潘青結合自身財務專業背景,探討了價值投資在實操中的難點與突破點。他認為,段永平的 「大道至簡」 看似易懂,實則暗藏深意 ——「買好公司、以好價格買、不懂不投」 這三大原則,關鍵在於 「如何定義好公司」「如何判斷好價格」。

潘青以財報分析為例,指出許多投資者陷入 「數據陷阱」:「只看財報數字,不理解數字背后的生意邏輯,就像拿着地圖卻不懂地形。」 他強調,段永平對蘋果、茅臺等公司的投資,不僅基於財務報表,更源於對其商業模式、護城河、管理層的深度理解 —— 這種 「穿透式認知」,需要結合行業經驗、用户體驗甚至供應鏈調研,而非單純的數據分析。

諾亞控股CFO、ARK香港CEO潘青

針對 「傳統價值投資是否會錯過新物種」 的爭議,潘青認為,「盲目跟風纔是風險」。他以巴菲特錯過互聯網浪潮、段永平暫不涉足加密貨幣為例,説明價值投資者的「保守」本質是對「能力圈」的堅守。「真正的風險不是錯過機會,而是在不懂的領域憑運氣賺錢,再憑實力虧掉。」

潘青還分享了諾亞的服務理念:「我們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通過 100 + 場年度分享,讓客户在觀點碰撞中形成自己的判斷。」 這種 「授人以漁」 的思路,與段永平「關鍵是要真的懂」的理念高度契合 —— 財富管理的核心,是幫助客户提升認知維度。

作為《大道:段永平投資問答錄》的出版人,施宏俊先生首先介紹了這本書的誕生歷程。他提到,段永平雖低調少露面,但在與段永平先生的當面交流中,他發現段永平其實是一個非常開放和樂於交流的人。從2006年起,段永平在網易、雪球等平臺積累了近200萬字用户問答。這些寶貴資料經過系統細緻的整理后,形成了這本40萬字的著作。書中不僅收錄了段永平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在能力圈範圍內投資」 等核心原則,更體現了他將企業經營智慧融入投資的獨特視角。

芒格書院創始人、《大道:段永平投資問答錄》出版人施宏俊

施宏俊將價值投資的進化之路劃分爲三個階段:

•1.0 時代以格雷厄姆為代表,聚焦 「菸蒂股」,強調購買被嚴重低估的資產,帶有大蕭條時期的保守特徵;

•2.0 時代由巴菲特與芒格引領,依託美國經濟長期增長,轉向 「以合理價格買優秀公司」,注重能力圈與長期持有;

•3.0 時代則由李錄、段永平等華人投資者推動,將價值投資延伸至全球市場,尤其關注中國及新興市場機會。

施宏俊特別指出,段永平作為企業家出身的投資者,其獨特性在於 「用做企業的視角看投資」。他深耕消費電子領域(如 OPPO、vivo 等企業),對蘋果、網易等公司的理解遠超普通投資者,這種 「實業 + 投資」 的雙重經歷,讓他能穿透財務數據,直擊企業本質。此外,段永平作為 「超級個人投資者」,堅持 「不懂不投」。

施宏俊在ARK香港職場講述段永平核心投資觀念

在投資哲學層面,施宏俊提煉了段永平的三大核心原則

•「做對的事」 與 「把事做對」:前者強調方向選擇,需通過長期實踐感悟;后者注重執行,需拒絕短期誘惑。

•「胸無大志」:反對 「為賺錢而投資」,主張以熱情驅動,專注於理解生意本身。

•「正直為基」:將 「做人正直」 視為鐵律,認為可靠的朋友圈與價值觀是長期投資的隱形基石。

歌斐資產合夥人劉亦浩作為 「數字資產實踐者」,分享了傳統價值投資與加密貨幣的融合思考。他坦言,自己最初也視比特幣為 「騙局」,但深入研究后發現,區塊鏈技術解決了「無中介信任」與「價值直接傳輸」的核心問題,而比特幣的底層數學邏輯賦予其稀缺性與穩定性

歌斐資產合夥人劉亦浩

針對巴菲特「比特幣是老鼠藥」、段永平「無現金流不投」的觀點,劉亦浩提出「價值共識的多元性」:「黃金沒有現金流,卻因2000年共識成為避險資產;比特幣用16年達成黃金1/10的市值共識,其價值源於全球用户對‘去中心化貨幣’的信任。」他進一步解釋,比特幣的「算力網絡」由全球礦工維護,51%攻擊的可能性趨近於零,這種「數學背書的安全」,是傳統法幣無法比擬的。

劉亦浩結合自身經歷,談到投資新物種的「心理建設」:「早期持有比特幣時,曾因價格暴跌做噩夢,但隨着機構入場(如美國持有 20 萬枚比特幣)、香港穩定幣條例落地,共識不斷強化,心態逐漸從容。」他強調,投資數字貨幣是「在理解其底層邏輯后,將其視為資產配置的補充」——理想的方式是保留固定收益部分(守正),又為客户提供接觸新物種的低風險渠道(出奇)。

潘青(左)、施宏俊(中)與劉亦浩(右)共同探討財富新機遇

對於「守正與出奇」的平衡,劉亦浩的觀點是:「可以不持有比特幣,但不能因拒絕瞭解而錯過。認知的邊界,纔是財富的邊界。」

聚焦實操,ARK香港產品專家詳解了海外成熟的投資工具 FCN(固定票息票據)。這種工具通過掛鉤股票獲取固定年化票息(通常12%-20%),若標的下跌則可能以折扣價接票,既鎖定收益又降低建倉成本,與巴菲特、段永平 「賣出看跌期權」的邏輯一脈相承。Olive專家也進一步分析了英偉達、Coinbase、快手等標的,結合估值與技術面,為客户提供了兼顧穩健與成長的配置思路。

從價值投資的大道至簡,到全球化佈局的躬身實踐,再到新投資工具的靈活應用,諾亞 ARK・N +讀書會既是一次思想的盛宴,更是諾亞「信任源於重逢」理念的踐行。未來,ARK香港將繼續以「精品路線」為客户精挑細選全球資源,在波動的市場中尋找確定的價值,與每一位同行者共赴基業長青之路。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