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寶藏小城報告④|00后、銀發族等四類人羣正重塑小城旅遊版圖

2025-07-25 13:20

轉自:貝殼財經

7月15日,「新京報貝殼財經年會·開啟新消費下半場」上,新京報貝殼財經聯合中國旅遊協會休閒度假分會,連續第二年聚焦「小城文旅」,重磅推出《2025中國「寶藏小城」旅遊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通過抖音生活服務平臺、攜程等平臺數據洞察,梳理出全國50座「寶藏小城」,發現「生活即旅行」正成為新風尚。

2025年,小城旅遊不再是「誰有空就去」,而是多元人羣主動選擇的生活方式實驗場。小城旅遊的真正革命,不在於景區建設有多宏大,而在於它能否承接每一類人羣獨特的想象力與情緒需求。2025年,「內容創作者」「療愈中產」「研學家長」「慢生活退休族」正在重新劃定中國小城的版圖。

一座小城,也許很小,但足夠容納一個人完整的旅行期待。攜程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小城旅行的訂單增長顯著集中在兩類羣體:以「00后」為主的年輕一代,以及「50、60后」為代表的康養人羣。同時,「親子家庭」的結構性需求持續拉動研學產品升級,「90后」則成為品質深遊、非標消費的核心人羣。

基於攜程年齡段訂單增幅與玩法偏好數據,可將2025年的小城主力客羣拆解為以下四類:

對於小城而言,真正的轉型不是「所有人都歡迎」,而是精準匹配不同人羣的旅行動機,建立可持續連接。

1.  「00后」:內容即旅遊、風景即背景,旅拍+非遺消費驅動

隨着中高考結束、中小學陸續放假,預計6月23日至8月31日為今年的暑期旅遊旺季,旅遊消費需求的升級與產品供應鏈的快速恢復,不斷推動旅遊市場加速迭代發展。與此同時,全國各地加大文旅產品供給,發佈景區門票減免、半價優惠以及限期免費開放等措施,進一步激活市場。

數據顯示,今年暑期,「00后」羣體旅行訂單同比增速領先所有代際羣體,自駕遊「新生代」正在崛起,「00后」租車訂單同比增長70%,以「05后」為代表的年輕羣體訂單增速高達230%。

快速增長背后,興趣是「00后」最精準的「導航儀」。當「到此一遊」升級為「沉浸式敍事」,旅拍或許正在重新定義旅行的意義。在六星街斑駁的日光里,一扇維吾爾族民居的雕花拱門不再是單純的背景,身着民族特色服飾的少女調整着微笑的弧度,鏡頭捕捉到建築與人文之美;印有中文和朝鮮文兩種文字的延吉街邊小店別具特色,夜幕降臨后的「網紅牆」下聚集着眾多年輕人,用九宮格拼湊着暑期朋友圈;麗江古城的潺潺流水聲中,漢服少女執傘走過石橋,青石板的倒影里,「00后」正把古城變成片場,從「觀景者」蜕變為「畫中人」……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發現,為有效遏制低價引流、虛假宣傳等問題,提高行業服務質量,2024年4月,麗江市古城區旅拍行業協會成立。截至今年7月,協會會員從最初的41家發展到93家,併成立了協會理事會。此外,旅拍協會還發布了《古城區旅拍行業服務標準》,制定了旅拍行業誠信指導價,加強行業自律,讓市場秩序更加規範。

針對旅拍行業的投訴率高的問題,由麗江市古城區旅拍行業協會牽頭,通過直播的方式線上處理投訴,在高效保障客人合理訴求的同時,有力打擊不法行為。據瞭解,今年自5月開啟直播以來,已在線上處理投訴件500多起。

另一方面,當「00后」更願意花高價買一把油紙傘、去敦煌體驗壁畫修復、蹲在窯爐前等待陶器燒製,非遺文化的獨特情緒價值正在重塑年輕一代的旅遊消費邏輯。2025年端午節期間,成都市以第九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為契機,開展各類文旅活動800余場。據統計,全市接待遊客733.2萬人次、同比增長6.6%,實現旅遊收入52.3億元、同比增長10.8%。

為迎接暑期旅遊旺季,今年7月,山西省推出以「跟着悟空遊山西」為主題的品美食、賞非遺、尋好物、閲山河四大主題線路攻略。其中,賞非遺線路攻略以跟上晉劇團走天下、跟上山西人「鬧」起來、拿起樂器「樂」起來、跟上手作「雅」起來等6條主題線路,串聯起山西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閲山河線路攻略以晉北、晉中、晉南三條線路串起山西的古建築,從北魏雲岡石窟到遼金華嚴寺,從永樂宮《朝元圖》到玉皇廟28星宿,遊客可一路欣賞古建築、彩塑等歷史遺存,直觀感受五千年文明傳承。

當「00后」以不止一種「打開方式」去探索世界,小城的個性與質感也被賦予了更多社交傳播力。

2. 「90后」:中產審美與社交分享兼顧,首選小眾深度遊

當「00后」沉浸於旅拍和非遺體驗時,「90后」正用行動重新定義小眾深度遊——他們拒絕網紅扎堆兒和千篇一律,要求每幀風景畫面都適配朋友圈的精緻文案;追求小眾祕境,要讓社交平臺上充斥着「這纔是生活」「高級感」的評論。從人羣結構來看,「90后」已成為小城旅遊消費主力,傳統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式的觀光已無法滿足「90后」的需求,體驗當地生活逐漸成為他們的旅行目標,反覆赴一地遊玩甚至短期居住,正在逐漸代替「走馬光華」成為主流旅遊形態。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在接受採訪時曾指出,年輕消費羣體更願意探索小城、「冷門城市」,他們在遊覽時,既要觀賞美麗風景,也要觸及「景觀之上的生活」,例如「南英歌」「北腰鼓」、泉州簪花、邯鄲戰國袍等,都是典型案例。這些場景不僅滿足「打卡」需求,更讓遊客在現場感受到當地的文化韻味,從而獲得情緒價值。

你可以看到,「90后」正在逃離兵馬俑的人山人海,轉身走進青州博物館的北魏佛堂;放棄三亞的沙灘,選擇在博湖濕地等待天鵝振翅;不再凌晨出門打卡熱門早餐店,而是自然醒后用手衝咖啡的香氣衝散旅途中的疲憊,這些都宣告着:旅行話語權正從景區移交到體驗者手中。

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的山巒深處,藏着一個白族古村——諾鄧村,這里因鹽而興,其鹽井自漢朝開採至今,已有兩千余年歷史。近年來,諾鄧古村抓住鄉村旅遊市場日益壯大的機遇,將古建築與現代生活理念融合,堅持外觀樣式符合古村風貌,內飾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高標準打造諾鄧特色「一院一風格」「一院一品牌」旅居民宿。建成民宿25家,客房174間、牀位279個,將古建築文化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據統計,2024年1月至7月,諾鄧全村接待遊客33.245萬人次,住宿2.399萬人、旅居2450人,實現旅遊綜合花費2797.23萬元。

與此同時,古村活力不斷被激發。隨着旅遊業的發展,吸引一批古村青年返鄉創業,通過改造自家老屋,打造大青樹、故里、古井客棧等12家古村民宿,發展特色餐飲,銷售土特產品,在家鄉就近就地就業,帶動居民增收致富。發展旅居前古村居民人均年收入5860元,發展旅居后古村居民年人均收入21600元,其中,旅遊收入佔比達60%。

像雲南諾鄧古村的目的地還有很多,例如位於江西省撫州市的資溪、維吾爾語意為「綠洲」的博斯騰湖、擁有深厚文化底色的青州等,在這些地方,「90后」對於「玩透」的追求更加強烈,會花費更長的時間「慢下來」,或跟着當地人探索深山祕境,或自駕享受沙漠環湖的景觀,或沉浸在博物館與歷史來一場酣暢淋漓的對話。

對「90后」來説,那些慢下來的、無法量化的人生瞬間,纔是旅行中真正的奢侈品。

3.  「50、60后」:康養旅居需求爆發,靜養+專業服務成為關鍵詞

以50、60后為主體的銀發旅遊市場正展現出強勁增長態勢和巨大消費潛力。攜程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50歲以上銀發人羣的出遊訂單同比增長超22%。國鐵集團的數據顯示,2024年國鐵集團組織開行的旅遊列車共運送遊客超100萬人次,其中老年遊客佔比接近80%。進入2025年,這一增長趨勢在細分市場表現更為顯著,春節郵輪訂單同比激增357%,50歲以上人羣貢獻了增長量的近兩倍。值得注意的是,60后成為增長主力,暑期訂單同比提升4%,而50后則在療養類產品中表現出更高的停留時長和復購意願。預計到2028年,銀發旅遊市場規模將達到約2.7萬億元,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202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就提到,拓展旅遊服務業態。完善老少同樂、家庭友好的酒店、民宿等服務設施,鼓勵開發家庭同遊旅遊產品。組建覆蓋全國的旅居養老產業合作平臺,培育旅居養老目的地,開展旅居養老推介活動。

2025年商務部等9單位印發《關於增開銀發旅遊列車促進服務消費發展的行動計劃》,其提出了多項措施來增加銀發旅遊列車服務供給。

新一代銀發族的旅遊消費呈現出三大典型特徵。其一,決策自主化,不同於傳統跟團遊的被動接受,50/60后更傾向自主規劃行程,比如銀發族房車愛好者通過車友社羣組織「候鳥式」旅居,秋冬南下雲南海南,春夏北上新疆西藏,單次行程常達數月。

其二,體驗深度化,老年遊客已從「景點打卡」轉向「場景沉浸」。這種功能性旅居需求在2025年呈現爆發態勢,催生出以「靜養+專業服務」為核心特徵的消費模式。温泉小鎮(如彌勒、隆化)、森林康養(如資溪)、文化療愈小鎮(如安化)等成為中老年用户首選。

其三,裝備專業化,為滿足長時間旅居需求,老年遊客對裝備專業性的投入持續增加。租租車平臺數據顯示,2025年春節銀發族自駕遊客平均消費額較其他年齡層高出7.2%。

銀發遊客對服務的評估聚焦於安睡保障、健康支持及行動安全便捷等關鍵維度。包括房間隔音(靜音樓層)、牀品舒適度、營養師定製餐單、隨隊醫護或在地醫療網絡、無障礙步道、防滑設施、適老化交通接駁等。這些需求倒逼服務鏈升級,如旅行社專設「全陪導遊」崗位,除景點講解外更負責協調老人休息、用藥提醒等照護服務。沂蒙山銀座天蒙旅遊區設置無障礙停車位、無障礙觀光車、無障礙遊步道。

銀發遊客羣體的市場規模增長也促進了住宿產業的升級。多地酒店業推出「靜音樓層」、防滑浴室等適老設計,華住集團數據顯示,2024年適老房型大受歡迎,入住率超過90%。

銀發旅遊的勃興本質是「長壽紅利」的時代映射。當50/60后以房車輪丈量青甘大環線,在温泉氤氲中調理舊疾,於古城民宿習練太極,他們正重新定義「老有所樂」的生命體驗。這片2.7萬億元的藍海市場,既需政策護航掃清適老障礙,更呼喚產業以專業服務,將醫療資源、文化體驗與在地生態深度融合。

4. 親子家庭:「假期即教育」成為核心價值導向,推動研學消費進入正循環

今年暑期,全國旅遊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親子家庭羣體構成了主力軍。飛豬數據顯示,親子家庭佔暑期出遊羣體比例高達60%,較往年持續提升。北京環球度假區、故宮博物院、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等融合文化體驗與親子互動的景區預訂量同比激增120%。

木鳥民宿數據,親子民宿搜索量同比去年漲200%。「課本遊」成為今年親子游用户的首選,北京、西安、南京、杭州、洛陽、南昌、景德鎮等歷史文化名城成為更受親子用户喜愛的目的地,暑期民宿訂單均實現翻倍增長。

途牛數據印證,「青海湖-茶卡-敦煌8日遊」「北京5日研學遊」等含非遺課程、歷史探祕的線路躋身熱門榜單,其中故宮特色研學課程「趣玩故宮」吸引超20萬家庭參與。

親子游顯現出新特點,多孩家庭佔比提升,二孩及以上家庭佔比超28%。另外,親子游代際差異顯著,更多80后父母加入暑期親子游大軍,他們對旅途的需求更加豐富而多元,除了與親子體驗相關的「親子房型酒店」、親子餐廳等,對吃住行遊購娛等多元化本地體驗也極為關注。95、00后新生代父母,增速最快,他們更推崇「野性成長」,露營、徒步等户外項目搜索量增長超100%。

部分親子家庭展現出「精明消費」與「價值買單」並存的特點。約八成親子家庭選擇經濟型酒店,但為優質體驗願支付高價。在消費行為上,他們既會對課程內容、安全保障、師資力量進行嚴格比較,又願意為真正優質的研學體驗支付溢價。

美團數據顯示,中國親子游市場正從淺顯的「到此一遊」升級為多業態聯動的「深度旅遊」,2025年國內在線親子度假市場交易規模預計將達到3000億元。這一數據背后是家長們不再滿足於走馬觀花的旅行,而是將假期視作課堂教育的延伸與補充。

研學旅行以其獨特的「知識+場景」組合,成為家庭教育投資的新方向。親子家庭在課程內容選擇上呈現出鮮明且集中的偏好特徵,主要體現在三大類型課程上,並追求深度參與和明確的學習成果。其中,非遺體驗類課程是家庭的首選熱點;歷史啓蒙類課程同樣受到熱捧,這類課程突破了傳統的講解模式,通過「考古模擬+文獻研讀」等互動性強的方式,引導孩子像小小歷史學家或考古學家一樣去探索和發現;自然觀察類課程則滿足了家庭對自然科學教育的需求,其核心在於引導孩子進行「標本採集+科學記錄」,鼓勵他們走進自然,運用觀察工具,親手採集樣本,並通過繪畫、筆記、數據測量等方式進行系統記錄與分析,培養其科學思維和動手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單一主題已難以滿足家庭對綜合素質培養的期望。因此,「多主題打包」成為主流產品設計策略。例如,一條熱門的青海貴德研學線路,就巧妙融合了穿戴藏族服飾體驗民族文化、觀察「天下黃河貴德清」的自然水文奇觀、以及探訪原子城接受紅色愛國主義教育等多個主題模塊。

聯合發佈:新京報貝殼財經 中國旅遊協會休閒度假分會

出品人:蘇曼麗

統籌:張泉薇 任嬌

記者:董怡楠 曲筱藝 王真真 李錚

設計:許驍 任婉晴

編輯:楊娟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