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4 18:35
(來源:精化大不同)
以2024財年的業績為依據,C&EN近日公佈了2025年全球化工企業50強名單。
C&EN的全球化工企業50強排名一直是全球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化學品製造商的快照。該排名捕捉到了一些企業的崛起,與其他企業相比,它們的優勢在於雄心勃勃的擴張、收購以及它們所服務行業的命運。
由於大多數最大的化工企業都在全球範圍內運營,全球前50強也是對該行業健康狀況的一個很好的檢查。根據調查,2024年(即排名所依據的財年),全球化工行業在供應過剩、需求疲軟引發的行業低迷周期中徘徊。
2024年(即排名所依據的財年),全球化工企業50強的的化學品銷售額為1.014萬億美元,比前一年下降了0.07%。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化工企業50強的化學品銷售額已連續兩年幾乎持平。
但這種停滯或許可視為行業回暖的信號——因為此前在2023年全球化工50強的化學品銷售額同比驟降10.7%。
另一積極信號來自盈利表現。2025年全球化工企業50強中,37家披露盈利數據的企業2024年總利潤達568億美元,較2023年增長8.1%。而去年這些企業的盈利曾暴跌44.1%。
從企業研發投入與資本支出等面向未來的投資來看,化工行業高管正重拾信心。披露相關數據的企業資本支出(包括維護和新項目支出)增長3.5%至730億美元,研發投入預算提升3%至123億美元。
但從各公司的具體舉措可以看出,高管們在制定經營策略時彷彿仍處於經濟危機之中。多家化工企業正在收縮業務,尤其是在歐洲。高昂的能源和其他成本使得該地區的石化生產尤其容易受到行業衰退的影響。
例如,利安德巴塞爾工業公司正將歐洲四家石化工廠以幾乎贈送的極低價格轉讓給一家俬募股權公司,以避免持續虧損。陶氏正在關閉硅氧烷、乙烯基樹脂及乙烯生產裝置,並考慮對歐洲聚氨酯業務進行戰略調整。SABIC近期宣佈關閉歐洲兩套乙烯裝置。
亞洲的化工企業同樣面臨壓力,並正在進行重組。日本的力森諾科(Resonac)計劃剝離其石化業務;三菱化學正在出售其製藥業務,專注於特種化學品。
去年石化行業盈利表現參差,但整體呈現回暖跡象。雖然利安德巴塞爾工業公司、陶氏等大型石化供應商的盈利下滑,但埃克森美孚、英力士、SABIC、Braskem、北歐化工(Borealis)等企業均實現盈利增長。
特種化學品製造商方面亦現曙光。贏創和帝斯曼-芬美意均在2024年扭虧為盈。旭化成盈利增幅更超100%,三菱化學、三井化學、Resonac、信越化學、住友化學、東麗等入圍本次全球化工企業50強名單的日企在2024年全部實現盈利提升。
近年來,中國化工企業憑藉其迅猛的增長勢頭在全球化工企業50強榜單上不斷攀升,但今年大部分企業卻停滯不前。中國石化、榮盛石化、恆力石化和江蘇東方盛虹的銷售額均相對持平。萬華化學、中石油和新鳳鳴的銷售額僅小幅增長。而桐昆集團的銷售額以超20%的增幅成為例外。
1、巴斯夫
2024年化學品銷售額:706億美元
巴斯夫連續六年位居全球最大化工公司之列,但如果其產品組合的重大調整按計劃進行,未來這一地位可能難以保持。2024年 9 月,新上任不久的首席執行官凱禮博士(Dr. Markus Kamieth)發佈了全新企業戰略,計劃剝離其農用化學品、電池材料、塗料和排放催化劑業務,這些業務的年銷售額總計約為280億美元。巴斯夫擬分拆農用化學品業務,並評估其他部門的處置方案,未來將保留基礎化學品、高性能材料、工業解決方案、營養與護理等核心業務。
凱禮博士(Dr. Markus Kamieth)當時表示:「巴斯夫擁有強大及廣泛的化學品業務產品組合,它是我們的核心,幫助我們與全球各行業客户建立聯繫。與此同時,我們的自主(standalone)業務服務於特定行業,與我們價值鏈連接程度較低。未來,我們將釋放這些業務的潛在價值。」此外,巴斯夫於2024年1月宣佈達成協議,將食品添加劑業務(包括乳化劑、膨松劑及Omega-3油脂等產品線)出售給食品加工巨頭路易達孚。
2、中國石化
2024年化學品銷售額:581億美元
這家中國國有化工巨頭正通過沙特延布項目邁出國際化的重要一步。中國石化與沙特阿美合作在沙特延布建設的石化綜合體預計年產180萬噸乙烯和150萬噸芳烴,將成為下游衍生品的重要原料基地。
中國石化的國內佈局同樣迅猛:2023年12月,其子公司鎮海煉化投資416億元的「鎮海煉化二期千萬噸級擴能和高端新材料項目」正式竣工。同年,總投資超213億元的「中國石化天津南港120萬噸/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產業集羣項目」投產。
3、陶氏
2024年化學品銷售額:430億美元
儘管陶氏一直以低於同行的生產成本為傲,但化工行業「長期低迷」(首席執行官Jim Fitterling將其描述為前所未有的產能過剩時期,這種局面可能持續到本世紀末)正迫使該公司縮減規模。
2024年10月,陶氏宣佈對歐洲資產進行戰略評估,主要集中在聚氨酯領域。陶氏還計劃在2025年關閉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弗里波特(Freeport)的環氧丙烷(PO)裝置,其產能為55萬噸/年。陶氏還在2024年決定停止阿根廷San Lorenzo工廠的聚醚多元醇生產,該工廠的聚醚多元醇產能為5萬噸/年。
2025年7月,陶氏在一份聲明中稱,其董事會已批准永久關閉位於歐洲的三家基礎化學品生產工廠(兩家位於德國,一家位於英國)。根據聲明,位於德國Böhlen的蒸汽裂解裝置(隸屬於陶氏包裝和特種塑料部門)以及位於德國Schkopau的氯鹼和乙烯基資產(隸屬於陶氏工業中間體和基礎設施部門)將於2027年第四季度關閉。此次關閉工廠將影響的800個工作崗位,是在2025年1月份宣佈的10億美元成本節約措施(包括在全球範圍內裁員約1500人)之外的額外措施。這將使陶氏全球員工總數將縮減約6%(2300個崗位)。
此外,陶氏還將推迟位於加拿大薩斯喀徹温堡的「Path2Zero」項目,該項目旨在建設全球首套以低碳氫而非碳氫化合物為熱源的乙烯裂解裝置。這一項目的延期將幫助該公司在2025年節省1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陶氏高管將在年底前決定是否在2026年重啟加速建設。
4、中國石油
2024年化學品銷售額:428億美元
儘管市場環境嚴峻,2024年中國石油的銷售額和利潤實現雙增長,但其化工業務仍在持續改善。然而,這家石油公司的化工產品利潤率僅為1%左右,仍然非常低。盡管如此,中國石油仍在積極建設大型項目。中國石油分別斥資339億元和305億元,建設「吉林石化煉油化工轉型升級項目」和「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該公司表示,吉林石化煉油化工轉型升級項目將完全採用可再生能源電力。此外,中國石油還投資建設「獨山子石化塔里木120萬噸/年二期乙烯項目」,計劃2026年9月建成投產。
5、埃克森美孚
2024年化學品銷售額:411億美元
在北美石化行業持續低迷導致投資降温的背景下,埃克森美孚卻逆勢佈局。該公司最近在德克薩斯州卡爾霍恩縣申請了地方税收減免,用於建設一個價值 86 億美元的乙烯裂解裝置。不過該項目尚處於承諾階段,埃克森美孚在申請文件中表示最終可能選擇其他投資地點。埃克森美孚和SABIC已於2021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科珀斯克里斯蒂啟動了一個類似的項目。
另一重大舉措是:2024年12月,公司宣佈將投資2億美元在其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貝敦和博蒙特的生產基地建設基於熱解技術的塑料回收設施。埃克森美孚2022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貝敦投產的首套同類裝置已成功運行,待2026年新設施投產后,公司年塑料廢棄物處理能力將提升至23萬噸。
6、SABIC
2024年化學品銷售額:373億美元
歐洲石化行業正遭遇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衰退,且在2030年前難見覆蘇跡象。據知情人士透露,SABIC已聘請投行評估出售其歐洲石化業務的可行性。相較於陶氏、利安德巴塞爾等同行在當地的資產剝離與關停舉措,SABIC此舉意味着更徹底的退出。
這一戰略調整早有端倪:這家沙特化工巨頭近期已永久關閉位於荷蘭赫倫的一套裂解裝置,並於2025年6月宣佈將關閉位於英國Teesside的另一套裂解裝置。
7、LG化學
2024年化學品銷售額:359億美元
電動汽車市場增速低於預期,疊加各國政府扶持力度減弱,使得鋰電池行業的發展前景已較數年前明顯黯淡。這對韓國LG化學來説是個壞消息,該公司已經構建起龐大的電池材料業務。
由於2024年銷售額下降11.5%,LG化學正在縮減擴張計劃。例如,該公司原本計劃將正極材料的年產能從2023年的12萬噸提高到2026年的28萬噸。2025年早些時候,該公司披露,目前這一目標是17萬噸。2024年,LG化學和農業公司ADM取消了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迪凱特市建立生物基乳酸和聚乳酸合資企業的計劃,因為建設成本「遠超預期」。LG化學在生物基材料領域取得了進展,最近開始利用由植物性原料的微生物發酵產生的3-羥基丙酸合成生物基丙烯酸。
8、利安德巴賽爾工業公司
2024年化學品銷售額:322億美元
2025年6月5日,利安德巴賽爾工業公司宣佈,已與私募股權公司Aequita就出售歐洲4處烯烴和聚烯烴資產及其相關業務,達成協議並進行獨家談判。但反常的是,交易中利安德巴賽爾工業公司和Aequita分別注資2.65億歐元和1000萬歐元,形成了「倒貼」。業內對該交易存在爭議。此舉表明烯烴行業供過於求態勢可能持續數年,企業急於擺脫負面資產,不惜採用反常手段。
這並非是利安德巴賽爾工業公司在歐洲的唯一業務收縮舉措。2025年3月18日,利安德巴塞爾工業公司和科思創聯合決定永久關閉位於荷蘭Maasvlakte工廠的環氧丙烷/苯乙烯單體(PO/SM)生產裝置(PO11)。PO11是一家50/50的合資企業,於2003年開始運營,採用利安德巴塞爾技術。它每年可生產30萬噸環氧丙烷和63.5萬噸苯乙烯。
利安德巴塞爾工業公司正轉向低成本地區擴張:計劃在美國得克薩斯州Channelview建設以乙烯制丙烯的置換裝置,並正與沙特國際石化公司(Sipchem)聯合研究在沙特建設乙烯裂解裝置的可行性。
這並非利安德巴在歐洲唯一收縮舉措——其意大利布林迪西工廠仍在評估中;今年3月還與合作伙伴科思創宣佈關閉荷蘭馬斯夫拉克特的環氧丙烷-苯乙烯工廠。該公司正轉向低成本地區擴張:計劃在得克薩斯州Channelview建設丙烯生產裝置,採用烯烴複分解(Metathesis)技術,使乙烯轉化為丙烯。
9、英力士
2024年化學品銷售額:312億美元
乙烯裂解爐已從泰國一家工廠運抵比利時安特衞普。這些龐然大物的到來,標誌着英力士「一號項目」石化工廠建設已進入實質階段。該項目將成為歐洲化工行業數十年未遇的一次重大考驗——這將是該地區數十年來首座新建裂解裝置。與歐洲普遍以原油基石腦油為原料的傳統工藝不同,英力士將採用從美國進口的低價乙烷作為裂解原料。
儘管正在比利時安特衞普建設裂解裝置,英力士卻在其他地區收縮產能:2025年6月宣佈關閉德國苯酚工廠;並因海外低價產品衝擊而關停美國俄亥俄州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合物工廠;環保法規更迫使旗下苯領公司(Styrolution)關閉加拿大安大略省薩尼亞苯乙烯工廠。
10、林德
2024年化學品銷售額:307億美元
林德正全力推進產能擴張,其當前在建項目總計高達104億美元。其中規模最大的項目——亦是這家德國工業氣體巨頭有史以來最大單筆投資——是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投資20億美元建設一個世界級的綜合清潔氫氣和大氣氣體設施,旨在為陶氏「Path2Zero」項目提供清潔氫氣(儘管陶氏當前因市場狀況推迟了該項目的建設)。
該集團另與伍德賽德能源達成類似協議,將為后者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博蒙特的世界級藍氨工廠供應清潔氫能以及其他工業氣體,該項目投資18億美元。
11、臺塑
2024年化學品銷售額:303億美元
與眾多亞洲石化企業一樣,臺塑集團正面臨中國大陸大型項目導致的產能過剩困境。該集團旗下三家核心企業——臺塑石化、臺塑及台化——2024年均錄得小幅運營虧損,僅有南亞(主營聚酯業務)實現微薄盈利。
臺塑石化十年前宣佈的94億美元路易斯安那州項目,一直面臨着當地政府的強烈反對和法律挑戰。但2024年9月,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最高法院維持了該工廠的空氣排放許可證的裁決,這對該公司來説是一場勝利。一年前,臺塑集團宣佈對其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魯日的聚氯乙烯工廠進行「大規模擴建」,但並未透露項目規模。
12、液化空氣
2024年化學品銷售額:288億美元
這家法國工業氣體巨頭將低碳氫生產作為其核心戰略方向。2025年初,該公司與道達爾能源簽訂協議,將向后者供應4.5萬噸可再生能源制氫氣。其中大部分氫氣將來自雙方共同投資6億歐元在荷蘭澤蘭省建設的水電解裝置。液化空氣集團還將從其原定建於荷蘭的另一座電解槽項目調配氫源。此次合作基於雙方此前在法國的另一項協議——液化空氣將利用道達爾生物煉廠的可再生氣體制氫,該裝置投資逾8000萬歐元,年產約2.5萬噸氫氣用於生物燃料生產。此外,液化空氣正規劃在比利時建立一座工廠,通過裂解氨來生產氫氣。
13、先正達
2024年化學品銷售額:269億美元
中國中化集團旗下農業科技公司先正達正加速向高附加值產品轉型,其核心戰略之一是深化生物作物保護領域佈局。先正達近期從諾華收購了天然化合物與基因菌種庫,包括相關研發團隊及位於瑞士的中試發酵裝置。同時,先正達正與創新企業Provivi合作開發調控亞洲兩大害蟲——二化螟和草地貪夜蛾——交配行為的昆蟲信息素,並與合成生物學公司Ginkgo Bioworks聯手改良一種具有農業價值的微生物菌種。
14、榮盛石化
2024年化學品銷售額:264億美元
榮盛石化引領了中國"煉化一體化"的產業趨勢,其大型煉化項目以化學品而非燃料為核心產出。但2024年該公司在全球化工企業50強榜單上的快速攀升勢頭出現停滯,2024年化學品銷售額與2023年持平。
榮盛石化總投資675億元建設的金塘新材料項目,標誌着其向特種化學品及低碳技術領域的轉型。該項目建設:300萬噸/年催化裂解裝置、100萬噸/年氣分裝置、60萬噸/年芳烴抽提聯合裝置、30萬噸/年PEO裝置、100萬噸/年EVA聯合裝置、20萬噸/年POE裝置、40/25萬噸/年苯酚/丙酮裝置、20萬噸/年1,3-丙二醇裝置、40/88萬噸/年PO/SM裝置、40萬噸/年PTT裝置、60萬噸/年順酐裝置、50萬噸/年BDO裝置、20萬噸/年PBS裝置、40萬噸/年PBT裝置、12萬噸/年異丁烯裝置、15萬噸/年CO2回收裝置、16萬噸/年乙基氧化裝置、20萬噸/年DMC裝置、48萬噸/年聚醚多元醇裝置、120萬噸/年ABS裝置、2×24萬噸/年雙酚A裝置、2×26萬噸/年聚碳酸酯裝置、10萬噸/年CHDM裝置、10萬噸/年PCT裝置、10萬噸/年PCTG裝置、5萬噸/年UHMWPE裝置、30萬噸/年α-烯烴裝置(可能存在部分裝置類型或規模會根據市場情況進行調整)。
15、萬華化學
2024年化學品銷售額:253億美元
萬華化學是全球最大的聚氨酯原料 - 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生產商。萬華化學仍在該領域持續擴張:2024年該公司完成中國福建40萬噸/年的MDI產能擴建,此外,萬華化學還在2024年10月公佈了福建MDI技改擴能項目環評公示,將新增70萬噸/年MDI產能。目前,萬華化學的MDI產能包括:煙臺基地110萬噸、寧波基地120萬噸、福建基地80萬噸以及匈牙利基地40萬噸。待在建及規劃產能全部投產后,其MDI總產能將達450萬噸/年。
萬華化學還與關鍵原料供應商科威特石化工業公司達成了重要合作。2025年4月,在山東省煙臺市萬華化學集團總部,萬華化學與科威特石化工業公司(簡稱「PIC」,科威特石油公司KPC全資子公司)正式簽署合資協議,PIC投資6.38億美金認購萬華化學全資子公司萬華化學(煙臺)石化有限公司25%的股權。這筆交易類似於沙特阿美在2023年收購中國榮盛石化10%的股權。
16、信實工業
2024化學品銷售額:250億美元
這家印度巨頭啟動的新項目將使其躍居全球第五大聚氯乙烯(PVC)生產商。信實工業將在印度Nagothane和Dahej建設年產能合計達150萬噸的PVC及氯化PVC裝置,並同步在印度Dahej配套建設氯鹼和二氯乙烷工廠,所有項目預計2027年竣工。信實工業還已完成特種聚酯年產能擴產100萬噸項目的技術設計。為降低印度本土烯烴生產成本,信實工業持續利用從美國頁岩氣中提取的廉價乙烷原料,並計劃將乙烷運輸船隊規模從6艘擴充至9艘以強化該戰略。
17、三菱化學
2024年化學品銷售額:248億美元
在日本化工行業面臨嚴峻挑戰之際,三菱化學正謀求戰略轉型。2023年,該公司放棄了拆分石化業務的計劃,轉而選擇內部改革提升該業務。目前三菱化學正以33億美元將旗下製藥企業田邊三菱製藥出售給貝恩資本(Bain Capital)。在宣佈交易的新聞發佈會上,三菱化學首席執行官Manabu Chikumoto表示,公司逐漸放棄小分子藥物業務,已經削弱了其製藥業務和化工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出售所得將投向具有增長潛力的特種化學品領域。此外,三菱化學已取消在美國新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工廠的計劃——該項目自2014年籌劃至今,原計劃採用乙烯制丙烯酸單體的創新技術。
18、恆力石化
2024年化學品銷售額:213億美元
恆力石化是中國"煉化一體化"模式的典型代表企業之一。這家在大連運營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基地的化工巨頭,近期成為沙特阿美的戰略投資目標——2024年4月沙特阿美披露正洽談收購恆力10%股權,但截至2024年9月的最新公告仍未完成交易(2023年沙特阿美曾以34億美元收購恆力石化競爭對手榮盛石化的10%股權)。
自主發展方面,2024年,恆力石化160萬噸/年高性能樹脂及新材料項目全面建成投產。該項目產品主要包括雙酚A、聚碳酸酯、電子級DMC、丙二醇、乙醇胺、乙撐胺、聚甲醛、醋酸等化工品。
2024年,恆力石化蘇州汾湖基地12條線功能性薄膜生產線全面投產,可年產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47萬噸,持續提升康輝新材料在中高端功能性薄膜領域的行業競爭力。南通基地另外12條線功能性薄膜項目和鋰電隔膜項目穩步推進中,項目預計2025年逐線投產。
19、信越化學
2024化學品銷售額:169億美元
信越化學旗下美國子公司Shintech持續擴大聚氯乙烯(PVC)產能佈局。2023年,該公司向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環境質量部提交了在普拉克明園區建設年產50萬噸乙烷裂解裝置的許可申請,未來可能配套建設氯鹼及二氯乙烷裝置。2024年,Shintech剛完成普拉克明園區投資12.5億美元的聚氯乙烯一體化項目;而早在2019年,其14億美元的乙烷裂解裝置就已在該園區投產,實現了乙烯原料自給。除主業外,這家日本化工巨頭還斥資6700萬美元加強醫藥級纖維素業務,重點是在德國新建一座生產羥丙基纖維素的工廠。
20、贏創
2024年化學品銷售額:164億美元
德國特種化學品巨頭贏創的業務重組進程略顯緩慢。儘管贏創早在2022年就宣佈將剝離性能材料板塊業務,但三年過去,其C4化學品業務仍未找到合適買家。不過,贏創去年已成功將年銷售額約10億歐元的高吸水性聚合物(SAP)業務出售給國際化學投資者集團(ICIG,該機構此前已收購該板塊其他業務單元)。2024年10月,贏創推出了另一項業務組合精簡計劃,其中包括關閉位於德國的一家酮酸工廠。該公司還計劃出售其聚酯塗料和粘合劑業務,並將其聚烯烴業務併入C4業務。
21、Indorama Ventures
2024年化學品銷售額:155億美元
受中國聚酯產能嚴重過剩影響,泰國石化巨頭Indorama Ventures正經歷艱難時期。該公司已將閒置兩年的位於葡萄牙的精對苯二甲酸(PTA)裝置作為廢料出售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買家,並於去年9月宣佈關閉位於加拿蒙特利爾的PTA工廠及位於荷蘭的PTA-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聯合裝置。為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Indorama Ventures近年來重點佈局可持續發展領域,例如,它正在與印度一家百事可樂瓶裝廠合作,在當地建設兩家PET回收工廠。
22、科思創
2024年化學品銷售額:153億美元
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ADNOC)將斥資147億歐元收購科思創,這家德國聚氨酯原材料和聚碳酸酯生產商將成為ADNOC擺脫石油和天然氣業務的多元化計劃的核心。而從科思創自身的發展戰略來看,主要聚焦「投資生產、循環經濟、效率提升」三個方面。
強化生產能力是科思創轉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24年,公司對美國貝敦、中國上海和西班牙塔拉戈納等基地的現有工廠進行了優化升級。2025年3月,科思創成功完成其位於德國多馬根的TDI(甲苯二異氰酸酯)工廠的現代化改造,完成現代化改造后的工廠能耗比傳統工藝低80%,每年減少2.2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科思創還宣佈,將投資數億歐元擴建其位於美國俄亥俄州希伯倫的基地,以提升定製化聚碳酸酯的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公司解決方案和特殊化學品業務。該擴建項目計劃於2025年啟動,並預計在 2026 年底前正式投產。
科思創還採取有針對性的舉措繼續向循環經濟轉型。例如通過簽訂長期購電協議,獲得可再生能源供應。此外,科思創宣佈在全球範圍內投資1億歐元,用於升級創新中心,提升研發能力。
科思創致力於系統地優化內部流程,作為其STRONG轉型計劃的一部分,科思創的目標是到2028年,藉助數字化和架構調整,在全球範圍內每年節省4億歐元。
23、江蘇東方盛虹
2024年化學品銷售額:153億美元
江蘇東方盛虹位於中國連雲港的煉化一體化基地的石化產品產出佔比達70%,據稱這一比例在全國同類設施中是最高的。作為全球最大的再生聚酯纖維生產商(年產能60萬噸),江蘇東方盛虹今年在聚酯綠色化方面再進一步——將二氧化碳捕集、液化、提純,生產綠色甲醇,再經過一系列反應生成綠色乙二醇,和PTA聚合成負碳PET。
江蘇東方盛虹目前正在推進的重大項目包括:年產100萬噸醋酸裝置和精對苯二甲酸(PTA)裝置。該公司原計劃在江蘇省連雲港市徐圩新區連雲港石化基地建設一個可降解材料項目,涵蓋34萬噸/年順酐裝置、30萬噸/年BDO裝置、18萬噸/年PBAT裝置及配套設施,總投資達74.71億元,現已發佈暫緩實施的公告,其中涉及高達2.795351億元的預付款項預計無法收回。
24、樂天化學
2024年化學品銷售額:150億美元
與諸多大型化工企業一樣,韓國樂天化學正全面推進可持續發展計劃。在韓國蔚山,該公司完成了由Syzygy Plasmonics設計的電氨裂解系統的測試。樂天化學還為三星Galaxy S25手機供應再生塑料。包括從漁網中回收的尼龍和從計算機芯片製造所用托盤中回收的聚碳酸酯。
與許多亞洲化工企業一樣,樂天化學縮減了一些非核心業務。2025年2月,該公司簽署了一項協議,將其在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的精對苯二甲酸(PTA)工廠出售給AsiaPak投資公司(該工廠是巴基斯坦唯一PTA生產工廠),並終止馬來西亞合成橡膠業務。
25、東麗
2024年化學品銷售額:149億美元
東麗是一家總部位於日本的大型合成纖維生產商,為應對激烈的海外競爭,該公司正嘗試進軍其他公司尚未涉足的領域。該公司正與泰國PTT 全球化學公司合作,開發生物基己二酸(尼龍66原料)的規模化生產工藝——先將糖類發酵製取粘康酸,再通過加氫反應轉化為己二酸。
2024年,東麗完成了在韓國的聚苯硫醚(PPS)擴建項目。此外,該公司最近還通過收購美國Gordon Plastics公司的連續纖維增強熱塑性複合材料單向帶業務,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碳纖維產業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