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5 17:25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斯文 于娜 北京報道
雲南白藥業績增長陷入矛盾格局,營收增速持續多年在低位徘徊的同時,淨利潤卻實現雙位數增長,這種「增利不增收」的現象背后,折射出公司經營策略與業務結構的深層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業務板塊呈現明顯分化,曾經貢獻主要收入的核心板塊增長乏力,而低毛利業務仍佔據營收主導地位,利潤貢獻與規模佔比嚴重不匹配,拖累整體盈利效率提升。
此外,長期研發投入不足成為制約發展的關鍵短板,不僅與行業頭部企業差距顯著,創新葯研發進度也落后於行業前沿,疊加高比例分紅對現金流的消耗,公司在醫藥行業創新驅動的競爭中面臨持續壓力。
營收微增
雲南白藥2024年財報業績增速依舊低迷。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00.33億元,同比增長僅2.36%。而同期歸母淨利潤卻高達47.4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6.02%。
這種「營收微增、利潤雙位數增長」的現象已有些年頭。
2023年公司營收增速為7.19%,2022年更是低至0.31%,營收增長已連續三年在個位數徘徊。
而增利不增收的祕密藏在費用欄里。
2024年公司銷售費用同比減少2.26%,其中廣告宣傳費從6.6億元鋭減至4.6億元,降幅高達30%。職工薪酬也從18.32億元降至16億元,降薪成為利潤增長的助推器。
更值得警惕的是,非經常性損益對利潤的貢獻仍達4.76%。2024年公司持有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產生收益1.5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公司聲稱已退出二級市場投資,但截至2024年末仍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25.47億元。
從股票持有情況來看,雲南白藥目前分別持有雅各臣科研製藥1.91億元、健倍苗苗1.34億元、中國抗體4570萬元,2024年共計盈利1.25億元。
研發「吃老本」
業績降速的背后,是一些板塊增長乏力。
去年藥品事業羣表現較好,收入69.24億元,同比增長11.8%。雲南白藥氣霧劑銷售額21億元,增長26%,但這一領域或已觸及天花板。據統計,雲南白藥氣霧劑在肌肉骨骼止痛中成藥市場市佔率高達91.8%,創可貼佔止血類產品72.4%份額。
相比之下,健康品事業羣(含牙膏等日化產品)收入65.26億元,增速放緩至1.6%。儘管牙膏保持市場第一地位,但增長乏力;養元青洗護系列雖增長30%至4.22億元,規模尚不足以支撐整體增長。不過通過成本管控,該板塊利潤仍增長8.36%,達21.91億元。
商業板塊(省醫藥公司)雖貢獻了246億元的營收,佔比61.5%;但增速僅0.48%,毛利率低至6.21%。作為「收入主力、利潤配角」,其利潤貢獻不足整體13%。
中藥資源板塊收入17.51億元,保持平穩增長,但對整體業績影響較小。
業績凋零的背后,是公司極低的研發投入。
Wind數據顯示,2024年,雲南白藥研發投入總額為3.48億元,僅佔其營業收入的0.87%,同比增長微弱(1.14%)。
這一比例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更與頭部企業形成鮮明對比:恆瑞醫藥研發投入高達82.28億元,佔比29.40%;百濟神州研發投入約140億元人民幣(19.53億美元),佔比高達51.18%。
不僅如此,雲南白藥的創新葯項目研發進度落后。
在創新葯項目推進上,雲南白藥的核藥研發進度落后行業前沿約2—3年。其核心項目INR101(用於前列腺癌診斷)雖在2024年5月獲批臨牀並完成Ⅰ期試驗,但尚未進入關鍵的Ⅱ/Ⅲ期階段;另一項目INR102僅處於早期研究。
相比之下,恆瑞醫藥同期有26個創新分子進入臨牀階段,其放射性配體療法平臺已有產品上市;百濟神州的抗癌藥澤布替尼已在全球70余個市場獲批。
此外,雲南白藥研發團隊規模僅619人,遠少於恆瑞醫藥的5478人,人才短板明顯。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兼職教授譚浩俊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任何企業都必須把研發置於戰略核心,雲南白藥卻長期依賴品牌光環和歷史積累「吃老本」,研發投入比例明顯偏低。當下,公司已到「無老本可吃」的臨界點,若繼續忽視研發,將難以支撐下一步發展。
譚浩俊認為,近年來,醫藥行業競爭邏輯已轉向創新驅動,同行普遍大幅增加研發預算,推出新葯。雲南白藥卻仍把近四分之一的營收押在牙膏這一非核心業務上,顯露出「不務正業」的傾向,更未把研發真正提上日程。這種現狀與國家對醫藥企業「加大創新、加快新葯研發」的政策導向背道而馳。
在譚浩俊看來,若公司新一屆領導班子不能迅速扭轉思路、大幅提高研發投入,雲南白藥的品牌影響力和長期競爭力將持續衰退,其未來很難被市場看好。
在業績增長受阻的情況下,雲南白藥的分紅策略堪稱激進。
2024年公司累計分紅42.79億元,佔淨利潤比重90.09%,遠超A股醫藥板塊平均水平。
近五年累計分紅約177億元,佔同期淨利潤總額的86.67%。若含2023年分紅,雲南白藥上市至今累計現金分紅金額將超244億元。
這種「重分紅、輕投入」的模式引發市場擔憂。
醫藥投資人士指出,高分紅雖短期提振股價,但削弱了企業技術升級與新品研發的資金儲備。
更令人憂慮的是現金流狀況。
2024年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42.97億元,在鉅額分紅壓力下,公司自由現金流所剩無幾,研發投入不足3.5億元,與分紅規模形成鮮明對比。
綜合來看,雲南白藥當前的業績表現與行業發展趨勢存在顯著錯位:營收增長長期停滯於個位數,核心業務板塊增長乏力與低毛利業務佔比過高的結構性矛盾突出;研發投入不足與創新葯進展滯后,使其在醫藥行業創新轉型浪潮中逐漸掉隊;而高分紅政策對現金流的持續消耗,進一步限制了戰略調整與長期投入的空間。
未來,公司能否在業務結構優化、研發創新突破及資本策略平衡上取得實質性進展,《華夏時報》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