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5 00:00
□記者 陶相銀
通訊員 李鍾芸 報道
本報榮成訊 作為熱門旅遊地,榮成市港西鎮的雞鳴島每年迎接20萬人次的遊客,68户村民半數以上經營着漁家樂或民宿,由此產生的生活垃圾量堪稱巨大。過去,雞鳴島上的所有垃圾都混合倒在同一個垃圾桶內,桶滿后,再到島上唯一的一處垃圾回收站傾倒,很不方便。
近期,雞鳴島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改造,一舉破解了困擾海島居民多年的難題。「我們投資1萬多元,給每户村民都配備了垃圾桶,並分成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4種。」雞鳴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孫茂忠説,該村還購進了一臺垃圾分類車,安排專職人員挨家挨戶收垃圾,「旅遊淡季時,每天收兩趟;旅遊旺季時,每天收三趟。在垃圾站集中處理后再運往陸地。」
由於水油混合的廚余垃圾佔了垃圾總量的60%,如何把這些垃圾「安全」運送到島外,在過去一直是個大難題。孫茂忠説,村里借本次生活垃圾分類改造的機會,特意購置了油水分離機和垃圾擠壓機等設備,「油水分離以后,水直接排到中水站,油就分離成塊,運送出島后,還可以二次利用。」
雞鳴島的生活垃圾分類改造是榮成市積極探索生活垃圾分類的生動實踐之一。
今年以來,榮成市以「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為目標,因地制宜,探索出了海島垃圾分類、不可燃垃圾回收再利用等一系列創新舉措,為全國垃圾分類工作貢獻了經驗。在住房城鄉建設部今年年初公佈的全國16個開展縣級市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名單中,榮成市作為山東唯一代表上榜。
作為濱海旅遊城市,榮成生活垃圾中的貝殼等不可燃燒成分佔比高,處理爐渣比一般地區高7到12個百分點,不僅影響了垃圾發酵質量,也降低了熱值和發電量。為此,榮成市創新分類管理標準,將「其他垃圾」這一全國分類標準進一步細分為「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兩類,資源利用率整體提升10%,這一分類標準也首次寫入了《山東省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技術規範》。
「我們投資了400多萬元打造了一個分揀中心。通過磁選、重量篩選、風選等一系列步驟,最后篩選出鐵片、陶瓷、比較重的牡蠣殼、貝殼這4大類垃圾。」榮成市公用事業服務中心環衞科副科長張田説,篩選出的牡蠣殼可銷售給養殖户再次用於養殖,貝殼碎片則低價格銷售給相關企業加工后再利用。
近年來,榮成市投資25.27億元,着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市目前已配建1300多處垃圾分類房、18處可燃垃圾中轉站,可燃垃圾分揀中心、大件垃圾處理中心、有害垃圾轉運中心各1處,全面建立起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實現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範圍最優化、設備效益最大化,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可達3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