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大手筆!中信金融資產22.25億元增持光大銀行,銀行股年內頻獲增持

2025-07-25 08:55

  來源:華夏時報

  記者盧夢雪 北京報道

  按照去年11月披露的投資配置計劃,中信金融資產大手筆增持光大銀行

  7月23日晚,光大銀行發佈股東權益變動的公告,稱中信金融資產增持該行A股和H股合計0.92%的股份,在該行的持股比例由7.08%增加至8.00%。

  根據光大銀行今年的最高股價估算,中信金融資產此次增持的金額約為22.25億元,尚未滿足其投資配置計劃中設定的目標。依據既定計劃,中信金融資產計劃繼續增持中國銀行和光大銀行的股份。

  除了中國銀行和光大銀行,記者觀察到,今年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AMC」)持續增持或入股全國性銀行的股份。而在地方銀行方面,AMC則傾向於採取股權轉讓或清退股權的策略。

  相關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來銀行股漲勢持續強勁,AMC入股、增持全國性銀行股份以及減持地方銀行股權的現象並存,本質上是基於實際考量進行的資源重新配置。

中信金融資產大手筆增持銀行

  中信金融資產,由財政部和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聯合發起,於1999年成立,其前身是中國華融,是我國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之一。

  爲了最大化股東利益,去年11月,中信金融資產公佈了一項投資配置計劃,旨在基於前期投資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投資策略,並增強投資力度。

  該計劃的總投資規模不超過503億元,涵蓋了四個主要投資方向,其中包括對兩家銀行的增持。具體而言,計劃以不超過260億元增持中國銀行股份,以及以不超過40億元增持光大銀行股份。

  2023年3月,中信金融資產從二級市場購入光大銀行發行的可轉債並執行了轉股。在本次增持光大銀行之前,中信金融資產已持有光大銀行41.85億股,佔7.08%的股份。

  根據光大銀行的公告,中信金融資產在2025年1月20日至7月22日期間,分別增持了光大銀行A股股份2.64億股,H股股份2.79億股。以光大銀行A股和H股在今年股價最高點的4.5元人民幣每股和4.13港元每股計算,此次增持的總金額約為22.25億元,尚未達到投資配置計劃中40億元的目標。

  中國銀行的增持行動也在同步展開。根據中國銀行的公告,今年5月,中信金融資產兩次增持該行股票。其中,中信金融資產在5月15日增持了8.03億股中國銀行H股股份,持股比例從13.11%提升至14.07%,平均股價為4.5499港元;5月27日,中信金融資產再次增持約9.21億股中國銀行H股,每股股價4.6604港元,總金額達到42.91億港元。增持后,中信金融資產的持股比例進一步提升至15.17%。

  實際上,近年來,中信金融資產一直在擴大其投資規模。2024年2月,該公司推出了總規模不超過600億元的資產管理計劃,並已投資於大秦鐵路、中國電力、崑崙能源、中國電信等公司的股票。

  股權投資規模的增長也成爲了中信金融資產利潤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中信金融資產在其年報中指出,「重點發展收購處置、併購重組、股權投資、特殊債券投資四大業務能力」。2024年,該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96.18億元,是2023年的5.4倍。得益於股權投資收益的顯著增長,該公司「其他金融資產和負債公允價值變動」達到了9931.6億元,同比增長498.1%。

銀行股不斷獲得增持

  除了中信金融資產,記者注意到,今年有多家AMC通過入股和增持銀行股份,躋身銀行主要股東之列。

民生銀行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上的信息透露,長城資產已持有民生銀行3%以上的股權,成為民生銀行新股東。

  6月30日,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信達投資將持有117.85億元浦發轉債全部轉為浦發銀行A股普通股,成為浦發銀行前十大股東。

  「大型資產管理公司(AMC)的入股、增持全國性銀行股份以及減持地方性銀行股權,無論從經營還是投資的角度來看,大體上都與當前的趨勢相符。」金樂函數的分析師廖鶴凱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分析指出,全國性銀行的股價相對穩定,AMC的增持行為也與相關政策導向一致,入股后還能進一步加強與這些機構之間的業務合作與協調。

  實際上,2025年以來,銀行板塊漲勢強勁,A股42家上市銀行股價均實現上漲,且先后至少有18家上市銀行股價創出歷史新高。截至7月24日收盤,廈門銀行、浦發銀行年內漲幅均達到了30%以上,有10家銀行年初至今漲幅超過20%,有32家銀行漲幅超過10%。

  在此背景下,除了AMC,銀行股的大股東、高管也在增持銀行股。同時,險企頻頻加碼銀行股佈局,年內中國人壽、中國平安、瑞眾人壽、大家人壽等多家險企均已增持銀行股。

  不過,雖然增持銀行股動作不斷,但可以看到的是,當前AMC的增持入股主要集中於全國性銀行,對於地方性銀行股權則主要以轉讓、出清為主。

  今年6月,長城資產出清了長城華西銀行40.92%的股權。2022年4月,中國華融(現更名為「中信金融資產」)清倉華融湘江銀行,40.53%股權掛牌轉讓。此外,中國信達也轉讓了持有的天津農商銀行、哈爾濱銀行等金融企業股權。

  「近年來,監管機構多次強調,資產管理公司(AMC)需專注於其核心業務。AMC通過剝離非核心資產,回收資金,集中資源用於不良資產的處理等主要業務領域,這不僅符合監管的指導方針,也有助於改善自身的資本結構,增強主營業務的競爭力。」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廖鶴凱持有不同觀點,他認為,一些中小型銀行的經營狀況不盡如人意,短期內難以看到改善的跡象,它們還佔用了大量的AMC資源。一旦釋放這些資源,AMC的風險敞口將得以減少,從而使其能夠更有效地開展其他業務。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