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5 15:16
(來源:新能源行業觀察)
新能源觀(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創
全文3651字,閲讀時間7分鍾
新能源汽車圈大佬們的兄弟情再一次上演了。
理想旗下第二款純電車型理想i8上市前夕,一向擅長營銷的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提到發佈會選址時表示,「在北京,大概率要‘致敬小米’,不在北京,成本太高,最后還是在北京。」
隨后,雷軍轉發了此微博,一句「沒事,就在北京開,我們相互‘致敬’,挺好」,給李想吃了一顆「定心丸」。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高管間的這種隔空示好早已不是第一次。
早年「蔚小理」三位創始人搭肩合照的温情還在,雷軍入局后,互動頻率升級、尺度更「激進」:送車、換車、買車、互動平臺為友商新品打call,可以説花樣百出。
2024年,這種互動更是達到了沸點。先是小米SU7發佈會,半個車圈的大佬前來捧場,各家官微也是你來我往,后有北京車展,各位大佬相互站臺。
只是,熱鬧背后也不乏刀光劍影,貌合之下,暗藏神離。一旦涉及核心利益,該剛就剛,該「內涵」就「內涵」,毫不手軟。
比如雷軍曾直言車圈同質化嚴重,「友商」做產品全靠蒙,被解讀為暗指比亞迪等老牌大廠。近期,蔚來和理想的爭吵也是從產品內飾、空間,再到股價,吵得不可開交。
所以問題來了,汽車圈的大佬是有真情義,還是塑料兄弟情?
1.互動與默契,難掩「同行是冤家」
至少在現在看來,理想和小米還不是直接競爭關係,兩者又同爲北京企業,雷軍和李想之間的互動多為鼓勵和致敬。
李想的一句「雷總的‘定心丸’是一場及時雨」再次將兩位大佬的「和諧」展現得淋漓盡致。
事實上,近兩年,車圈大佬們之間的這種互動時常可見。
6月23日,雷軍正式在微博官宣小米YU7的發佈時間,隨后李想、何小鵬、李斌迅速轉發該微博,並送上祝福。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再比如,2024年蔚來十周年的NIO Day在廣州舉辦,恰逢冬至,何小鵬發微博表示,「發佈會很忙很辛苦,估計飯都沒來得及吃,我作為本地東道主,來探探班給兄弟帶點湯圓。」同時不忘「表白」李斌,「我們是兄弟更是同行者,一起努力讓這個世界變好了一點點。」
更早之前,何小鵬還在微博表示,「前兩天我去合肥給李斌交付X9,接下來等着ET9了,估計互相的試駕報告和對標會非常有趣」,種種互動,無不營造出一種行業互助的氛圍。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雷軍帶領小米汽車團隊參觀蔚來汽車的一則視頻顯示,李斌在介紹了換電車型的優勢,並表示換電和充電並不是對立的后,力邀雷軍加入換電聯盟,現場現場氛圍十分融洽。
除了在社交平臺,各大行業論壇上,大佬們的互動也不可謂不夠頻繁,一起錄視頻、拍合照是常見景象,在談及對行業未來的發展與趨勢時,更是常常相互點頭認可。
2025年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包括李斌、何小鵬、李想、雷軍等在內的數十位大佬悉數到場,並對「行業迎來十年大考」「嘗試挖掘新賽道」等主題,表達了頗為一致的看法。
這也使得,「一起把蛋糕做大」 成爲了各位大佬時常掛在嘴邊的話,意在強調通過行業內的共同發力,持續拓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規模;而 「傳統燃油車纔是共同對手」 等相關表述,更將競爭的焦點引向外部,進一步凸顯出新能源車企內部看似緊密的 「團結」。
只不過,表面融洽背后,是針鋒相對的事實。
雷軍曾公開表示,當初決定造車,李斌與何小鵬給了他很多建議。但現如今來看,隨着小米SU7的「長虹」,以及小米YU7的爆火,同屬純電領域的蔚來和小鵬汽車,在與小米汽車的競爭中受傷頗深。
即便是大佬們的互動,也都掩藏心機。上述文章提到,雷軍在宣佈小米YU7發佈會時間時,「蔚小理」當家紛紛前來互動,但互動的同時,也都在見縫插針,為自家即將發佈的新車打廣告,這也不免讓網友認為是在蹭雷軍的流量。
7月11日,蔚來創始人李斌在媒體羣訪會上談到小米YU7破續航記錄一事時,直懟到「純電續航到今天為止,沒有人在量產車上超過我們的150度電的表現,所以前段時間有人説它(小米YU7)創造了SUV純電續航最長紀錄,那我們150度電不存在麼?」
來源/北京商報 新能源觀截圖
這也就形成了一個蠻有意思的現象:相聚在一起聊的是 「行業標準」,散場后 「各懷鬼胎」:換電、增程、智駕、生態,一個都不能讓。
蔚來堅持換電模式,試圖在補能領域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理想深耕增程技術,以解決用户的續航焦慮;小鵬專注於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小米汽車則依託自身的生態優勢,構建獨特的生態系統。
這些差異,使得車企老大們在覈心發展路徑上難以真正「同心」,也成為 「神離」 的根源,並讓 「同行是冤家」 這一説法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
2.努力上岸的「友商」,「神離」是底色
「一起把蛋糕做大」,但蛋糕就只有這麼大,誰都想分到更大的一塊,這是各位大佬不用説的祕密。
但現實中,各位新造車品牌的大佬所面臨的銷量壓力,各不相同。
2025年上半年,新造車品牌「頭把交椅」易主,昔日「一哥」理想被零跑超過,且與「好兄弟」小鵬的差距也只有不足7000輛,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從年度目標完成率來看,不同品牌的表現更是拉開了差距。小鵬以51.89%的完成率領跑一眾新勢力車企,展現出強勁的市場衝勁;小米的年銷量完成率為45.12%,緊隨其后。而理想汽車上半年銷量為20萬輛,僅完成年度目標的三成,這樣的成績無疑讓其面臨着巨大的銷量壓力。蔚來的表現則更為遜色,僅完成了年度目標的25.94%,在市場競爭中顯得有些吃力。
目標銷量完成率的差異,直接反映在企業的營收狀況上。作為國內首家實現盈利的新勢力品牌,理想汽車在2025年一季度的淨利潤環比下滑了81.7%,銷量的不及預期對其盈利能力造成了不小的衝擊;而小鵬則憑藉着良好的銷量表現,底氣十足地給出了2025年第四季度實現盈利的確切目標。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大佬們之間的關係變得十分微妙。他們一邊在公開場合頻繁互動、相互稱讚,營造出一團和氣的氛圍,但另一邊,卻在產品佈局上暗暗發力,甚至不惜「背刺」所謂的「好兄弟」。
雖然表面上看,自主車企通常都將特斯拉拿到檯面上PK,但實際上,從產品定位、價格區間到性能配置等多個方面,新造車品牌之間已經形成了直接且激烈的競爭。
公開資料顯示,售價在21.59-29.99萬元的小米SU7,與小鵬P7i 和蔚來ET5T,不管是在車型定位上(同爲中高端轎跑),還是價格區間上,都幾乎重合,形成了正面交鋒的態勢。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再看小米YU7和小鵬G7,二者也形成了直接競爭態勢。儘管小鵬G7在車身尺寸等方面要領先於小米YU7,但雷軍憑藉其在科技領域多年積累的個人號召力和龐大的粉絲羣體,足以與小鵬G7的硬件優勢形成對衝。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這就使得雖然小米YU7的售價並不算低,但依舊在市場上表現搶眼,「遙遙領先」 的熱度給友商帶來了絕對的壓力,也讓這一細分市場的競爭更加白熱化。
與此同時,看似在動力模式上與小鵬、蔚來和小米不同的理想,實則在產品競爭上大同小異。理想L8和蔚來ES7以及小鵬G9之間足以形成直接競爭。理想L8搶佔家庭用户心智;蔚來ES7強調高性能、豪華體驗感,而小鵬G9則打出智能科技配置,同在市場上爭奪份額。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尤其是理想純電i8即將發佈,都將與小鵬、蔚來等品牌的純電車型展開全方位的較量,進一步加劇新造車品牌之間的市場競爭。
3.漸行漸遠的「兄弟」,裝都懶得裝
以至於,當市場競爭從「增量分蛋糕」進入「存量搶蛋糕」的階段,新能源圈大佬們連維持表面和諧的耐心都在快速流失。
曾經的「搭肩合影」「互相站臺」逐漸讓位於公開場合的冷臉相對,甚至直接 「掀桌子」 式的對抗,所謂的「兄弟情」早已碎成一地雞毛。
理想與蔚來、小鵬的關係演變堪稱典型。國內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初期,三家同爲新勢力 「破局者」,在圍剿傳統燃油車的戰場上一度形成默契。那時,李斌、李想、何小鵬常以 「造車三兄弟」自居。但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的變化,以及各自面臨的壓力不同,關於三位昔日的好兄弟「反目」「決裂」的傳聞不脛而走。
儘管何小鵬曾提到,三人依舊在同一個羣里,但似乎並不足以説明三人之間微妙關係的變化,甚至一句句「我們還在一個羣」的辯解,反而被網友解讀為 「關係早已不如從前」 的佐證。
直到2024年小米SU7的上市發佈會,在雷軍的邀請下,李斌、李想、何小鵬 「團聚」。雷軍笑稱 「新勢力的半壁江山都在這了」,但媒體鏡頭捕捉到的細節是:李想與李斌之間隔着半個身位,何小鵬全程看向雷軍,三人幾乎沒有眼神交流。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而隨着理想從增程賽道殺入純電市場,這種「和諧」還能維持多久?或者説純電和增程,看似「井水不犯河水」 的平衡即將被徹底打破。
更為直接的「衝突」還在上演。
7月21日,樂道汽車發佈「硬核數字為你揭祕整車輕量化技術革新」相關微博,隨后樂道汽車輕量化員工在評論區發表了評論。而理想高管「老湯哥Tango」隨即回覆稱「簡歷遞過來,double(薪資翻倍)」。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前一天,老湯哥在微博坦言,理想電池團隊無法實現MEGA電池包減重80kg的目標,並公開懸賞電池減重技術人才。兩條微博也不免被看成理想疑似雙倍高薪挖角蔚來樂道。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