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首創證券計劃赴港上市,時隔6年,A+H兩地上市券商有望再添一家

2025-07-25 21:01

財聯社7月25日訊(記者 林堅)A+H兩地上市券商有望再添一家,這次是首創證券。7月25日,首創證券發佈公告稱,公司計劃發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股票並申請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隨着首創證券的新動作,市場關於其與第一創業證券的重組預期再度成為討論焦點。有觀點認為,此次赴港上市動作意味着兩家券商的重組預期近期或有所降低。這主要在於,若同時推進與第一創業的重組,不僅會導致股權結構不穩定,還可能延長H股上市審覈周期。對於急需補充資本的券商而言,這種「雙線操作」的時間成本與不確定性過高。

圖為首創證券發佈赴港上市計劃公告。

回顧行業,首創證券也是中國證券業時隔六年再添兩地上市券商,且兩地上市券商數目有望在海通國際2024年退出歷史舞臺后,再度回到14家。

截至目前,共有13家券商是A+H兩地上市,分別是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國泰海通、廣發證券、華泰證券、銀河證券、招商證券、光大證券、東方證券、中原證券、國聯民生、中信建投證券、申萬宏源。其中,申萬宏源是最近赴港上市的券商,公司在2019年實現港交所上市。

整體來看,對於本次首創證券申請在港上市,目前有三個關注項:

為什麼赴港上市?首創證券稱,是爲了進一步提高公司的資本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更好地整合國際資源,提升國際影響力。

不少受訪人士談到,作為總部位於北京的券商,若首創證券順利在港上市,將有助於更好地服務北京。在港上市后,公司能夠藉助香港這一國際金融平臺的優勢,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關注北京,促進北京與全球資本市場的深度融合。同時,首創證券也將藉此機會,進一步拓展其在北京乃至全國的金融服務網絡,為更多企業提供優質的資本運作和金融服務,助力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

記者採訪瞭解到,有一類解讀受到市場關注,港股市場與A股市場在估值體系和投資者偏好上存在差異,首創證券在港股上市后,其估值可能會受到港股市場投資者的重新審視,這將為投資者提供新的估值參考。在良好的市場環境下,高估值有助於公司進行再融資,同時降低股權稀釋的風險。通常情況下,港股的估值低於A股,由於公司A股估值較高,因此出現PB估值低於一倍的可能性較低。

赴港上市有哪些期許與猜想?綜合來看,有若干方面具備預期。

首創證券能否通過港股融資突破資本瓶頸,是一個鮮明關注項。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此次赴港上市有望拓寬融資渠道,為業務拓展、資本擴張等提供更多資金支持;港股上市能獲得更高國際曝光度,有助於首創證券樹立全球品牌形象,為其開拓國際業務、吸引國際人才以及開展海外融資等打下基礎,提升其在國際金融市場的知名度;首創證券可藉助港股市場平臺,更好地服務港股交易與香港財富管理需求。隨着跨境理財通2.0升級釋放南向投資需求,其在跨境金融服務方面的業務機會將增加,可實現境內外業務的協同發展;港股投資者構成多元化,可優化股權結構。

在過去的2024年,首創證券營業收入及淨利潤均創歷史新高。首創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4.18億元,同比增長25.49%;實現歸母淨利潤9.85億元,同比增長40.49%。公司持續推進「以資產管理類業務為核心引領,以財富管理類業務和投資銀行類業務為兩翼支撐,以投資類業務為平衡驅動」的差異化發展戰略,以「改革」「協同」促「發展」,優化體制機制,強化內部協同,加強人才培養。

港股市場2025年以來表現突出,有業內人士展望,若首創證券在港股市場表現良好,還可能吸引更多內地券商赴港上市。

目前發行哪些細節值得關注?公司稱,正積極推進本次發行上市相關工作,具體細節尚未最終確定。

價格方面,此次發行的發行價格將在不低於發行前公司最近一期末經審計的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每股淨資產基礎上,充分考慮公司現有股東利益、投資者接受能力、境內外資本市場以及發行風險等情況,根據國際慣例,通過市場認購情況、路演和簿記結果,採用市場化定價方式,由股東會授權董事會及/或其授權人士和本次發行的整體協調人協商確定。

值得一提的是,首創證券目前僅披露發行及上市審計機構為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未披露保薦中介機構。從公開信息來看,或有跡可循。

記者留意到,就在6月17日,首創證券控股股東首創集團總經理祕勇會見中信證券總經理鄒迎光一行。雙方談到,在當前複雜市場環境下,首創集團需拓展多元化融資渠道,希望與中信證券深化在併購、IPO、債券等領域的深度協作,為集團高質量發展構建多元化融資保障體系。 中信證券將助力首創集團資本運作,推進產業鏈整合,進一步提升核心資產價值。

對於后續安排,本次發行上市將根據相關規定以及中國香港法律對在中國境內註冊成立的發行人在香港發行股票並上市的有關規定等相關規定進行,並需要取得中國證監會、港交所和香港證監會等相關政府機構、監管機構的批准、覈准或備案。

本次發行上市能否通過審議、備案和審覈程序並最終實施具有重大不確定性,后續進展值得市場持續關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