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5 17:35
光伏行業目前仍未出困境。但隨着中央層面進一步強調整治「內卷式」競爭,有望從更高層面、用更強力度推動行業「反內卷」。
「上半年行業的情況是舉步維艱。」在7月25日舉辦的光伏行業半年度發展回顧與形勢展望研討會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如此評價。從數據來看,光伏仍然延續了去年冰火兩重天的態勢。
在需求端,受新能源全面入市等政策文件帶來的搶裝潮影響,上半年,中國國內新增光伏裝機高達212.21GW,同比增長107%。截至6月底,中國光伏累計裝機量突破1000GW,邁入太瓦時代。
而在供給端,2025上半年,光伏製造端產量增速大幅下降,上游環節出現負增長。主產業鏈中,下游電池片產量334GW,同比增長7.7%,組件產量310GW,同比增長14.4%。上游多晶硅產量59.6萬噸,同比下降43.8%,硅片產量316GW,同比下降21.4%。
2024年至今,幾乎整個光伏行業都在承受過去幾年躍進式擴張帶來的慘痛后果。2024年,僅31家A股上市主產業鏈企業整體淨虧損達到574.7億元,2025年一季度淨虧損達到125.8億元。
據光伏協會不完全統計,2024年以來,有超40家企業公告退市、破產或兼併重組。王勃華提到,從目前的已有的兼併重組案例來看,很多項目不是基於市場化行為,而是地方國資推動的,這並不是行業所期待看到的情況。
相比年初,光伏協會上調了全年光伏裝機預測。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預期從531GW-583GW上調至570GW-630GW,中國新增裝機從215GW-255GW上調至270GW-300GW。其中國國內裝機預測相較本月初國網能源院的預測更為保守,國網能源院預計中國全年新增光伏裝機將達到380GW。
光伏行業能否重回健康發展軌道,將有賴於未來供給端的自律與整合。而如何在一個民營企業主導的行業里突破囚徒困境,平衡各方博弈,實現有效約束,對政府、協會、企業而言都是個巨大的挑戰。
「反內卷」驅動產業鏈價格上漲
今年3月至4月初,搶裝潮給產業鏈各環節價格帶來了短暫的回升,但4月搶裝潮進入尾聲后,價格快速下降,到7月初,各環節價格已低於歷史最低水平。
自2024下半年開始,在光伏協會的牽頭下,光伏行業沿着限價、限產的思路持續推動「反內卷」。7月以來,隨着中央再次強調整治「內卷式」競爭,並逐漸從宏觀指引走向具體監督部署,光伏行業的「反內卷」行動進一步升級。
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要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7月3日,工信部組織14家光伏企業及協會召開座談會,強調落實上述要求。
「站位更高、覆蓋面更廣、協同性更強」是這一輪反內卷的主要特徵,王勃華提到,7月10日以來,光伏產業鏈出現了回升,后續發展態勢仍有待觀望。
上游硅料、硅片漲價最明顯。據第三方諮詢機構Infolink數據,本周硅料現貨均價約每公斤42元,較月初的每公斤35元大幅上漲,以「不低於全成本價」為調整基礎,本周硅料賣方報價已上漲至每公斤50元-52元(塊狀緻密料)。硅片方面,183N/210RN/210N主流成交價分別上漲至每片1.1元/1.25元/1.45元,較月初的0.88元/1元/1.18元均有明顯上升。下游電池片、組件價格亦有上漲趨勢。
中信建投在研報中指出,后續光伏「反內卷」政策方向將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整治低於成本價銷售惡性競爭」,二是「產能整合,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以及行業自律」。
中信建投認為,當前行業基本面仍然較為薄弱,短期內硅料環節仍處於累庫狀態,但下方成本支撐也較為堅實。后續在需求整體平穩的情況下,產能整合以及行業自律在供給端的限制力度將成為基本面走勢的核心影響因素。
王勃華表示,下半年協會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推動落后產能退出,正在開展創新性、市場化的整合工作,目前已經有了很大的推進,希望儘快看到治理工作的效果,使光伏行業儘早迴歸健康發展的軌道。
協會上調裝機預期
光伏協會上調了2025年的全球和中國的光伏裝機預測,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預期從531GW-583GW上調至570GW-630GW,中國新增裝機從215GW-255GW上調至270GW-300GW。
新能源入市的136號文是影響2025年中國光伏裝機最重要的變量,政策實施的時間節點為5月31日,這一節點前后,國內光伏裝機已經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2025年1月至5月,中國光伏累計新增裝機1.98億千瓦,其中5月新增裝機達到創紀錄的9292萬千瓦,而6月驟降至1436萬千瓦,同比下降38.45%,環比大幅回落84.55%。
對於136號文后續對光伏市場的影響將持續多久,權威機構之間分歧也非常明顯。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的預期要更為樂觀,7月初,其發佈的《中國電力供需報告(2025)》預計,2025年中國新增光伏裝機將達到380GW,較光伏協會最新的預測高約100GW。
協會認為,中國光伏併網基礎紮實,裝機增長確定性強,風光大基地等項目受新政策影響較小,且市場化交易成熟省份的裝機需求相對穩定,比如新疆、甘肅、青海等已全電量參與市場交易的省份,受政策影響較小。未來,穩預期、拓場景將繼續支撐光伏行業發展。
穩預期方面,當前各省分佈式管理辦法及136號文的實施細則都在加速落地。截至7月初,全國已有17個省、市、自治區公佈了分佈式光伏管理的相關細則,8地正式發佈,9地正在徵求意見。其中,江蘇省對一般工商業項目暫不設自用比例要求,廣東、浙江、福建、安徽均提出暫不強制要求自發自用比例。
省級136號文細則也在陸續出臺。目前,蒙東、蒙西、新疆已正式下發省級承接文件,山東、廣東、遼寧等六地陸續下發省級徵求意見稿。光伏協會指出,各省總體上貫徹「平穩過渡」宗旨,存量項目銜接原政策,增量項目通過設定機制電量規模、機制電價上下限等保障項目收益率預期,有望促進裝機需求平穩銜接釋放。
此外,為進一步挖掘綠電消費潛力。7月初,發改委、能源局發佈通知,設定並下達各地2025年及2026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並對重點用能行業新增綠電消費比例要求。
拓場景方面,綠電直連政策將推動擴大新能源發電就近消納,沙戈荒光伏治沙規劃到2030年將新增2.53億千瓦光伏裝機,而光伏與儲能、制氫、零碳園區、綠色算力等多業態的融合也將進一步釋放其價值。
新興市場成為亮點,海外本土化趨勢加劇國際競爭
受價格持續下行的影響,光伏產品出口額已連續兩年同比下滑,2025上半年同比下降26%。從出口量來看,由於海外組件產能持續擴張,上半年電池片出口同比增長74.4%,硅片、組件則分別下滑7.5%、2.82%。
當前,中國光伏組件對傳統大市場出口放緩,一些新興市場增速較快,逐漸成為組件出口的亮點。「部分傳統市場,包括歐洲、巴西等出現了萎縮,而新興市場增長穩定,且出現了大量小規模市場同步爆發的趨勢,尤其是非洲地區最為明顯。」王勃華表示。
據光伏協會,2022年以來新興市場增長穩定,2024下半年出口屢創新高,其增長主要來自全球大量小規模市場,而非巴西、印度等發展中大國。
2025上半年,中國對51個國家的光伏組件出口額同比增速超100%,有此增速的國家去年為33個。其中,菲律賓、阿爾及利亞、哥倫比亞、伊拉克、阿聯酋出口額增速排名靠前。
近年來,中國光伏在各環節的全球產能均佔比超85%,上游硅料、硅片更是超90%。但隨着一些國家加強貿易保護,設置貿易壁壘,海外市場本土化漸成趨勢,但目前還主要集中在組件、電池片等下游環節。
據光伏協會,美國本土組件產能已基本滿足本土需求,電池片仍在建設爬坡階段;印度組件名義產能超過100GW,電池片約25GW;歐洲本土化進程相對緩慢,目前仍遠低於《淨零工業法案》提出的30GW目標;中東和非洲地區的產能以中資為主,分散在阿曼、埃及、沙特、土耳其、南非等國家,未來預計能夠建立20GW以上,覆蓋主產業鏈各環節的產能。
王勃華指出,本土化非常活躍的地區基本上覆蓋了主要的海外市場,也就是説,未來海外市場的增長未必意味着光伏產品出口的增長,因為本土化的競爭也在加劇,這一點需要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