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5 08:29
財聯社7月25日訊(記者 趙昕睿)近日,中概股市場憑藉多維度活躍表現持續佔據市場焦點。
從指數表現看,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年內漲幅已達 16.76%,一度跑贏同期美國三大指數,勢頭尤為搶眼;從企業動態看,中概股赴美上市數量大幅增長,其中消費類企業在行業分佈中表現突出。
熱門中概股集體走強,一度跑贏美國三大指數
中概股近日走勢因跑贏美國三大指數吸引着市場目光,不僅多數成分股表現突出,外資機構資金也在持續流入。
Wind數據顯示,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年初至今漲幅達16.76%%,顯著超越同期美國三大指數,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漲幅5.80%,標普500指數上漲8.11%,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8.85%。數據差異直觀反映出市場對中概股的情緒正逐步修復,資金關注度同步升溫。
具體到成分股,超半數中概股近期均呈不同程度上漲,多隻個股表現尤為突出。其中,億鵬能源以11.71%的漲幅領跑,水滴公司緊隨其后,上漲8.98%,個股的強勢拉昇對金龍指數的整體上揚起到了關鍵推動作用。此外,小馬智行、世紀互聯、陸控、正業生物、樂信等5只個股漲幅均超過5%,共同構成中概股的上漲梯隊。
在熱門中概股集體走強的同時,部分成分股的交易活躍度也同步提升。成交量方面,蔚來汽車位居中概股首位,成為資金交易的核心標的;換手率指標上,小馬智行(6.42%)、樂信(6.12%)、愛奇藝(5.75%)位列前三。
值得注意的是,外資機構對中概股的積極態度正通過實際行動釋放。國際投行中,花旗集團於本周二將老虎證券評級從「中性」上調至「買入」 ,該公司目前的目標價為14.00美元,高於此前9.50美元的目標價。花旗集團的目標價表明,該股較當前股價有27.50%的潛在上漲空間。
Wind數據顯示,外資機構共納入21只成分股。其中,蔚來汽車、小馬智行、愛奇藝、老虎證券等機構持股總數及佔比均顯現上漲。
中概股赴美上市大幅增長,呈現2方面特徵
截至目前,在美上市中概股總數已達 406 家,其中納斯達克以 331 家的數量佔據 81.53% 的份額,紐交所、美交所分別為 62 家(15.27%)和 13 家(3.2%),數據清晰顯示納斯達克已成為中概股赴美上市的核心陣地。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50家中概股登陸美股,較去年同期相比上漲78.57%,上市節奏明顯加快。但首發募資規模共計9.52億美元,較去年同比相比則下降57.91%。從融資結構來看,募資規模呈現分化。70%的企業首發募資額不足100萬美元,而募資額超1億美元的僅佔4%。
儘管整體融資規模下滑,但中概股赴美上市數量顯著增長,凸顯兩大特徵:
一是從地域分佈看,香港地區企業成為年內赴美上市主力,達 27 家;浙江省以 5 家緊隨其后,江蘇、廣東、北京、上海、福建、臺灣省、四川等多地企業亦積極佈局,呈現跨境上市的區域多元化態勢。
二是行業層面,工業與消費領域的企業表現最為活躍,分別有14家和12家實現美股上市;信息技術、金融及醫療保健行業緊隨其后,成為中概股赴美上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美貿易摩擦不確定性仍存的背景下,年內中概股上市潮中消費型企業表現突出。業內人士認為,從行業格局看,消費型企業成為此番上市潮的主力軍。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走出去」 已成為這類企業的戰略共識 —— 登陸美股不僅能借助資本力量加速開拓海外市場,更可依託國際資本市場曝光度深化全球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實現市場拓展與品牌升級的雙重突破。
另一方面,對尋求全球化佈局的中企而言,美股上市不僅意味着打通了跨境融資的便捷通道,更搭建起跨國併購與產業鏈整合的高效樞紐,有助於企業國際化發展。
港交所是中概股規避退市風險的「安全墊」
儘管中概股赴美上市數量大幅增長,但在全球市場環境日趨複雜、關税戰持續發酵的背景下,退市隱憂亦不容忽視。中信證券研報指出,中概股美股最早可能在2026年上半年再次面臨退市壓力,赴港上市規避退市風險是美股中概股的后手。
對此,香港正全力為中概股迴流做好周全準備,香港財政司長陳茂波近期表示,已指示證監會和港交所積極籌備,若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有迴流意向,務必讓香港成為首選上市地。
在中概股跨境上市版圖中,港交所憑藉獨特的區位優勢與制度靈活性,已成為繼美股之后最核心的境外上市選擇。這一地位的形成,既源於其對中國企業的 「天然親和力」,更得益於近年來針對中概股迴歸的制度革新。
Wind數據顯示,406家美國中概股中,已有33家企業完成港股與美股兩地上市,佔比為8.13%,2025年僅亞盛醫藥同時完成兩地上市。
從現實需求看,港交所是中概股應對美股退市風險的 「安全墊」。2020年以來,中美審計監管摩擦引發的退市風波持續發酵,讓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深刻意識到 「單一上市地」 的風險。通過在港雙重主要上市或二次上市,企業可將香港市場作為 「備份」。
Wind數據顯示,目前美國中概股市值排名前25的個股中,68%已實現港股上市,這意味着這些企業在港擁有獨立上市地位,美股退市對公司港股交易產生影響較小。
從上市效率看,港交所對中概股的 「迴歸」 流程更具彈性。對於已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可沿用美股財務報表,無需重複審計,大幅縮短上市周期。
以阿里巴巴為例,2019年在港二次上市僅用3個月便完成流程,募資超1000億港元,成為當時全球最大規模的二次上市案例。這種高效性讓港交所成為中概股 「跨市場佈局」 的首選。