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大摩邢自強:香港穩定幣新政即將落地,誰將搶佔數字金融先機?

2025-07-25 18:38

智通財經APP獲悉,7月23日,摩根士丹利發佈《中國新興前沿 ——亞太地區:把握香港穩定幣轉型機遇》報告。2025年8月1日,《香港穩定幣條例》正式生效,這標誌着香港在全球穩定幣監管競賽中率先撞線。作為中國內地探索數字金融的 「離岸試驗田」,香港的這一舉措不僅重塑着全球穩定幣格局,更為金融科技、跨境貿易等領域帶來全新機遇。擁有成熟區塊鏈技術的穩定幣發行方、經紀商和金融科技公司將率先受益。

主要觀點如下:

香港是北京的穩定幣試驗田。監管政策和加密貨幣交易的準備情況將推動發行方、經紀商和金融科技公司搶佔早期收益,銀行和電子商務領域的變革則可能更為漸進。由於中國的資本管制和離岸人民幣流動性有限,人民幣穩定幣(CNH)的採用可能會滯后。

香港成為穩定幣運營的戰略性試驗田:全球穩定幣立法競賽愈演愈烈,美國《GENIUS 法案》的頒佈可能會強化美元的主導地位。這加劇了北京在數字基礎設施競賽中探索穩定幣應用的緊迫感。在國內加密貨幣禁令和資本管制的背景下,香港已成為具有戰略意義的離岸試驗場。將於 8 月生效的《穩定幣法案》,重點在於加強穩定幣的錨定穩定性和透明度,併爲與離岸人民幣掛鉤的穩定幣開闢了合法路徑。

擁有成熟區塊鏈技術的穩定幣發行方、經紀商和金融科技公司將率先受益,它們可通過發行、交易和託管費用獲利。穩定幣的使用目前仍集中在加密貨幣交易領域,因此在我們看來,那些能與熱門加密貨幣平臺建立更好連接的穩定幣發行方可能會更快取得成功。對穩定幣本身日益增長的興趣將推動加密資本股的發展,如擁有成熟加密貨幣平臺的富途控股、具有戰略生態佈局的眾安在線以及可能受益於全球資金流動增長的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這些公司都脫穎而出。

傳統金融商業模式和電子商務將面臨漸進式而非顛覆性的轉型:持牌銀行應充當穩定幣儲備支持資產的託管人。但它們的傳統商業模式所受影響較小,因為穩定幣是基於區塊鏈的支付手段,而非具有利息支付和可用於放貸功能的存款。這使得與傳統銀行服務相比,穩定幣的競爭吸引力受到限制。更嚴格的監管也可能削弱穩定幣作為代幣化現實世界資產的優勢。同時,儘管穩定幣有助於解決跨境電子商務交易中的一些痛點,如降低交易成本、實現近乎即時結算以及全天候服務,但鑑於現有跨境支付工具的主導地位和全球監管的不確定性,其應用可能需要時間。

與離岸人民幣掛鉤的穩定幣(CNH)的發展可能滯后於與美元和港元掛鉤的穩定幣:儘管香港將作為北京人民幣穩定幣使用的試驗田,但其發展可能會受到內地資本管制和香港相對較小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約 1 萬億元人民幣)的制約。交易流動性不足、網絡效應薄弱、與現有的人民幣跨境結算工具的競爭以及揮之不去的政策模糊性,都表明市場接受度的提升需要時間。

整理部分內容如下:

一、監管先行:香港為何成為穩定幣 「試驗場」

穩定幣是一種錨定法幣的加密貨幣,目前全球規模已達 2500 億美元,其中 99% 以美元計價。隨着美國《GENIUS 法案》的通過,美元穩定幣的全球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這讓中國加速了在數字金融領域的佈局。

香港的穩定幣新政有三大亮點:一是要求發行方必須維持 1:1 的高流動性儲備資產,且資金需由持牌銀行託管;二是設置 2500 萬港元的最低資本金門檻,確保發行方實力;三是強制公開儲備資產構成、審計報告等信息,提升透明度。

與美國監管框架相比,香港的制度設計更具包容性。美國僅限存款機構或特定非銀行機構發行穩定幣,而香港允許符合資質的海外企業參與,這為國際玩家入場鋪平了道路。香港金管局明確表示,穩定幣應聚焦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等實體經濟場景,而非投機交易,首批納入監管沙盒的企業包括京東科技、渣打銀行等,涵蓋了金融科技、電商、傳統銀行等多元領域。

二、行業風口:誰能分到第一塊蛋糕?

穩定幣的發展將催生一批早期受益者。首當其衝的是擁有成熟區塊鏈技術的發行方、經紀商和金融科技公司。例如,富途控股憑藉現有加密貨幣交易平臺,有望快速對接穩定幣業務;眾安在線通過參股沙盒企業 RD InnoTech,已提前佈局生態;港交所則可能因跨境資金流動增加而提升交易量。

傳統金融機構的轉型則相對緩慢。由於穩定幣不產生利息,也無法像存款那樣用於放貸,對銀行傳統業務衝擊有限。但銀行可通過擔任儲備資產託管方分得一杯羹,渣打香港等機構已率先入局。

在跨境電商領域,穩定幣的低成本、即時到賬優勢顯著,有望將交易成本降低 90%。不過,由於歐美市場現有支付體系成熟,商家和消費者轉換意願較低,短期內大規模應用或難實現。相比之下,在本幣波動劇烈的新興市場,穩定幣可能更快落地。

三、人民幣穩定幣:潛力與挑戰並存

儘管香港為人民幣穩定幣(CNH)打開了合法通道,但發展步伐可能滯后於美元、港元穩定幣。制約因素主要有三點:一是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僅 1 萬億元,遠低於在岸的 300 萬億元,流動性不足;二是高質量人民幣儲備資產供應不穩定,受央行干預影響較大;三是數字人民幣(e-CNY)已在香港開展跨境試點,政策支持力度更勝一籌。

不過長期來看,人民幣穩定幣仍有突破機會。若能接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或擴大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將有效解決應用場景和儲備資產問題。有分析認為,隨着中國金融市場開放深化,人民幣穩定幣可能成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新抓手。

四、風險提示:熱潮下的冷思考

穩定幣的快速發展也伴隨着風險。監管層面,全球框架尚未統一,不同地區的合規要求差異可能引發套利行為。市場層面,穩定幣與加密貨幣市場高度綁定,80% 的交易用於加密貨幣交易對,若加密市場波動,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此外,穩定幣對傳統金融體系的潛在影響不容忽視。國際清算銀行研究顯示,穩定幣發行方若拋售 35 億美元美國國債,可能導致收益率上升 6-8 個基點,這意味着其對全球利率市場的影響力正在增強。

五、未來展望:香港的 「雙向橋樑」 價值

香港的穩定幣佈局,既是中國應對全球數字金融競爭的戰略選擇,也是其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關鍵一步。隨着更多機構入場,穩定幣可能重塑跨境投資流程 —— 未來投資者或許能通過 「美元穩定幣→港元穩定幣→港股」 的鏈條,實現 24 小時無縫交易。

對於普通用户而言,穩定幣帶來的變化已悄然臨近。無論是跨境匯款的即時到賬,還是電商平臺的低成本支付,這場金融科技革命正從政策文本走向現實生活。但需牢記,在這個新興領域,機遇與風險並存,理性看待才能把握真正的紅利。

香港穩定幣新政的落地,拉開了全球數字金融新競賽的序幕。在這場較量中,能否平衡創新與風險、兼顧國際規則與中國特色,將決定香港能否真正成為連接東方與西方的 「穩定幣樞紐」。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