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5 14:04
漲跌紛紜——一周大科技表現
本周宏觀主線:關税升級?美聯儲現分歧;美股結構分化
關税方面各種的各種太極:美日貿易框架達成,涉及15%互惠關税、日本企業5500億美元投資美國,同時啟動美國-日本在阿拉斯加的LNG合資項目、開放日本農產品市場等。外界對協議融資機制和回報結構提出質疑,認為更多像是政治姿態而非真實投資計劃。而日本也陷入政壇變動,日元成為近期較弱的非美貨幣。
美聯儲7月能頂住壓力?7月22日,特朗普在記者會上稱鮑威爾為「笨蛋」,預計他八個月后下台(鮑威爾任期至2026年5月),雖然鮑威爾堅稱會完成任期。隨后,特朗普訪問美聯儲總部,現場批評總部裝修預算超支,稱諷張支出不必要,這是近20年來美國總統首次正式訪美聯儲,藉機再度呼籲降息,引發諸多關注。學者對特朗普推動降息表達擔憂,指出當下通脹與消費者數據尚堅挺,不宜急於寬松政策,強調市場不能「抗衡美聯儲」。
美股觸財報季:AI和科技股表現強勁,帶動 $納斯達克(.IXIC)$ 持續創新高。市場對第二季度企業業績普遍樂觀,支撐股市續漲。儘管整體情緒積極,投資者仍關注貿易政策、通脹數據、即將發佈的PMI及耐用品訂單數據。
大科技本周幾乎全線上行,至7月24日收盤,過去一周 $蘋果(AAPL)$ +1.78%, $微軟(MSFT)$ -0.16%, $英偉達(NVDA)$ +0.43%, $亞馬遜(AMZN)$ +3.73%, $谷歌(GOOG)$$谷歌A(GOOGL)$ +4.68%, $Meta Platforms, Inc.(META)$ +1.91%, $特斯拉(TSLA)$ -4.22%。
影響資產組合的核心交易策略——一周大科技核心觀點
軟件公司率先明牌?(關於AI對軟件公司的影響以及為何業績超預期還漲不動?)
AI對搜索業務的衝擊?
市場早期擔憂AI大模型對傳統搜索引擎的替代,「直接問AI而非Google」的行為可能會壓縮搜索廣告曝光量與點擊率(AI Search = 對Search的Disruption)
然而在Q2財報中,Google通過一系列GenAI功能嵌入搜索體驗的措施,展現出轉危為機的可能性。例如,AI Overviews(月用户20億+)和Circle to Search(部署設備超3億)等產品,融合了AI生成能力與傳統搜索路徑;同時,搜索廣告收入仍然同比增長12%,並未顯著被AI替代,反而初步受益於AI輔助提問和探索行為。(下圖為這幾個季度廣告業務公司的廣告部門增速)
市場逐漸認識到AI可能不會替代搜索,而是重構搜索體驗本身;Google的廣告產品(如Performance Max)已開始廣泛使用AI生成素材,提升ROI。
總體而言,Google正在轉型為一個「AI驅動的廣告公司」,AI對搜索的衝擊,正在被Google轉化為升級路徑而非顛覆性風險,市場擔憂情緒已有所緩和。
資本支出的長期增長與預期錯配
Google在Q2財報中公佈的全年Capex,上調至$85B,大超預期(此前$50-60B);AI服務器、數據中心成為主要支出方向,尤其針對Gemini與Google Cloud業務。
高Capex對短期FCF構成壓力,但長期若AI廣告與GCP持續放量,ROIC(投入資本回報率)有望在2026-2028年修復。根據 $摩根士丹利(MS)$ ,AI廣告變現效能每提升10%,可拉昇EBITDA超5%。OBBBA税收抵扣機制也為鉅額投入提供「現金流緩衝墊」,減輕投資者短期焦慮。
Capex飆升直接利好AI硬件公司。
雲業務增長反彈,市場反而並不激動?
本季Google Cloud整體增長32%,表現優於此前AWS的表現;積壓訂單(Backlog)同比+38%,大客户交易(>$1M)數量同比翻倍。GCP更像是「AI Infra + 開源服務的雲平臺」,在特定場景(如模型訓練、AI API集成)更受歡迎;不過在傳統企業IT工作負載遷移方面,仍不如Azure具備整合優勢。
無獨有偶,雲計算龍頭 $ServiceNow(NOW)$ 也公佈了Q2業績,儘管Q2表現超預期(cc cRPO+21.5%YoY,超出指引200bps,訂閲營收+22.5% YoY,運營利潤率為29.5%,FCF 5.35億美元,超預期20%增速),但放緩隱憂初現(Q3指引顯示聯邦政府合同周期縮短對cRPO造成額外100bps壓力,全年訂閲營收上調幅度有限:僅提高2500萬美元(剔除匯率影響),暗示Q4預期偏弱)
其AI產品(如Now Assist、Pro Plus等)交易量在快速增長,但渠道反饋表明客户對AI解決方案成熟度及ROI可測性仍存在疑慮,一些客户推迟升級(價格過高,投資回報尚未顯現)。類似情況在 $Snowflake(SNOW)$ 、 $Datadog(DDOG)$ 、 $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PLTR)$ 等其他軟件公司亦可見,AI hype正逐漸面臨現實檢驗。
這個財報季,NVDA、AVGO等硬件公司即便未發佈財報,其受益預期已充分反映在股價上。資本市場正青睞「能直接兑現AI紅利」的硬件公司,而對AI軟件則要求更明確的貨幣化路徑。市場給軟件公司的反饋傳遞了一個關鍵信號:AI正成為核心增長引擎,但其變現能力仍需接受質疑。對於雲計算軟件公司而言,下一階段勝負關鍵不再是「是否擁有AI產品」,而是能否:
持續擴大客户使用範圍(從試點到全組織部署);
明確價格模型、ROI回報,並推動使用量增長;
抵禦宏觀經濟不確定性(特別是政府與高端企業預算收縮);
避免估值過高帶來的「兑現壓力」。
期權觀察家——大科技期權策略
本周我們關注:TSLA進入「無驚喜期」?
特斯拉也與24日發佈Q2財報,總收入225億超預期(預期較低),其中汽車業務收入167億,賣車毛利率(剔碳積分和租賃)15%環比回升2.5個百分點。不過,其賣車基本面仍承壓,受美國IRA 補貼退坡和Model 2.5量產延迟至四季度影響,銷量和毛利率預計后續下滑。在Robotaxi/FSD和 Optimus業務上的進展目前按計劃推進,FSD預計Q4及明年年初更新,Optimus預 2025年末及 2026年初Gen 3首次量產,目前330美元股價偏高,隱含部分對造車業務、地緣政治的憂慮的預期。
期權方面,公司在財報后大跌8%,也是對前端時間強勢表現的回吐。從期權上看,目前350以及400的位置有大量的Call未平倉單,對衝的cover需求會使得很長一段時間內在這些位置遇到阻力。
再給個持倉大科技股的理由——為何"TANMAMG"組合總超大盤?
七巨頭(Magnificent Seven)組成一個投資組合(「TANMAMG」組合),等權重、每季度重新調整權重。回測結果從2015年以來表現是遠超標普500的,總回報達到了2641.29%,同期SPY回報270.11%,超額收益2371.18%。
今年以來大科技股也完全實現正收益,回報為6.85%,不及SPY的8.9%;
過去一年組合的夏普比率下降至0.52,SPY為0.52,組合的信息比率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