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5 11:54
在全球氣候危機與地緣格局重構的雙重變奏中,中國製造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到技術引領的質變。
作為全球空調產業的技術標杆,格力電器以「自主品牌+領先技術」為雙翼,在190個國家和地區構建起覆蓋C端與B端的全球化版圖。
2024年,格力海外業務收入達282億元,同比增長13.25%,毛利率24.01%,自主品牌佔比近70%,自主同比上升8%,在「一帶一路」市場更突破85%。
這一戰績背后,是格力從巴西工廠到中東沙漠,從北歐極寒到東南亞熱帶,以技術創新破解市場痛點、重塑產業規則的全球化突圍征戰。
以技術定義市場的擴張戰略
過去幾十年中,全球空調市場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尤其在新興經濟體,像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國家,經濟迅猛發展讓居民消費能力大增,對空調等家電的需求如井噴般爆發。
近年來,中國空調加速邁向國際市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空調生產國,產業根基紮實、優勢顯著。製造方面,中國品牌擁有完備的供應鏈和強大的生產能力,價格競爭力十足;技術領域,在變頻、壓縮機等方面取得突破,部分產品能效比提升超30%,完美契合歐美節能需求;智能生態方面,中國品牌依託國內經驗,集成多種智能功能,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以格力為例,憑藉技術迭代和自動化升級,成本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全球空調市場競爭激烈且多元,格力電器要面對眾多國際品牌的競爭,如日韓的大金、三星等;歐洲的伊萊克斯等則側重節能與定製化服務;新興市場的本土品牌也迅速崛起,憑藉對本土的瞭解和價格優勢,給國際品牌帶來不小的競爭壓力。
格力電器的國際化之路始於上世紀90年代。為響應國家「走出去」的號召,1998年,格力正式進入巴西市場。當時,巴西市場對空調的需求逐漸增長,但市場競爭也較為激烈,面臨着日系品牌壟斷局面。
格力電器1999年決定投資巴西建廠,並於2001年順利投產,成為第一批進入巴西發展的製造業企業之一。格力建立了當時先進的自動化空調生產線,同時引進總部的質量管理體系,在設計、製造、採購等環節大力推行「零缺陷」要求,在很短的時間內,就使得格力品牌和格力品質獲得了巴西消費者的認可。目前空調年產能可達100萬套。
在進入巴西市場取得成功后,格力開始逐步拓展其他海外市場。2006年,格力與巴基斯坦代理商合作組建工廠,建設了佔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的生產基地。2014年,格力在巴基斯坦率先推廣變頻空調,2015年市場份額超30%,成為當地同類產品銷量第一的品牌。
此后,格力在全球範圍內的市場佈局不斷加速。截至目前,格力產品已銷往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根據歐睿權威數據顯示,格力2024年分體機全球銷量第一。格力通過建立全球化的銷售網絡和售后服務體系,不斷提升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在美洲地區,除了巴西市場外,格力還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取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在美國市場,格力最初以低價的窗機系統進入,憑藉其結構簡單、價格實惠、質量優秀的特點,得到了客户的認可。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和技術提升,格力的家庭中央空調產品成功打入了北美高端別墅市場,實現了在北美市場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在加拿大市場,格力的熱泵空調憑藉其節能、高效的特點,受到了當地消費者的歡迎。美國電力公司、加拿大能源局宣傳手冊使用格力熱泵空調外機做示意。
在歐洲地區,格力通過參加各類國際展會、與當地經銷商合作等方式,逐漸打開市場。歐洲市場對產品的節能環保性能和品質要求較高,格力針對歐洲市場的特點,推出了一系列符合當地標準的產品。
在亞洲地區,格力在中東、東南亞等市場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中東市場,格力憑藉其獨創的「零碳源光儲空智慧能源」系統,解決了當地空調能耗高的問題,深受當地消費者和企業的歡迎。中東地區全年氣候炎熱,空調設備耗能佔據當地建築能耗的70%以上,格力的「零碳源光儲空」方案將空調從傳統的高能耗設備轉換成了集高效發電,智能用電,安全儲電三大功能於一體的智慧能源生態系統。
目前,格力已經將1萬套「零碳源光儲空智慧能源系統」應用到中東市場,每年可減少碳排放11萬噸,等同於400萬棵樹一年的碳匯量。在東南亞市場,格力通過與當地知名企業合作,建立生產基地和銷售網絡,產品市場份額不斷提升。例如,在菲律賓市場,格力大力推廣光儲直柔空調系統,先后服務於多地的連鎖百貨商場,為商場業主解決了空調系統運營費用高的痛點問題。
在非洲地區,格力為多個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供空調產品和解決方案,如安哥拉羅安達新機場、科特迪瓦阿比讓體育館等。通過參與這些大型項目,格力提升了品牌在非洲市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掌握核心科技成必殺技
在推進全球化戰略的進程中,也並非事事皆順、毫無波折。董明珠曾講述過自己當年前往中東出差的一段經歷:當地一位經銷商好心勸她,若想快速擴大市場份額,最好別打「中國製造」的招牌,哪怕換個「泰國製造」的標籤也好。這番話深深刺痛了董明珠,她當即暗下決心,格力定要用優質產品為「中國製造」正名。
「國家所需,即是企業所向」這成了董明珠時常掛在嘴邊的話語,格力也始終如一地踐行着這一理念。「掌握核心技術」、「讓世界愛上中國造」,這或許就是董明珠的底氣所在。格力要憑藉自身實力挺直腰桿,用硬實力説話,更要撐起中國製造的脊樑。
當前,全球能源轉型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從高碳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過渡是這一轉型的核心特徵。
在這一背景下,空調行業作為能源消耗的重要領域,面臨着深刻的變革需求。傳統空調以電力驅動,而電力來源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化石能源發電,這使得空調的使用成為碳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據相關研究,空調的能耗在全球建築能耗中佔比高達20%-50%,在一些氣候炎熱地區,這一比例甚至更高。
爲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降低碳排放,空調行業必須進行技術創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探索使用可再生能源驅動的可能性。同時,隨着碳定價機制在全球範圍內的逐步推行,高能耗的空調產品將面臨更高的成本壓力,這也倒逼企業加快綠色轉型的步伐。
格力電器自2013年就提出「讓天空更藍、大地更綠」的理念,這份理念是本着讓全球人類更美好的初心,也是「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的另一種詮釋。
格力的「零碳源」空調技術是其在能源轉型領域的一項重大技術突破。2021年,在落基山研究所(RMI)、印度政府和使命創新(Mission Innovation)聯合發起的全球製冷技術創新大獎賽中,格力「零碳源」空調技術從94個國家的210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奪得最高獎。該技術能夠使得空調對氣候的影響降低85.7%,普及該技術可降低全球温升0.5℃。
格力「零碳源」空調技術核心是將空調與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結合,實現能源自給自足與高效利用。傳統空調運行耗電多,且電能多源於化石能源發電,碳排放量大。這項技術集成光伏發電裝置,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供空調運行,還配備智能儲能系統,儲存多余電能以備夜間或陰天使用。這創新模式讓空調成為集發電、用電、儲能於一體的智慧能源生態系統,為空調行業節能減排提供了新解決方案。
格力在光伏空調領域的研發和應用處於行業領先地位。2013年,格力開創性地推出全球第一臺光伏直驅空調,首次將光伏的發用電集成到空調上,相比傳統空調+逆變器方式節能超過8%。
在產品推廣應用之初,由於該技術是全球獨創,行業內沒有相應的標準可以借鑑,導致產品在中東等市場無法取得併網許可,使用受到了限制。爲了解決這一問題,格力經過長達7年的技術攻關及產品更新換代,在2020年對光伏空調進行升級,推出了零碳源光儲空產品,徹底解決了光伏空調併網認證問題,相繼取得了IEC、G99等標準的併網許可認證,可以滿足全球各個地區併網認證許可要求。
目前,格力光伏空調的產品標準已經寫入IEC標準體系,格力不僅是光伏空調的開創者,也是標準的制定者,填補了行業的空白。格力的光伏空調產品在中東、非洲等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地區得到了廣泛應用。
例如,沙特阿拉伯最大的製衣工廠原來安裝的是傳統的空調設備,每個月電費高達80000人民幣,在採用格力「零碳源光儲空智慧能源」進行節能改造后,每個月電費僅20000人民幣,每年可以節能減碳2000噸,相當於18000棵樹一年的碳匯量。
在熱泵產品領域,格力獨創的雙級增焓壓縮機技術為其在低温環境下的高效制熱提供了保障。該技術在芬蘭、加拿大等冬季寒冷地區得到了廣泛應用。
以芬蘭市場為例,芬蘭位於歐洲北部,冬季平均氣温-14℃至-3℃,冬季寒冷且漫長,家庭取暖需求旺盛。傳統的空調產品無法滿足芬蘭市場用户在低温環境下的制熱需求。格力基於芬蘭市場的特點,結合雙級增焓壓縮機技術,開發出了超低温制熱空調產品和空氣源熱泵產品,能效達到最高等級的A+++,在-30℃的環境温度下仍然能夠正常工作,且在-15℃的環境温度下,仍然能夠提供100%的制熱能力。經過多年的耕耘,格力在芬蘭取得了11%的市場佔有率。
搭載雙級增焓壓縮機的超低温制熱產品一經問世,就受到當地安裝商和消費者的喜愛。在加拿大市場,格力的熱泵空調同樣憑藉超低温制熱技術,幫助消費者實現了高效節能的取暖需求。
加拿大能源局的研究顯示,採用格力熱泵空調替換舊空調將整個家庭的燃氣使用量減少了62%-91%,房主們還報告説操作更安靜,舒適度、温度控制更好。熱泵空調的使用壽命約為15年,每年可為家庭節省數百美元的採暖支出,並有助於減少家用天然氣的使用和相關的温室氣體排放。
格力電器積極主導、參與碳覈算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建設。在國內,格力結合3060上層指導,搭建了公司內部碳中和標準體系與逐年目標計劃,着力發展光伏空調、提高產品能效、降低建築負荷、提升產品運行節能效果。格力擔任綠色低碳專業委員會委員,大力推動「節能環保」「綠色工廠」等配套、相關標準的制定,已為空調、生活電器等建立自有碳覈算計算方法標準,並且目前正在推動企業標準向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轉化。
在國際上,格力深入參加各國際標準、國外標準組織,並主導多項國際標準的制修訂。以光伏空調為例,格力電器在IECTC82中主導3份標準的制定,涉及光伏空調的通用要求、運行與現實要求、能效要求等,目前其中一項已於2022年下發、一項處於CDV階段、一項已立項成功。通過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格力在全球綠色能源領域的話語權不斷提升,為推動行業的綠色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國內外雙碳目標背景下,格力電器致力於打造行業領先的綠色生產工藝。在生產製造過程中,格力重點圍繞綠色成型工藝、綠色表面處理工藝、綠色裝配工藝、綠色測試工藝攻關,以及綠色材料開發開展相關工作。
格力電器歷年來合計有61個產品設計獲得國家認證的「綠色設計產品」,例如,搭載格力自主研發的AI動態節能科技的空調全年動態能效提升超15.8%,全年耗電量降低超13.6%。不限季節、温度、時長、風速及風向,真正實現開機就省電、越用越省電。
在能源管理方面,格力始終貫徹「合理使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方針,建立並運行能源管理體系,落實節能減排技改工作。近些年年公司開展了GIEMS智慧能源管理系統開發、空調機房能效提升、空壓站機房能效提升、照明系統能效提升、注塑機系統能效提升、烘乾加熱設備能效提升、熱泵取暖、控制器車間加濕方式優化、「氫光儲直柔」智慧園區等19項重點節能減排改善項目,實現年減排二氧化碳約22916噸;安裝在運行光伏發電系統容量29.77MW,年減排二氧化碳約24000噸,取得了良好的節能減排成效。
格力再生資源公司重點圍繞廢舊電子電器拆解、家電回收體系建設、回收利用技術創新開展低碳減排工作。截止至2024年底,格力再生資源已累計處理各類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超6477萬台(套),轉化再生銅料、鐵料、鋁料、塑料共計約87.66萬噸。
堅持自主品牌出海
格力電器始終堅持圍繞打造自主品牌為戰略進行國際化市場拓展。在國際市場上,格力通過技術創新、產品質量提升和品牌營銷等多維度戰略,不斷提升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目前,格力旗下的「GREE」、「TOSOT」、「KINGHOME」三大品牌已在全球215個國家和地區完成品牌註冊申請。
在品牌建設方面,格力注重通過參與國際頂級賽事場館和大型項目的建設來提升品牌影響力。格力已為多屆奧運會、世界盃、冬奧會等頂級賽事場館以及全球超10萬個大型項目提供服務。這些項目的成功實施,充分展示了格力產品的高品質和可靠性,使得格力品牌在國際市場上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例如,在里約奧運會上,格力生產的空調成功進駐多個運動場館以及相關酒店和機場等配套設施,成為唯一以100%自主品牌入駐奧運會的「中國造」產品。
在市場份額方面,格力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取得了領先地位。國際機構歐睿的數據顯示,2024年格力分體式空調零售量位居全球第一。格力自主品牌在加拿大、巴西、沙特、匈牙利、波蘭、阿聯酋、羅馬尼亞等國家的家用空調市場佔有率均為第一。在「一帶一路」國家中,格力自主品牌佔比超85%。
格力構建起全球化協同的研發體系:現有16個研究院、152個研究所、1411個實驗室、1個院士工作站,累計申請專利超13萬件,擁有48項「國際領先」技術,累計獲得日內瓦發明展金獎16項、紐倫堡發明展金獎12項等相關國際獎項。
格力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了完善的製造與研發網絡,深耕本土化市場。格力在全球擁有77個生產基地,巴西工廠是格力海外第一家工廠,空調年產能可達150萬套。通過海外建廠,格力可貼近市場、降本增效、提升響應速度。同時,格力將國內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引入海外工廠,確保產品質量的一致性。
真正奠定格力技術話語權的是2018年巴西美麗山特高壓項目。在±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中,格力專業暖通設備不僅保障2539公里線路高效運行,更通過動態温控技術將換流站能耗降低18%。該項目被巴西政府譽為「中巴綠色合作的里程碑」,也讓格力掌握特高壓配套設備的國際標準制定權。
當格力2016年進入芬蘭時,面臨三重挑戰:日系品牌70%市佔率、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的偏見,以及極寒環境下的制熱需求。通過深度調研,格力發現當地空調實為「熱泵」,需在超低温下持續輸出100%制熱量。研發團隊歷時兩年開發出獨創的雙級增焓壓縮機技術,使產品能在-30℃穩定運行,能效達歐盟最高級A+++。如今格力在芬蘭市佔率達11%,雙級增焓技術更被歐盟列為「可再生能源供熱示範案例」。
中東作為化石能源主產區,同時面臨空調能耗佔建築70%的矛盾。2013年董明珠在中東考察時,敏鋭捕捉到太陽能與空調結合的契機。歷經七年攻關,格力推出全球首創的「零碳源光儲空系統」,將光伏發電、儲能與空調調控集成,實現「發電、儲電、用電」閉環。
格力在北美市場打出一套自己的「組合拳」。初期以低價窗機打開局面后,迅速轉向技術攻堅。針對北美燃爐取暖高碳排放痛點,開發出雙缸雙級補氣增焓壓縮機,使中央空調在-15℃保持100%制熱能力。這項技術徹底改變美國家庭冬季取暖方式,超10萬套設備安裝量驗證了市場認可度。
美國電力公司宣傳冊以格力熱泵外機為示意,加拿大能源局更在社交媒體力推其產品:「採用格力熱泵替換舊空調,家庭燃氣使用量減少62%-91%,年省採暖費數百美元。」這些案例印證:當中國技術解決發達國家痛點時,品牌溢價自然產生。
從巴西工廠到中東荒漠,從北歐冰原到東南亞雨林,格力用28年闖出一條「技術領航市場」的全球化征途。當卡塔爾世界盃場館全數採用格力零碳源系統供電,當安哥拉機場憑藉格力技術實現42%能耗降幅,這些標杆案例印證:中國製造的破局之道,不在價格廝殺,而在以技術創新重塑產業規則的硬實力。正如董明珠所言:「真正的國際化,是讓世界折服於中國技術的內核。」在這場綠色變革浪潮中,格力正為中國企業開闢着一條新航道。
據格力電器市場總監朱磊透露:「格力產品已全面覆蓋冰箱、洗衣機、全屋智能家居等20個大品類、220個小品類,這背后依託的正是格力強大的技能人才隊伍。」其中「董明珠健康家」已然成為格力多元化戰略的核心依託,全力主打全屋智能健康生態。展望未來,格力極有可能將這一成功模式複製推廣至海外市場。
2025年,總面積1500平方米、橫跨兩層的明珠格力生活館正式入駐香港,這是格力面向國際市場的首個且面積最大的旗艦生活館,將成為「董明珠健康家」理念全球拓展的重要里程碑,或為格力開闢第二增長曲線,讓世界重新認識「多元化」格力。
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顯示,到2050年,全球空調的使用數量可能會從當前的約20億台增加到56億台,這一數據直觀地反映出全球空調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格力國際化成功,是核心技術領先、自主品牌打造、戰略佈局精準等多方面優勢的集中展現。
格力從「中國製造」邁向「中國智造」,不僅為中國企業「出海」樹立了典範,更憑藉技術輸出與綠色方案,助力全球產業升級。未來,隨着「董明珠健康家」戰略的全球推廣和智能裝備業務的拓展,格力有望在高端市場實現更大突破,進一步夯實其全球工業製造巨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