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金融「活水」更快更精準「滴灌」三農產業

2025-07-25 06:39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轉自:中華工商時報

    《銀行業保險業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金融監管總局、中國人民銀行於近日聯合發佈《銀行業保險業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從優化普惠金融服務體系、鞏固提升普惠信貸體系和能力、加強普惠保險體系建設、組織保障等方面出發,提出六部分16條措施。

    《實施方案》明確,未來五年基本建成高質量綜合普惠金融體系,普惠金融促進共同富裕邁上新臺階。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持續優化,普惠信貸體系鞏固完善,普惠保險體系逐步健全。

《實施方案》提出,要優化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健全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普惠金融機構體系,完善縣鄉村金融服務。要鞏固提升普惠信貸體系和能力,完善普惠信貸管理體系,提升小微企業信貸服務質效,加強"三農"領域信貸供給,加大脱貧地區和特定羣體信貸幫扶力度,強化民營企業信貸支持。要加強普惠保險體系建設,推進保險公司專業化體制機制建設,豐富普惠保險產品供給,提供優質普惠保險服務,強化普惠保險監管政策引領。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2025年二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

    從業人士認為,縱觀2025年上半年,從普惠小微到科創企業貸款,從涉農貸款到綠色金融,各類創新性金融產品和政策機制正在逐步形成「滴灌式」效應。這不僅保障了重點行業和薄弱領域的資金需求,還加快了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為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奠定了牢固基礎。

    「三農」領域煥發新活力

    近年來,隨着我國多層次金融支持體系不斷完善,金融業對農業三農「滴灌式」支持作用日益明顯。

    涉農金融在助推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方面作用日益凸顯。2025年二季度末,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達53.19萬億元,同比增長7.4%。「這一成績得益於金融機構的創新實踐,如‘三農’專項金融債券的發行。」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介紹,從農資採購到糧食收購,多家銀行圍繞農業全產業鏈重點環節精準發力。

    農村貸款、農户貸款和農業貸款的穩步增長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5年二季度末,農村貸款余額38.95萬億元,同比增長7.4%,上半年增加2.15萬億元。農户貸款余額18.59萬億元,同比增長3.7%,上半年增加3934億元。農業貸款余額6.9萬億元,同比增長8.1%,上半年增加5451億元。這不僅緩解了農業生產所需的資金壓力,還為農村金融生態優化及農民增收提供了長久動力。

    此外,2025年二季度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達268.56萬億元,同比增長7.1%。在實體經濟中,企事業單位貸款增長顯得尤為平穩,其中本外幣貸款余額182.47萬億元,同比增長8.6%。

    從分期限看,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余額達62.04萬億元,同比增長9.4%;中長期貸款余額116.79萬億元,同比增長8.3%。從業人士認為,這一趨勢表明,金融支持不僅有效覆蓋短期經營需求,同時也為企業中長期發展提供充足資金保障。

    董希淼認為,從央行發佈的上半年金融機構貸款數據看,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發揮了積極作用,金融總量合理增長,結構繼續優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加大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特別是5月7日宣佈推出一攬子金融增量政策,有力地提振了信心,穩定了預期。」董希淼説道。

    在具體產業領域,工業中長期貸款和基礎設施相關行業貸款表現搶眼。2025年二季度末,本外幣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達26.27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0.7%,其中輕工業貸款增速更是高達13.6%。與此同時,基礎設施相關行業中長期貸款余額達43.11萬億元,同比增長7.4%。這一系列數據凸顯了金融機構對製造業升級、產業鏈完善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

    普惠貸款精準「滴灌」到農户

    在金融支持小微企業和綠色發展領域,從2025年的數據來看,普惠小微貸款增長迅猛,且貸款結構優化明顯。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人民幣普惠小微貸款余額達35.57萬億元,同比增長12.3%,增速比各項貸款高出5.2個百分點。特別是針對農户的貸款,如單户授信小於500萬元農户經營性貸款余額達9.92萬億元,上半年新增3516億元。這類貸款不僅緩解了農户資金壓力,也為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活力。

    董希淼稱,人民銀行運用多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大了對普惠小微等支持和服務。

    「上半年我國金融市場韌性增強。在內外部環境複雜多變、不確定性因素顯著上升的情況下,我國金融市場保持平穩運行,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債券市場、資本市場回升向好。」董希淼認為,今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保持回升向好的趨勢,好於預期。這為金融總量增長和結構優化創造了條件,同時也表明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董希淼認為,貨幣政策工具箱較為豐富,更多運用結構性政策工具並完善貨幣政策長效機制,逐步淡化數量型目標,而更加註重發揮利率等價格型調控工具的作用,通過多種政策工具的「多管齊下」,保持流動性充裕,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

    普惠金融的發展還體現在金融服務深度下沉中。當下,金融機構以創新為抓手,不斷突破傳統服務模式,挖掘區域優勢產業潛力,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精準、務實的解決方案。

    例如,郵儲銀行通過郵銀協同、同業合作等方式,構建了多元化協同生態系統,將金融資源輸送到鄉村振興的「末梢」。

    郵儲銀行安徽省分行指導轄內分支機構,通過與農業主管部門共同開展主題活動,將服務鄉村振興政策宣傳到田間地頭。

    郵銀協同不僅是服務渠道的延伸,更是生態價值的重構。郵儲銀行莘縣支行依託郵政物流網絡,為農户提供「貸款+農產品寄遞」一站式服務。張魯鎮菜農王大姐拿到貸款擴大種植后,郵政快遞車直接到地頭收菜,通過「郵樂購」平臺銷往全國,資金流與物流形成閉環。

    與此同時,各地金融機構不斷創新,探索提升鄉村地區資金匹配效率的有效路徑,讓更多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到農户和社會薄弱環節,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例如,中國銀行湖北潛江分行創新「金融+文旅」模式,通過針對性服務為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賦能發展。截至目前,已累計發放貸款超10億元,構建起產業協同發展的新圖景。這一模式不僅激活了地方文旅資源,更推動了鄉村產業多元化發展,形成了富民增收的良性循環。

    解決「三農」問題離不開資金支持。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佈《銀行業保險業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加強「三農」領域信貸供給。

    多家金融機構積極落實政策,紛紛推出多樣化金融產品,為農業生產各環節提供定製化服務。

    在吉林,工商銀行圍繞農資經銷「短周期、高頻次、季節性」和客户「無抵押、有訂單」的特點,推出專屬「工銀興農貸·農資貸」,並與多家農資龍頭企業聯合舉辦「農資貸惠農對接會」,發放貸款超億元,惠及農資經銷商和下游農户千余户。

    在浙江,工商銀行積極對接國家惠農政策,爲了緩解種糧大户生產資金壓力,將糧油種植貼息政策與貸款產品有機結合,在一站式發放信用貸款的同時,協助農户申請政府貼息,有效幫助客户降低融資成本。

    而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一棵樹養活產業鏈,一產業帶富一方人」的生動實踐正成為鄉村振興典範。融水是「中國香杉家居板材之鄉」,依託當地豐富的木材資源,產業發展如火如荼。中國銀行廣西區分行鍼對木業加工企業普遍面臨的抵押難、資金周轉慢等問題,創新推出「木業貸」產品,通過「信用+組合擔保」模式,簡化流程、靈活匹配資金需求,實現了精準滴灌。該產品累計為15户企業提供貸款3500萬元,同時聯動林業局和產業園區,搭建覆蓋「原木種植-精深加工-電商銷售」的全產業鏈服務體系,讓香杉產業鏈條更加緊密。

    這不僅惠及千余户農户,還協助其在「短周期、高頻次」行業特性下實現流動性對接。

    對科創企業支持力度持續加大

    除了普惠金融與涉農領域,金融對科創企業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大。2025年二季度末,共有27.4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貸款支持,比去年同期增加3.2個百分點。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增速達22.9%,遠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這不僅為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及市場拓展提供資金保障,也體現了金融機構緊跟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實踐效果。

    與此同時,房地產行業貸款增速回升勢頭逐漸顯現。雖然增幅仍然較為有限,但2025年二季度已經顯現出企穩跡象,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較去年增長0.3%,上半年增加2926億元。

    董希淼認為,近期,人民銀行等部門出臺金融支持提振消費等政策措施,引導金融資源更多助力促消費、擴內需,預計下一階段住户貸款有望實現平穩增長。

    董希淼建議,應採取進一步措施,加大激勵力度,優化工作流程,引導金融機構、地方政府用足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落實好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更加有力地促進房地產市場趨穩回升;優化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流向消費、養老領域,更好地惠及普羅大眾,持續地激發市場活力。

(圖)郵儲銀行江蘇省徐州市豐縣支行客户經理走訪酥梨種植戶。郵儲銀行供圖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